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曹操杀刘备,还有没有后来三分天下的可能?

腐攸


杀不杀刘备,曹操是犹豫的。

一是曹操爱才,不忍杀。

二是刘备志向大,不好驾驭,留恐生乱。

犹犹豫豫中就把刘备放了。

其实,曹操弄死刘备还是很容易的,什么借刀杀人,暗箭伤人都可以,既除了刘备,也不背骂名,当然,曹操也从来不在乎虚名。

曹操惜才爱才当然是好的,但是放虎归山,往往会最终伤及自己。曹操对刘备是这样,对司马懿也是这样,前期他还差点放了吕布。

假如曹操杀了刘备,就不会有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有刘备入川称霸,三分天下很可能就不会出现。曹操会少一个逐鹿中原的强劲对手。


微山秋水


杀了刘备,曹操会夺取汉中,成就二分天下。


小刘号角


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实际在问刘备的能力究竟如何。

刘备在三国中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他跟其他的诸侯最大的不同是出身。虽然说英雄不问出身。但是对刘备还是要考察一番。刘备是诸侯中唯一出身底层的人物,代表的利益和力量是很广泛的,代表中下层。我们后面的历史可以看到朱元璋就是农民出身的,前面还有刘备的先祖大汉的开国人刘邦。其他的各路基本都是官宦出身,比如袁绍、袁术兄弟五代三公,刘表是荆州牧,张绣是地方官员,。吕布算的比较异类是专业军人,跟刘备有点象,凭借自己的武力占有一地。属于刘备一个层次的。刘备虽然是皇叔,但是陈年旧历,迈踪遥远。刘备在下为官,还受督邮欺负。

刘备跟吕布最大的不同事刘备很得人心,有天下之志气。刘备与曹操讨论过,认为天下乱,要用仁义纠正,而曹操是行王霸之术,思想路线是不同的。孙坚孙策也属于军阀一列,但是得到了东吴士大夫的拥护支持,所以也能有一个地方。孙权也有天下之志气,成为一方霸主。

这样分析我们看到,基本上在三国前期,最有志向只有三个人,就是曹操、刘备、孙权。有志者事竟成。特别是刘备的力量也不容小视。在曹操那边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就极力劝曹操杀了刘备。他们看到刘备有雄心,有关羽张飞二位万人敌帮忙,刘备非常仁义,很得人心。曹操放过刘备,留下了隐患。结果就是刘备又结识了诸葛村夫,加上荆州上层人物的支持,刘备竟然再次东山再起了。而且到了四川,又占领汉中。又欲效仿汉高祖出汉中,夺取天下。

但是刘备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曹魏并不是项羽,那个时候的西楚国已经四分五裂,各王自相杀戮,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打垮。在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已经很安定了,铁板一块很团结。再说还有孙权掣肘在东边,刘备很难有大作为。

从这点上说,刘备不但有雄心壮志,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可以割据益州。如果没有刘备,刘备被曹操所杀,将会是群雄无首。形势很难说。如果刘备早早被杀掉了。关羽只有投靠曹操,或者不出来。那么,曹操争夺天下就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打汉中和益州都会变得非常容易,一支偏师就可以搞定了。对东吴虽然困难点,但随着益州被曹魏夺取,可以从江上顺流而下,也是很快把东吴灭了的。

刘备代表着农民的力量,这只力量的分化组合,强大与弱小,只取决于有关上面的政策如何。当曹操实行了屯田,修养的政策,自然这股力量就消散了。三国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就更加的小了。

所以说,曹操没有杀刘备也算是一件失误吧,杀掉刘备就没有了三分天下的可能了。那么,诸葛亮有怎么得出个隆中对的结论呢。一方面诸葛亮看到曹魏一件统一北方,二方面看到东吴已经形成气候,在就是西南这一块,还没有结果。他希望刘备把这个地方打下来,而且益州也很富裕,地方千里,对外交通不便利,易守难攻,怎么也可以支撑几十年吧。这其实是在鼓励刘备,要刘备好好干。其实隆中对里,最关键的地方还是这句话,为后面历史打下伏笔:“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天下有变到底是个什么变法,应该是北方很混乱了的时候,但是关羽不等有机会,就急不可耐攻击曹操,致使隆中对预言早早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