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買下152㎡三室,拆一間房,改出多功能區+汗蒸房,敞亮!

我們的人生已經足夠紛雜繁瑣,

回到自己家中,或許可以嘗試做減法,

感受生活舒適、自由的本質。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由職業的姑娘

常在深圳與重慶之間奔波,

這裡就是她每次回到重慶的住所。

姑娘是個偏安靜、理性的人,

有一點選擇恐懼症,

受母親的影響,喜歡喝茶。



在空間配色上,理性的她偏愛冷色

於是家裡以黑白灰為主基調,

穿插著原木的溫潤質感。


此外,房子面積較大,但預算較低,

需要滿足日常使用的舒適度,

不辜負客廳外的風景,

並且儘量提高主臥配置,

這些都是設計師要考慮的問題。


初始平面圖


原戶型是152㎡的三室兩廳,

平常主要是業主和媽媽一起住,

因此三間臥室的配置利用率不高


設計師以擴大公共區、增加通透度為原則,

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改造後戶型圖


改造要點

1. 入戶區改做保姆間,也可用作第三臥室;

2. 拆掉一間臥室,一部分划進客廳作為多功能區;

另一部分讓給主臥,打造集衣帽間、汗蒸房、衛生間、休息區於一體的舒適套房。

3. 小陽臺作為休閒區域納入客廳,擴大客廳的空間感;

4. 打造口形動線,主臥動線獨立,其餘公共空間可自由穿梭。


由於本身房屋南北通透,

公共區域打開後,促進了空氣流動,

同時讓採光更加充裕,

整個家都散發著大平層般敞亮的質感。


客廳


整個家以乾淨的白作為基礎色,

輔之以灰色和原木色,

原本靠近客廳的一間臥室被打開後,

進門就感到無比的敞亮通透



休閒陽臺用戶外木+木飾面切割,

將這處區域從視覺上獨立出來,

延伸到客廳以及餐廳區域。


牆面和頂面大量留白,局部使用水泥漆,

在休閒區營造出簡樸的質感,

使空間愈發細膩、乾淨



顏色統一的前提下,

肌理上做了一些小小區分,

讓空間既連貫又有更多層次感。



山上摘下的幹樹枝,

修剪後點綴在簡約的電視牆上,

簡簡單單就裝點出美感,

為生活增添一些清新自然的氣質,

也能讓氛圍安靜下來,使人感到平和 。



軟裝主要採用棉麻材質的現代傢俱,

符合整體空間的風格氣質,

色彩上強調穩定與平和的感覺。


為避免整體看上去單調,

色塊多以幾何形體的排列、切割形式呈現。



配搭的單人椅、茶几等傢俱,

多是一些帶有強烈結構感的款式,

給空間點綴趣味和藝術感。


茶几內部具有儲物功能,

可以存放一些簡單的零食、雜物。


客廳看向餐廳


公共區域的窗簾,

多選用垂感強的半透棉紗

它能像濾鏡一樣,為家染上柔光氣質,

不會阻擋自然光自由地穿梭。


多功能區


沙發背後的多功能區

可以滿足屋主的多種功能需求,

在這裡做一些喜歡的事情,

能為生活帶來不少趣味,

因此是設計師和屋主都很喜歡的地方。



這裡設置有簡單的西廚吧檯

可以喝酒、品茶、洗水果,

製作沒有太多煙火氣的早餐和輕食。


吧檯看向客廳


寬敞的大餐桌既能吃飯又能辦公,

與客廳的家人也可隨時互動。



吧檯中做了上水系統

清洗與存放用具的工作在此就能完成,

無需再走到廚房或衛生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區域的設置,

使得動線一改原本的傳統與刻板,

變成了簡單靈活的口形動線

業主可以自由穿梭,

遊走於客廳、臥室、休閒空間之中。



後方是書桌、小沙發和書架,

共同營造成了相對獨立的辦公閱讀區


書架用老木疊加鐵藝,利落簡潔,

材質和色彩也更貼合整體風格,

可放置書籍、好看的餐具和收藏的工藝品。


陽臺


陽臺佈置更多留出了空地,

業主可以在這裡做瑜伽和健身。


石材樣式的老木料椅子和風化木墩,

帶來更多wabisabi(殘缺之美)感。


在整個家的裝飾點綴上,

設計師特意用了一些有歲月感的物件,

搭配新空間的對比會更強烈。


餐廳


餐廳延續了客廳簡潔的風格,

考慮到空間面積不大,

餐桌椅採用了細腿的款式,

營造輕盈、透氣的感覺。



從這扇大門洞裡進去就是廚房。


廚房


廚房選擇了宜家的黑色櫥櫃,

檯面選擇和公共區域同系的木色。

業主在家時做飯較少,

牆面以半牆小白磚拼接灰色漆,

搭配地面的黑白幾何花磚,

黑白灰也完全不會單調。



後方也做了一排櫥櫃,

將空間充分利用,

可以補充不很寬敞的操作檯面。


業主很喜歡宜家的收納傢俱,

軟裝中也混搭了不少產品。


主臥


主臥室延續整體灰色色調,

地面採用強化木地板,

只在床背用色塊進行簡單的主次區分。


為了控制預算,在後期軟裝上

採購大部分都來自網絡。



床側是步入式衣帽間,

用性價比高的鐵藝+毛玻璃組成,

兼顧私密性和通透度。



床頭採用不對稱設計打破傳統,

造型簡潔的床頭櫃帶有抽屜,

兩種收納形式十分實用。


一盞低垂下來的吊燈,

在寧靜的夜晚給予貼心的照明。



床尾空間也沒有浪費,

用強線條感的桌椅佈置了休憩角落。


主衛


衣帽間採用了半開放的形式,

穿過衣帽間便是衛生間。



衛生間做了乾溼分區,

配置了泡池和汗蒸房,

簡潔的黑色梯形架負責收納。


整個材料選擇了石紋感強的瓷磚

相對耐髒好打理,

也契合整體的自然風主題。



溼區集淋浴、泡池、汗蒸為一體,

功能強大,可以說是生活幸福感倍增了。


次臥


次臥目前使用頻率很低,

因此只做了簡單佈置,

留出更多預算給更主要的區域,

後期如有需求再慢慢添加軟裝即可。


客衛


客衛同樣做了乾溼分區,

整牆的粉色小磚足見對細節的要求,

搭配一張圓鏡,輕復古的感覺。



屋主在深圳過著快節奏的日子,

回到自己老家,希望節奏慢下來,

因此整個家的設計都在為生活做減法,

減去那些不必要的繁瑣,

突出遠離世俗的家的平和舒適。


這個簡約卻充滿溫暖和質感的設計,

不知你是否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