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價格已經漲上天,為何美國肉價這麼低?

近日,全國各地出現了肉價格上漲的情況,與之相關的產品如牛肉拉麵,快餐的價格也受到了影響。各地民眾紛紛抱怨“肉價這麼貴,已經快吃不起了”。

商家漲價以維持利潤

根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年,中國進口牛肉105萬噸,首次突破100萬噸。我國的牛肉消費量已躍居全球第二,佔全球總量的13%,並預計在到2024年,中國牛肉進口量有望達到180萬-200萬噸。增長水平穩步提高,然而,我國的牛欄存量卻在下降,每年仍需大量進了牛肉來彌補供需之間的缺口。

我國的牛肉價格與日俱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牛肉價格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美國的情況。

美國餐桌飲食主要以肉類為主,所以相較於中國的農業來說,美國的畜牧業佔比更大,技術也更為發達,在各個層面較中國也是更具優勢。

而再幼牛的繁殖方面,美國母牛的繁殖存活率以達94%以上,而世界平均存活率只有90%,目前中國的母牛繁殖存存活率僅為75%。

以養育一頭良種繁殖母牛(西門塔爾牛、夏洛萊牛等)為例,在基礎建設,人工成本,飼料價格等成本都不變的情況下,即使拿到政府補貼,仍不能達到養成一頭肉牛達到盈利水平,因為其中的配種、保胎、疾病防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經歷。這也導致了大部分養殖戶都不願選擇培育母牛。因此決定了我國幼牛的供給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肉牛養殖方式也影響了牛肉價格的不同

我國肉牛的養殖方式一般以圈養為主,產業發展小而散,且成本偏高。而美國,畜牧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肉牛的養殖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藉助科學的管理手段,實現了智能規模養殖,並大力提倡循環發展,建立一套完整的經濟生態產業鏈。

智能的養殖系統在短期便能產出更多的優質肉牛,是美國先進肉牛養殖技術的直觀體現。另外,科學規模化的生產更能降低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

目前我國肉牛的出欄時間一般在兩年,而美國能控制在一年半以內;再比如,我國玉米飼料價格每噸1600元,而美國僅為900元。

正在放牛的牛仔

隨著我國居民對牛肉的需求量增加,供需之間的缺口將逐步增大。若中國肉牛養殖仍然沒有新的突破、政策沒有新的改變,我國仍然會面臨大量進口牛肉的問題。想必肉價也會同樣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