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对关羽赶尽杀绝?

笑口常开22


孙权杀关羽,究竟是不是愚蠢之举?千百年来众人争论不休。其实,哪里是愚蠢?分明是东吴的战略举动。

孙刘联手赤壁大败曹操,后来在鲁肃的斡旋下,刘备向孙权“借”的了荆州,总算有了一块落脚地。

孙权为什么要把荆州借给刘备?除拉着刘备继续对抗曹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孙权看来虽然刘备是一世英雄,但这个英雄成不了气候,因为刘备没有用武之地,没有立锥之地。

没有根据地,至少意味着没有稳定的经济和兵员来源,手里没兵,兜里没钱的英雄,还能成的了什么气候?也可以理解为,孙权之所以有勇气把荆州借给刘备,那是他觉得刘备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此时的孙权,眼里只有一个敌人——曹操,即使在亲刘的鲁肃的战略规划中,也是曹魏和孙吴争雄,什么时候真正把刘备当根葱?翻翻三国志,在刘备得益州之前还真没有。

虽然是获胜方,但刘备的力量远不能成为当时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直到取了益州,才晋升为三国这盘大棋中的一个执棋人。

我们看看得知刘备平定汉中后孙权的反应,他恶狠狠地说:“猾虏乃敢携诈!”看看这内容,再看看这语气,这就是又气又恨!

可不嘛,在孙权的战略构想中,凭空又冒出一个敌人——刘备,并且这个敌人刚刚还仰他孙权的鼻息,这分明就是养虎为患嘛。更何况,在孙权的战略规划中,蜀地一直都是属于吴国的。赤壁大战之后,周瑜就曾西取巴蜀,可惜英雄之志未竟,一世英才周瑜牺牲在了西征巴蜀的途中。

事情发展到这里,在孙权的内心深处,其实孙刘联盟已经破产,刘备和曹操一样,都是他一统华夏征途中必须消灭的敌人。何时消灭敌人?先消灭哪个敌人?孙权早就开始算计了。

周瑜死后,鲁肃接任大都督,成为吴国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他力主连刘抗曹,孙权一直都附和着鲁肃的主张,最主要的是时机不成熟。

为什么要联刘抗曹?那是因为曹魏强大。强大与弱小,是相对而言,并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彻底搞清楚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了。

三国并立,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意味着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一口吞掉其中的另两方或另一方,形成了微妙的战略平衡。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只能等,等对方下错棋,或对方内部发生矛盾。这个时候,曹魏和刘蜀集团内部相继发生事情,曹魏内部保皇派开始反扑,刘备需要安抚益州,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均不得不拿出相当精力来处理内部问题。

反观东吴,则是“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并且在经历赤壁一战之后,孙权的政治威望也达到了顶点。这个时候,原本相对平衡的战略天平开始向东吴倾斜。此时的形势,与东吴最为有利,孙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

孙权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要杀关羽的,在取荆州和夺徐州的选择上,孙权左右不定。荆州,是刘备;徐州,是曹操,也充分说明此时的东吴在战略上占据主动。

吕蒙说了自己的意见:取荆州,为什么?徐州容易取,但不容易守,失去长江天险做依仗,你孙权的水兵能干的过曹操的步兵和骑兵吗?攻下之后守不住,那还打个什么劲?

为什么取荆州?吕蒙是这样想的:夺了荆州之后,就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就是说把长江沿线的重要之地全部据为己有,这样能更好利用长江天险的优势。并且,但是关羽正在功襄樊,后方空虚,实有可乘之机。

于是,孙权下了战略决心——取荆州,杀关羽!孙权杀关羽是愚蠢之举吗?我看不出来,反倒觉的孙权真不是浪得虚名。

由此看来,能在乱世中与曹刘并立,难道不是应该的嘛?!


