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崩》:秦朝为什么会灭亡?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但同时他也是一个短命王朝。

陈胜,吴广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反秦的序章,此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刘邦就攻入了函谷关,消灭了秦朝。

通常说起秦朝灭亡的原因,都认为是因为秦朝的苛政,人们不堪忍受秦朝的严酷统治,所以纷纷揭竿而起。连大圣人孔子也说过,苛政猛于虎。

苛政确实是导致秦末乱局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秦崩》这本书中认为秦朝末年起义的领袖和诸侯,他们除了想推翻秦朝的暴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恢复战国时期的封建体系。本质上中央集权制与封建制之间的斗争。

秦王朝崩塌的过程,也是华夏世界变革的过程。作者李开元认为,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到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在这期间,华夏世界至少经历了三次变革重组,从陈胜起义后的平民王政,到薛县会议的王政复兴,最后到了项羽的封王建国。我们知道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取代秦朝的汉朝所推行的则是郡县与分封并行的郡国制。而华夏世界的这三次重组,正是由秦朝中央集权到汉朝地方分权的过渡。

第一次重组:陈胜以平民身份称王,引领了平民王政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迅速攻占了大泽乡所在的蕲县,之后陈胜以蕲县为据点,帅主力向西进军,一直打到陈郡的治所陈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

占领陈县后,陈胜在这里决定建号称王,取国号为张楚,也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陈胜是平民,他的这一举动打破了贵族对王权的垄断,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建立的政权就此诞生。

陈胜的手下看到胜利后,纷纷消防陈胜,兴复其他诸侯国。武臣效仿陈胜,自立为赵王,赵国成为继楚国之后第二个得到复兴的国家。韩广又效仿武臣自立为王,燕国也得到了复兴。

本来在魏国也可以建立平民政权,陈胜派到魏国的周市领兵一路北上,如秋分扫落叶般打下大半个魏国,一直打到齐国地区,但是此时的齐国已经被出身齐国王族的田儋复兴,周市在齐国遭到了田儋的抵制,只能退回魏国。

尽管自己的部下和兄弟们都希望周市称王。但是周市却回绝了这些人的请求,他认为魏国应该立魏国王族后人才符合大义名分,因此他拥立了出身魏国王室的魏咎为王,于是魏国也就此复兴。


从发动起义开始,仅仅五个月,楚、赵、燕、齐、魏五国都得到复兴,此时的天下格局,已经基本回到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前的状态。

除了齐国是由原来的齐国王室独立建国,楚国、赵国、燕国三国的君王均来自陈胜的农民起义军,魏王魏咎也是被陈胜部下推举称王,也就是说,此时的国际格局是由陈胜所代表的平民阶级主导。

田余庆先生在他的《说张楚》一文中指出,这次起义最积极的意义在于,以这次起义为契机,之前被秦国灭掉的楚、赵、燕、齐、魏这五国纷纷复兴,而五国之中,又是以陈胜复兴的楚国为主导。

第二次重组:薛县会议引领王政复兴

陈胜吴广的大军咸阳近郊遭到了秦国名将章邯的猛烈反击。章邯率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反攻到张楚的都城陈县,结果吴广和陈胜相继被部下背叛杀害,陈胜的起义也就此宣告失败。

楚国后人项梁在薛县得到陈胜张楚政权覆灭的消息,于是决定接手陈胜的反秦事业,撑起楚国的大旗。他召集楚国各地的起义军到薛县,共同协商今后灭秦的行动方针,这就是薛县会议。

会议上主要讨论的话题有三个:首先,最重要的是,陈胜死后如何重建楚国;其次就是,明确了楚国是反秦的主导国,确立了楚国的盟主地位;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复兴至今为止还没有恢复的韩国政权。

会议上,范增分析陈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他没有立楚国王族的后代,而是自立为王,这样的政权名不正言不顺,不可能长久,所以范增建议项梁应该找到楚国王室后代,这样才能号令天下。最终项梁找到了楚怀王的后人立为楚王。

随着韩国的复国,楚国的重新建立,战国七雄也就全部归位了,此时,楚王熊心、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赵王赵歇、韩王韩成,这五国的君王已经全部都是王族后裔,平民王政只剩燕国一国。这个时候各国王位又重新回到了战国时期的旧贵族手中。

第三次重组:项羽以西楚霸王身份重新规划天下秩序,而他所推行的封王建国,

巨鹿之战后,项羽一站成名,威震天下。项羽挥军进入关中,诛杀秦国嬴姓宗族,纵兵抢劫,焚毁咸阳宫和阿房宫。

接着项羽终于要开始处理战后问题了,他要论功行赏了,也就是重新分封天下诸侯。

当时摆在项羽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回到战国,那就是要承认王政复兴,这就意味着项羽打了半天是为他人做嫁衣,项羽肯定是不愿意的。

二是实行大一统,那就意味着各路诸侯马上造反。

三是建立新的秩序。调和各方矛盾,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霸王主持下的封王建国。

所谓封王建国,也就是分封诸侯王、建立列国的意思。项羽首先将楚怀王架空,升为义帝,然后自封西楚霸王。

之后,他将原有的战国七国全部分割,重新设立了十九个诸侯国。新封的诸侯王都是反秦战争中的有功之人。项羽此举就是完全否定了贵族王位世袭的原则,比如汉王刘邦之前是秦朝的亭长。

分封的诸侯国虽然如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是独立主权国,但是这些国家的行政区域都是以郡为单位划分,也就是说项羽继承了秦朝设立的以郡县为基础的社会基层组织。

最后,项羽本人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帝制,田余庆先生在《说张楚》一文中说,项羽升楚怀王为义帝,就是在用楚国继承秦国在帝业上的法统地位,并为日后取代楚怀王自己称帝做准备。

但是项羽没有想到,五年后,他输给了刘邦,自刎于吴江。项羽更想不到的是,他所推行的封王建国,为刘邦做了嫁衣。

刘邦建立汉朝后,实行的是郡国制,这和项羽的封王建国其实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点:

一是刘邦对诸侯国疆域的划分也是以郡县为单位,这也是延续秦朝的制度

二是刘邦分封的诸侯王,也都是在楚汉战争中有功的将领和盟友

所以我们可以说,刘邦在汉朝开国时推行分封,他所依据的原型正是项羽的封王建国。田余庆先生说,历史在秦汉之间并没有朝直线前进。而是经历了三个拐点,平民政权-王政复兴-封王建国。项羽的封王建国其实成为了秦朝到汉朝、郡县到郡国、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过渡。

参考

《秦崩》李开元

《说张楚》田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