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立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立夏·熏风阜物

作者丨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立夏,被视为夏天的开始。

古时候,立夏这一天,天子会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大家一起到南郊去迎候夏天的到来。

仪式结束之后,天子要分封、赏赐,文要举荐,武要选拔。总之,天子要体现仁恩德,要像夏季的天气一样,遍施雨泽,让大家雨露均沾。

为什么要到南郊去迎候夏天呢?因为古人觉得,夏天自南而来,是南风送来的。而人们衣食温饱所需要的各种物产都是夏天长出来的,所以古人认为,我们的丰饶和富足是拜南风所赐,所以有“熏风阜物”之说。《楚辞》曰:“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也称“春尽日”。

由春到夏,便是繁华落尽,芳草丛生。“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古人在暮春初夏的宜人时节,可以有如此的闲情。“抱琴看云去,枕石待鹤归”,可以慢生活,可以悠闲地与自然风物对视和对话,这是现代人既羡慕,又无法回归的生活状态。

什么是夏?气象学的定义很繁琐,就是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的滑动平均序列高于22℃并稳定通过。为什么要这么繁琐呢?就是给天气一个考察期或者试用期。只有气温稳定了,才能算换季。

但是,关于入夏的非专业标准,却往往更加鲜活。什么是夏天?樱桃红熟。北京的春天,恰恰是樱桃由花到果的短暂历程。樱桃,清明开,小满摘。还有人说,夏天就是看见西瓜的时候。什么是盛夏?就是西瓜不到一块钱一斤的时候。

四时之新的水果,其实是最鲜活的物候。用水果来作为划分季节的标准,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思路,不需要计算,可以观赏、可以品尝。

立夏,是一个温暖的节气,但也是一个人们准备渡难关的节日。

农历四月被称为乏月,既是指人,困倦慵懒的疲乏;也是指粮,青黄不接的匮乏。古人说:“四月谓之初夏,气序清和,昼长人倦。”

立夏时节,天气倒是很好,清新、平和。但白昼长了,人会感到疲倦。而且这只是开始,漫漫长夏,本来劳作就辛苦,汗流浃背,还食欲减退,还难以入睡。所以也就很容易患上一种季节病,古人称之为“疰(zhù)夏”。表现形式,就是所谓“入夏眠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于是浑身酸软,日渐消瘦。于是,就有了“立夏秤人”的习俗。

“时逢立夏出奇谈,巨秤高悬坐竹篮。老小不分齐上秤,纽绳一断最难堪。”

立夏时,家人或者乡邻聚在一起,先支好一个大秤,然后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坐到竹篮子里去称体重。有人负责称,有人负责报数,有人负责记录。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秤一次,然后立秋再秤一次,看看大家熬过这个夏天,到底是有失落感还是成就感。当然,报出的、记下的,未必是真实体重,而往往是选一个吉利数字,精确倒在其次。其实,这只是从前乡村里关于夏天的一种行为艺术而已。

立夏物候,一候“蝼蝈鸣”,到底什么是蝼蝈?历来众说纷纭。按照现代的时令物候,“蝼蝈鸣”似应改为“蛙始鸣”。立夏二候“蚯蚓出”,在古人看来,蚯蚓因为深居地下,感受到的阴气比其他蛰虫更多,所以最晚结束冬眠,这才懒洋洋、慢悠悠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三候“王瓜生”,虽言王瓜,但泛指藤蔓类植物。它标志着春生夏长,由花花草草,到枝枝蔓蔓。从初春时的绿痕,到初夏时的绿荫。

宋英杰趣解立夏三候

插图丨视觉中国

立夏·新荷出水

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宋·朱翌

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

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

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

数蝶飞来花寂寞,乱蛙鸣处水纵横。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初夏

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

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

困人天气日初长。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插画丨@中国书画诗词院

立夏·一期一会

立夏,南始夏,北暮春。

5月5日8时51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一天在天文学上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标志着春季已经结束,夏季正式开始。但按气候学的标准来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南方一些地区进入“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季,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则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时节。

立夏,万物的“成物礼”。

古人云:“四月立夏为节者,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所以立夏的特点,是万物都在生长,任性地、随意地生长。人有成人礼,立夏便是万物的“成物礼”。“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这时,春播作物渐渐长大,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品七家茶,啖青梅。

按照古人的说法,立夏之后,是“祝融司令继芳春”。火神祝融开始掌管时令了。天气开始体现一个“火”字。如何消夏呢?明代《西湖游览志余》:“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茶叶不是自家的,亲朋邻里之间互相赠一点、讨一点,反正不少于七家,然后把来自各家的茶叶混在一起,煮茶喝。还有所谓“七家粥”。此外,立夏日俗尚啖李。时人语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在太湖流域,立夏的时令“三鲜”是蚕豆、竹笋、青梅。“立夏日啖青梅,云令人终岁神清不惛睡。”

立夏,顺时养心。

立夏之后,体力、脑力消耗增大,容易犯困。建议及时调整好起居方式和生活节奏,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夜卧早起,晨练午休,避免疲劳。保持心志安闲,注意戒躁戒怒。饮食上防“过火”,少贪凉,忌辛辣,低脂低盐,多食果蔬类谷薯类这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为宜。

今日推荐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