一个富二代的理想生活:卖车回村盖房

玩累了

都需要慢下来休息

休息不只是睡觉

徐捷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

骨子里却没有火锅那股子“热辣”劲儿

整个人是谦逊、低调的

家里经营生意

来大理之前,他一直在帮家里做事

每天工作8小时,吃喝不愁

“以前我对钱没有概念

开车2小时,可能只为了吃到想吃的餐厅”

殷实的家境让徐捷生活无忧

也让他看起来总是很淡然,不急不躁

大城市里,30岁左右的年轻人

有的迫切于安家立业

有的感到前途迷茫

同样30岁的徐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比如,放弃城市的灯红酒绿

选择在大理安稳生活

打算正式呆在大理之前

徐捷来过这里两次,印象深刻

山水清秀,安静舒缓

头顶灰色瓦片低矮房子,比高楼大厦有温度

“这里的学校也很好啊

没有应试教育

老师会带着孩子去山里接触大自然

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教......”

第三次来的时候,他就打算定居在这里了

当时他和太太走到云南茨中

途经某个名叫“果念”的小村子

觉得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记住

而且寓意不错“果念,果然想念”

他想,自己要造一个家,让人想念的家

谢柯是西南地区有名的建筑师

徐捷在大理找房子的时候

两个人偶然相遇了

“他身上有年轻人少见的干净气质

特别真诚,他来大理是为了生活

和我气味相投”

两个人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相识之后,谢柯决定自降设计费

帮徐捷打造他理想中的家

徐捷(左一)和谢柯(左二)

只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父亲反对徐捷做民宿

不能获得额外的支持

他卖掉了自己的车

找朋友东拼西凑,还贷了款

终于才把房子租下来

真正动工实施的时候

因为不满意当地的工艺

就花了3个月等重庆的施工团队

大设计师的档期也总是排的很满

所以又花了2个月等设计稿

眼看着就剩软装了,又等了1个月

就这样,他花了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打造"果念"

“果念”的院子是很多大理院子中的一个

没有面朝苍山与洱海的景观阳台

但徐婕说这才更接近一个普通大理人的生活状态

顺着人民路往下,从一个小巷进去

七拐八拐,就到了“果念"

大门是一扇凹进去的木头做的

透过门上的玻璃

隐隐可以瞥见院子里的植物和玻璃房客厅

院子中间中有一处钢结构的玻璃房子

摆放了自助吧台

这里既是这个“家”的客厅

也是整个院子的活动中心

摆上精心挑选的书籍

咖啡的香气满溢整个院子

桌上有最随手可食的新鲜水果

一切都和在自己家一样

客厅顶部是竹制的遮阳顶

大理的阳光透过缝隙撒进屋内

在纯净的白墙上映出斑驳的影子

院子里精心搭配了不同的植物

高矮层叠,应时的花次第开放

绿意满满,四季芬芳

苍山洱海虽然不在眼前

抬头望

却依旧可见大理蓝天的云卷云舒

“果念”只有四间卧房

是由原有的六间老房子改成的

老房子最大的问题

就是隔音和私密性

为了解决好隔声问题

房子做了很多工程上的处理

每间都设计了户外空间

先进到户外空间,再进房间

保证了空间足够私密

从行为和心理上都创造了一处过渡

这也就是 “城里尘外”的意境所在

屋子里的木头

是当地做了二十多年木头活儿的老手艺人

亲手推削的

淡淡木香总让人把想念慢慢积攒

大理气候温润

屋子里攀援的绿植应运而生

搭配清秀自然的木头

空间多了几分随意淡然

徐捷喜欢搜集本地最新的信息

好玩的酒吧、户外风景优美的山野

最大理的伴手礼......

他希望来的人

了解到最闲适有趣的大理

“果念”的气质是淡然的

就跟徐捷本人一样

这里是一段慢时光

一个好好休息的地方

(来源:网络;转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