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中的小姐需要做针线活?

KoraManuja


在《红楼梦》诞生的时代,女性的一生都被禁锢在家宅后院,既不能读书科举、也不能行商坐贾。她们的日常就是充斥着“针线活”之类的事务。《红楼梦》中对小姐们做针线活的描写,对小说的叙事有多方面的意义。

婚姻是古代女性一辈子唯一的“大事”,所以,女子从出生开始,所受到的教育就是以培养她们如何成为合格的好妻子为唯一目标。

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无才”,没有思想、没有见识,才能成为温顺听话、三从四德的好妻子。

所谓“四德”,即容、言、徳、工,指的是仪容整洁、神情恭顺;言语得体、委婉其词;谨守女德、坚守贞节;纺绩剪裁、针黹女红。

题主所说《红楼梦》中小姐们做的针线活就指“四德”之一:女红(工)。

因为女子一旦为人妻为人母,就要肩负起一家人的衣服鞋袜、衾褥铺盖的制作。这也是古代家庭主妇“主中馈(家务内政)”的重要内容。

《红楼梦》中的小姐们也必须学习女红,概莫能外。

1.小说中的李纨,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李守中为国子监祭酒(清代唯一公办大学的校长),但在教育女儿时并不注重文化,而是只让她读了《女四书》、《列女传》等女德书籍,最重视的仍是“纺绩女红”,即纺纱绩布、裁剪刺绣等广义的针线活。

青年寡妇李纨的日常生活,除了抚育贾兰,就是陪着小姑子们读读书、做做针线活。

2.宝钗在劝告黛玉时也说女子不该读书识字,而应把心思都放在“针黹纺织”上。

宝钗自己身体力行,经常“做针线活到半夜”,还把袭人托湘云做的针线活要过来代做。

第三十六回写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肚兜,刚绣了两个花瓣儿(因是鸳鸯戏水图案,严重怀疑是“并蒂莲”),忽听宝玉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的,说什么金玉良姻,我偏说木石姻缘!”这个情节写出了宝钗对金玉良姻的热望和宝玉的反抗,反映了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也预示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作者偏偏让宝钗做刺绣针线活,也算是针线活对小说叙事的贡献吧!

3.黛玉虽然是作者塑造的“堪怜咏絮才”的才女形象,但还是很接地气地做起针线活来。

黛玉给宝玉做过荷包、香袋,还会裁剪衣服。

以黛玉的聪明灵秀,做针线活的水平应该很高。

但是她不常做,因为“老太太怕劳碌着她”,通过袭人的抱怨,让我们读者从侧面更进一步领会到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是何等的细致入微,苍天可鉴啊!

4.湘云性格英豪阔大,作诗有捷才,但是也得做针线活。

想到“醉卧芍药茵”的湘云也要一针一线地做活,觉得真是磨折她!

史府已经裁减了“针线上”的人,大部分针线活计都由府中女眷自己动手。可见史府不像贾府一味奢侈享受,而是开始节俭持家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史府经济上不复往日。

湘云常到贾府小住,对于贾母不许黛玉做针线活自是羡慕,而对史府勤俭家风有所不满,小小年纪,如何理解当家人的苦衷啊!

袭人托湘云做的东西,都是给宝玉用的。“有心”(探春语)人宝钗如何不察,于是特意告诉袭人湘云生活不容易,从而接手了替袭人为宝玉做东西的任务,进一步拉近了与袭人的关系,巩固了二人同盟。

5.探春之才,大可以协理大观园、小可以做鞋做袜。

读者都承认探春精明能干、富有才华,但这位庶出的小姐烦恼也不少,最在意的就是“赵姨娘生的”这个无可更改的身世。

为此,她在贾母怒斥王夫人的时候巧妙地为嫡母辩护;在亲舅舅赵国柱丧葬银子一事上毫不退让。

一母同胞的贾环“鞋趿拉袜趿拉”她不管,反给宝玉做了一双精致的鞋子。宝玉还不领情,告诉她因为这鞋被父亲贾政好一顿训!