老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孙权对关羽斩尽杀绝,纵然有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缺陷外,最主要的是孙吴对于荆州,那是势在必得。为得荆州,孙权那是见神杀神,见鬼杀鬼,毫不心慈手软。

就算是诸葛亮这么一个完人镇守荆州,机会来了,孙权也会痛下杀手。孙权关心的只是荆州,不会在意是谁在镇守。

赤壁之战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驻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所公安。

据《周瑜传》记载: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刘备去见孙权,说:“你看看,我堂堂一个荆州牧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咱们都联盟了,这事说出去对你面子上也不好看哦。”

周瑜一看就明白,刘备这是在打荆州的主意哦,就上疏对孙权说:“刘备看上去就不是善茬,具有枭雄之姿,再加上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之将,一定不会甘心久居人下。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把刘备弄到吴郡来,为他建造宫室,多给他美女、奇珍异宝,让他享受声色之乐。再把关羽、张飞分开,各置一方,让像我这样有本事的人来控制他们并与之对战,大事就可以妥妥的了。假如割让土地资助他们,把这三人积聚在一个疆域上,恐怕是蛟龙得水,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哦。“

说周瑜聪明吧,还真就是聪明,说他傻吧,还真有点傻。

曹操认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看出刘备非池中之物,周瑜也看到了,这是其聪明之处。

曹操对刘备还是不错的,美女、珍玩恐怕也没有少给他玩,但依然没有拴住刘备的心。刘备还加入了董承的小组织,差点就把曹操给办了。

周瑜不汲取曹操的教训,还给孙权出这馊主意,致使赔了夫人又折兵,岂不有些傻哦。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就是周瑜的主意,才把孙夫人嫁给刘备的,但从周瑜给孙权上的这道疏,多少可以看出其中一些猫腻。

曹操拴不住刘备,那么,孙权、周瑜就能栓得住刘备吗?

还是孙权心眼多: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对江东威胁很大,现在正是广泛招揽英雄的时候,又担心一时难以控制刘备,于是,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当初,刘备在徐州被吕布击败投靠了曹操,程昱就说刘备是天下枭雄,不甘心屈居人下,建议曹操杀掉刘备。曹操也是因为“杀掉一人而失去天下人归顺之心”,没有杀掉刘备,而是想把他软禁起来。

池中之物,不困也会呆在池中,非池中之物,即便困在池中,那也是暂时的,一旦出现时机,就会冲天而去。如果能够把刘备困得住,那也就不是刘备啦。

孙权明白这个道理,既然不能杀他,就做个人情,把妹妹嫁给刘备,恐怕孙权也清楚不会因此而困住刘备,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据《鲁肃传》记载: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这也说得是刘备见孙权的事,刘备请求都督荆州,也是说刘备赖在荆州不想走。周瑜代表了多数将领、文臣的意见,不同意把荆州借给刘备,只有鲁肃劝说孙权借给他,与刘备联合共同对抗曹操。

据《汉晋春秋》记载:

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吕范也劝孙权趁机把刘备留下,不要再放他回去。鲁肃说:“不可以。将军您虽然神武,乃命世之主,但曹操的势力绝不是挂的。现在刚刚得到荆州,恩德、信誉还没有建立起来,就需要利用刘备来安抚荆州。这样就增加了曹操的敌手,为我们增加了盟友,这才是上策哦。”

当初,刘备拜见孙权时,诸葛亮也坚决不同意刘备前往,说此行恐怕凶多吉少,判断很可能被孙权扣留。但刘备认为曹操在北方是孙权最大的威胁,他暂时不会对自己下手。

这个事,后来刘备曾经询问过庞统,周瑜有没有建议孙权扣押自己。庞统曾经是周瑜的从事,恐怕这个馊主意就是他出的。庞统据实回答,说真有此事,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各为其主,刘备并没有深究庞统的责任。

权即从之。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孙权最终听从鲁肃的建议,曹操得知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当时正在作书,大吃一惊,把笔都掉在了地下。

豹眼之所以详细的介绍这个过程,是因为赤壁之战前后,孙权、刘备结成了联盟,但对待刘备及荆州问题上,孙权集团内部存在很大的分歧。

尽管最终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但绝非是孙权、鲁肃想放弃荆州、偏向于刘备,而是认为刘备的存在对于孙吴更为有利,仅仅是权宜之计。

