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理髮,副官拿槍站旁邊,閻錫山吃飯喝水,廚師如影隨形

閻錫山,作為民國時期頗有名氣的軍閥,執政山西38年,被稱為山西王,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他這一生大起大落,財富權勢都擁有過,感情生活十分豐富,到了晚年,更是換了種活法。

一、考慮周全,山西王另類自保

當初的閻錫山,坐鎮山西,是世人口中的山西“土皇帝”。在他掌權期間,山西的軍隊實力、經濟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他也是當時全國最有名氣,最有實力的軍閥之一。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處在高位的閻錫山,自然也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釘,想要他性命的人不在少數。

那麼,該怎麼辦呢?

閻錫山從小便跟隨父親經商,過早的接觸了社會,之後又在官場裡摸爬滾打那麼多年,自然有一套周全的自保體系。

他很清楚自己這麼些年來樹敵過多,很有可能會遭人暗算。因此,閻錫山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幾個貌似古怪、實際卻考慮十分周到、關鍵時候能保他性命的生活習慣。

例如,他的廚師從來不換人,而且幾乎是隨時隨地跟著他,畢竟,入口的東西,只有自己身邊人做的,才能放心。

例如,閻錫山從來不喝別處的水,在外面飲用的水,全都是自己從家裡帶出來的。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他的身邊甚至有專門的人幫他背水瓶。

理髮的時候,他也有自己的一番規矩。

理髮師給他理髮,旁邊就會有副官用槍抵著理髮師的腦袋,一旦他有什麼不軌的行為,便會立刻被擊斃。

二、情感專一,軍閥也是痴情種

在當時那個時代,三妻四妾本是常事,更何況閻錫山這種要錢有錢、要權有權的人。

可是閻錫山卻是一個另類,他並不好美色。自從和自己的原配妻子結婚以後,他從來沒有惹過什麼桃色關係。

只是,閻錫山的妻子徐竹青不孕,兩人結婚15年後依舊沒有孩子。雖然閻錫山並不介意,可閻錫山的父親卻著急了,逼著他給他納妾。

因為怕兒媳徐竹青心裡不平衡,公公便依著當地的習俗,讓閻錫山的妾隨改姓為徐,起名蘭森,且規定以後徐蘭森的孩子只能管她叫姨,要徐竹青叫媽。

之後,徐蘭森為閻錫山生下了五子一女,可是徐蘭森心裡並不服氣,便教唆自己的孩子管自己叫媽。

這件事傳到徐竹青耳朵裡,徐竹青一氣之下回了孃家,閻錫山從中調停也沒有結果。徐竹青走後,徐蘭森成了閆家唯一的夫人。她便想改回原姓,可卻遭到了閻錫山的嚴厲拒絕。

閻錫山一直對妻子充滿愧疚,他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對得起父母易,對得起妻子難。”

可見,軍旅一生的閻錫山,心中依舊對妻子愧疚不已。

三、晚年隱居,活出另一種精彩

當閻錫山不再征戰四方,他帶領部下和原配妻子徐竹青,一起去往臺灣。

經歷過大半生的起起伏伏之後,閻錫山也漸漸看開了。晚年的他,想起過往種種,只覺如雲煙一般易散。

他選擇去往陽明山上一處廢舊農場定居,安度晚年。

那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可閻錫山毫不介意,還和部下一起動手蓋房子、挖水井

種蔬菜,自給自足,很是快活。

在晚年隱居生活中,閻錫山痴迷於文字,潛心創作,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學財富。

在陽明山上,閻錫山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十年時光。這十年裡,他留下了20餘本文學著作,這些著作中講述了他過往的經歷,人生的感悟以及對後世人的警醒,還表達了他對哲學的深刻感悟。

與此同時,他每日飲食清淡,饅頭、蔬菜、雞蛋,簡簡單單。

其實,征戰的人,對飲食從不執著。

他一直是這樣質樸的人,想念著他魂牽夢縈的山西。在陽明山上,閻錫山甚至將自己的住所,修建成在山西時那種窯洞的模樣。

1960年,這位戎馬半生老人,走到了人生盡頭。臨去之前,他留下了七條遺言:

“一、一切宜簡,不宜奢;二、收輓聯不收挽幛;三、靈前供無花之花木;四、出殯以早為好;五、不要放聲而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記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七、七日之內,每日早晚各讀他選作之《補心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