就算贾环不争气,可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探春的区别对待会让贾环很失落吧。

6.“二木头”迎春的温馨时光。

迎春木讷少言,喜欢的事情也是不需说话的手谈,或者安静地读一读《太上感应篇》。

与其他红楼女儿们相比,迎春太没有色彩了。

可能作者也可怜这个沉默的姑娘,特意让她在树荫下用针线穿茉莉花玩,这个美丽的情景也是保存在迎春内心深处的温情岁月吧。

综上所述,作者借“针线活”这个古代女子习见的日常行为,写出了家族衰败的预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反映了每个女子的性格,实乃以小见大,在小说叙事上发挥了多重作用。


潇湘竹48


首先,认为题主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读红楼梦不能跳出那个时代,这个题我回答一下。

我们今天研读巜红楼梦》看贾府小姐们做针线活觉得有点诧异,那么富贵怎么会用自己动手去做,什么不都是伸手就来的么?

其实不然,古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当然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行为的准则与道德规范。

我再展开点说一说四德:四德最初是宫廷妇女四种必备修养。

德行(德丿,言辞(言),容貌(容丿,技艺(功),后来又扩展到上层家庭,做为对妇女角色修养的一种考核标准。

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婉娩听从”,(德,言,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蚕,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礼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洒,浆洗等)。

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训完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

”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了。

郑玄《礼记》又对四德作了进一步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

那么,题主所说贾府小姐做针线活,恐怕就要归为”妇功”之列了,后来又被人们称为”女红。”

《红楼梦》中的”妇功”有许多情节,我略说几个。

文中第七回,周瑞家的来薛姨妈处,进里间只有薛宝钗家常打扮,头上只挽着髻儿,伏在小炕桌上和丫环莺儿描花样子。

主仆一同做女红,这是宝钗的日常。

第八回,宝玉来,掀帘依然看见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自从父亲去世,聪慧颖悟的她便把读书学习搁在了一边,宝钗住进贾府,每日与姊妹们看书下棋,或做针黹。

第三十六回,宝钗来怡红院,袭人坐在旁边做针线,宝钗顺势在袭人坐的地方坐下来,拿起那活计,看着实在可爱,不由得抽出针来接着刺下去。

这是说袭人给宝玉做肚兜的情景。

还有,”湘云在她叔叔家里其实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也是不用针钱上的人,活计都是娘们儿亲自动手,史姑娘做活也要做到三更天。”

巜红楼梦》中,”她们的活计也是分不清,时而袭人被宝钗叫去打结子,时而袭人又要烦莺儿过来打络子,宝钗无事不精,勤于针黹,她就有最心灵手巧的丫头莺儿帮衬她。”

《红楼梦》宝玉夸奖林黛玉说”妹妹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

还有探春曾经为宝玉做过一双鞋,遭赵姨娘和贾环埋怨嫉妒。

探春道:”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沒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

从探春的回应,可以看出大户人家小姐金贵,也要做针线活,不过是闲着沒事,消遣,并不是必须。

家里专门做针线活的仆人,或拿到外面铺子里做。不过《红楼梦》里仍然有两位身份尊贵小姐却要日日做针线做家计,这便是薛宝钗和史湘云。

今天,我们对”三从四德”,首先应看到,这些对妇女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要求产生的,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它逐渐被抛弃。

综上:回答了巜红楼梦》中贾府小姐们为什么要做针线活,以及作为德行或艺术的女红的实用性。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欢迎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芬芳随笔


封建社会的女子是要求三从四德的,“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和本题有关系的是妇功。
四德中要求谨守本分,容貌整洁,端庄,并不要求漂亮,妇言是言语稳重,不多言,只有妇功是具体要求:持家,孝敬公婆,纺织,女红,烹饪,家务,后来把生子也归入女功。


具体到贵族家庭,比如《红楼梦》中的女儿们,教育也必须按此标准。正如薛宝钗说:这些杂书,会移了性情,就是诗词歌赋,也不是我们的本等,只有针线,女红才是我们应做之事。
不过象这些豪富家庭,并不用女儿用手工去赚钱,所以多做的是精细活计,如裁衣,刺绣,打络子,做鞋等,书中都有描述。
因为那时结婚前,新娘的喜服,头蓋都要自己绣,并要给公婆,丈夫,夫家的兄弟们姐妹都要预备自己的手工活,做为婚后第一次见面的礼物。其中公婆应为一双鞋,还可有一身外衣,丈夫是全身内外衣。当然太多了,也会找人帮忙,但一些细緻活,妯娌和小姑是要品评的,不好,就是家庭教养不好。
所以《红楼梦》中的姑娘作了诗词是不可外传的,以免得了才女之名,说家里不守规矩,而女红是每个小姐都必须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