荆州是孙权命脉所在,孙权自始至终就没有放弃荆州的打算。这一点,刘备、诸葛亮、关羽却没有充分地意识到,一直存在于孙刘联盟的幻想中。刘备也始终认为只要曹操存在一天,孙权就不会与他翻脸。

刘备不会相信孙权能念及旧情,但他认为孙权离不开他,不会对镇守荆州的关羽斩尽杀绝。刘备过度解读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无视在核心利益上寸步不让的道理。

之后,孙权把坚持孙刘联盟的鲁肃派驻在荆州前沿阵地,与关羽直接面对面,这也是很高明的决策。

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后来,刘备入川,把关羽留下镇守荆州。

孙权大怒说:“刘备这个狡猾的家伙居然敢欺骗我。”

原来,孙权与周瑜谋划取西川,刘备百般拦阻,最后却自己抢得了西川。

在刘备取西川的过程中,关羽就与鲁肃龌龊不断,多次发生疑忌,相互攻伐。但鲁肃还是从大局出发,维系孙刘联盟的存在,总以友好的态度安抚关羽。

在这个时段,关羽是主动挑起事端,想赚孙权的便宜,但鲁肃还是容忍下了。如果换作是其他将领,恐怕早就干上了。

据《三国志·文聘传》记载:

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关羽镇守荆州,不仅与鲁肃摩擦不断,还与曹魏守将江夏太守文聘、襄阳守将乐进多次交战。文聘也因为与乐进联手在寻口击败关羽得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还在汉津烧毁了关羽的辎重,在荆城烧毁了关羽的舟船。

从这些战事看来,多是关羽主动出击,虽然关羽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但可以看出关羽决不甘于呆在荆州毫无作为。

按理说,刘备率先入川,诸葛亮、张飞、赵云全部随即入川,在此情况下,关羽独自能够把荆州守住就不错了。但关羽自负天下英雄,看谁都是鼠辈,不放在眼里。

或许关羽认为,刘备能取得了益州,他也想在荆州做出一番大动作来。

刘备心比天大,关羽比刘备心还大。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

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看到刘备成了气候,心急眼热,就让吕蒙带兵把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给占据了。

关羽眼睁睁地看着也没有任何办法,刘备只得带领五万精兵赶回公安,准备与孙权大干一场。

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刘备同时派遣关羽带领三万人马,进驻益阳,与鲁肃对峙,准备与孙权开战。

鲁肃看到大战一触即发,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只有便宜曹操。于是,鲁肃决定邀请关羽相会,各自将士全部在百步之外的地方驻扎。这就是所谓的“单刀赴会。”

史书对于这个桥段记载很多,的确是剑拔弩张,惊心动魄,最终鲁肃还是让关羽哑口无言,无以作答。

并非关羽不善辞令,实在是刘备一边并不占理。

当初鲁肃力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关羽却不承认是借的,认为有德者居之。都清楚这个有德者是啥个意思,不就是凭拳头说话吗?

好吧,既然如此,我们占据了南三郡,你就来取好啦,谁怕谁哦?

关羽自然是无话可说。

就在此时,曹操插了一杠,取得西凉之后,又取得了汉中。刘备害怕曹操趁机取蜀中,不得已与孙权湘水划界,把长沙、桂阳让给了孙权,孙权也就没有强行再占据零陵。

但孙权跟当年借荆州一样,也只是权宜之计,绝不会就此放弃对荆州的诉求。

因为荆州对于孙权来说,那是咽喉所在。孙吴偏居一隅,如果没有荆州作为屏障,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占据着荆州就是对他极大的威胁。

对于荆州,孙权是势在必得。

但刘备集团,没有足够的势力经营荆州,还不想主动放弃这个战略要地。因此,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后,必定是貌合神离。

《新三国》里有段曹操学狗叫的桥段,就很有意思。

赤壁之战战败后,许多将领就劝曹操整顿军马卷土重来。但荀彧却一本正经地说:“现在的荆州就像一根骨头,孙权、刘备就像两只狗。如果你去取的话,他们就一起来咬你,如果你不取,他们就会自己打起来。”

曹操还趁机“汪汪汪”叫了三声。

这个故事还有待于考证真伪,但的确非常形象地反应了当时的形态。曹操没有再取荆州,就是让孙刘两家自己打起来,渔翁得利。

历史的史实也佐证了这一点,关羽在荆州与孙权摩擦不断,曹操最后渔利颇丰。

刘备、孙权都死死咬住荆州不放,最终孙权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机会,彻底收复了荆州。

夺取荆州,是孙权既定目标,只是在不同时期采取的策略不同而已。不管是周瑜、鲁肃、吕蒙还是陆逊,谁也没有丝毫放弃荆州的打算。

刘备、诸葛亮、关羽对此认识不足,这怨不得孙权。

之所以孙权对关羽赶尽杀绝,绝非因为孙权忍受不了“虎女焉得嫁犬子”的屈辱。

孙权能够把妹妹嫁给刘备以维系孙刘联盟的存在,还会在意关羽不肯嫁女儿给孙权之子吗?那也太小看孙权的气度和谋略啦。

关羽是天下英雄,孙权也服气得很。孙权在作出进攻荆州的决策时,绝不会说“不要伤害了关将军”。

能够不择手段斩杀关羽就很不简单了,谁还敢下达命令要捉活的?

豹眼认为,孙权要的是荆州,而非一定要对关羽斩尽杀绝。但要取荆州,必须击败关羽才行,否则,关羽肯把荆州让给孙权吗?

能够夺回荆州就不错了,孙权岂能还顾惜关羽的性命?

汉末诸侯争霸,此时大局已定,天下所有英雄已经各有其主,不再是笼络人心的时候。不投降就杀无赦,即便投降也未必能够幸免。如果关羽再遇到曹操,恐怕结局一样,不会再让其随便就走了。

孙权对关羽赶尽杀绝,跟趁机取得荆州一样,都是势在必得,没有任何可以通融的地方。关羽绝不会主动投降曹操或者孙权,其结局只能如此。


豹眼看历史


历史上关二爷,集忠义于一身,赤面长髯。 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捧,被封为关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至于孙权对关羽斩尽杀绝,我也抒发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关羽为人太傲了。

前期关羽跟随刘备,东北西走。虽然战绩不错,但是跟随的大哥几乎无立锥之地,被曹操俘虏后,感念曹操旧恩,华容道放曹操一条生路。这时我们看二爷已经还清了所有人情。之后的他没有忌惮,很快达到了人生巅峰。

1鲁肃索要荆州,关云长单刀赴会。称东吴为江南鼠辈。可见其中的傲气。

2关羽镇守荆州,听其子关平说马超来降之前与张飞大战不分胜负。二爷自己觉得已经天下无敌,遂写信想入川和马超比武。军师诸葛亮做书一封,大赞关羽。关羽将书信传于众将传阅。使关羽自傲的性格更加。

3关羽拒绝孙权为收复荆州所提出的结亲,并说虎女安能配犬儿。试想一下,二爷就算你不同意,也不能说出这样鄙视对方的话,如果能说出这样的话,根本就是没把对方放在眼里,更是一种自傲自大的表现。

4水淹七军,将于禁前来救援的部队全部歼灭,包围樊城,刮骨疗毒,威震华夏,打得曹操想迁都避免关羽的锋芒。我们说这时候关羽的傲势和已经到达巅峰状态,以这样所向披靡的态势,没有部队敢和关羽正面交锋。

5这时的关羽的气势,已经让孙权和曹操感到畏惧和震颤。加上吕蒙和陆逊在对关羽方面,一直保持让关羽高高在上的状态,自己扮演卑微和畏惧的态势以骄其心。使关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会做出白衣渡江的举动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如果把关羽压到面前。关羽会很不屑孙权,孙权没必要自讨没趣。如果你孙权将关羽放回妹夫刘备那边,这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以二爷的性格,一定会打你,目的是割下你等鼠辈的人头,孙权也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你以绝后患

以上仅代表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