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来了!华南师范大学百优团员全新上线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今天

正是“五四”青年节

华师通过云端举办

“青春,与祖国同行”

2019-2020学年线上五四表彰大会

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决定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校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要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品德修为,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为助力我校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助力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查看完整版名单,请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提取码:wh9x)。

此外,学校还有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获得全国和广东省五四评优表彰。他们分别是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郭绮琪,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文学院何智升;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6班团支部,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6级物理学1B班团支部,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周奋、田良苏、董光柱,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王晓宇、赖汉梅、曾富、黄嘉良、程媛、利芷欣、林慧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防疫重点领域):邱文婷。

在线上表彰大会中,优秀基层团委书记”获奖代表、文学院团委书记董光柱,“灯塔工程”思想引领品牌项目获奖代表、地理科学学院团委负责人陈霞,“百优共青团员”获奖代表王思宁、王一航、王晓宇和邱文婷分别分享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

为进一步深化“青春引领计划”

更好服务青年成长发展

继去年首次推出百优团员评选

今年百优团员增加了防疫专项

这百名优秀华师青年

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

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锤炼品德修为

社会实践类代表李嘉胜

在社会实践中绽放青春光芒

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学生李嘉胜,在军人的哥哥身上看到了军人高尚的品质,为此他很受鼓舞,认为自己也有义务去参军,有责任去保家卫国。于是,大一学年结束后李嘉胜决定携笔从戎,让青春之花在军营中绽放。

2015年至2017年间,李嘉胜服役于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一名武警特战队员,先后执行杭州“G20峰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余次安保任务。服役期间,李嘉胜表现突出,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士兵、团嘉奖、特战队员集训优秀学员、训练标兵等荣誉。他表示,参军的经历让他收获了独一无二的战友情,也让他学会了什么是坚持、责任、担当,这是一辈子的财富。

2017年返校后,李嘉胜时刻谨记军人精神。他主动加入校国旗护卫队,担任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将自身在部队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国旗护卫队的建设发展中。2018年,李嘉胜加入了广州市天河区征兵宣讲团,踊跃投身征兵宣讲工作,为更多想投身军营的同学提供建议和经验。2019年,李嘉胜在“华南师范大学第一期学生军训教官大队”中担任教导员一职,负责队伍训练。 李嘉胜也担任了兼班、院学生会主主席、校青协主席、校红十字会学生理事会理事长等职务,组织举办了多场校园活动。他认为,做好学生工作需要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在每一个岗位都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因为“态度比能力更加重要”,遇到问题时应冷静思考、虚心请教,“不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

此外,李嘉胜十分热心公益志愿活动。他曾前往湛江龙湾、肇庆螺岗、韶关罗坑等贫困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累计服务时超880个小时。小时候落后的读书环境让李嘉胜能理解贫困地区的孩子对知识渴望、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他希望自己可以出一份力帮助他们。除暑期三下乡外,李嘉胜平时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实践,曾前后在“广州马拉松”、“广交会”、“全国少代会”等校外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嘉胜主动到村委报到,积极投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轮班排岗在村口防疫检测点进行过往人员的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并逐人逐车进行检查记录。他还组织推出了“春‘锋’送暖,共度‘疫’战”主题线上雷锋月活动,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华师青年战疫云支教”志愿服务工作活动。此次疫情,让李嘉胜深深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国民的团结,在这种特殊时期,总有逆行者不惧病毒、誓死捍卫祖国的安全,而当代大学生党员也应挺身而出,“虽不能冲在战“疫”一线,但是我可以做一些其它有意义的事,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防疫专项类代表邱文婷

立志做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

疫情期间,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6级学生邱文婷,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云支教”活动,协助辅导两名医护人员的子女。

支教的日子里,邱文婷每天都会在课前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课程进度,并安排相应的辅导课内容。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对物理学科有恐惧和敬畏感,邱文婷时常会联系学校课程进度,以生活中的例子切入,并根据学生的提问一步步引出课堂内容,以求更生动形象并且有助于理解地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此外,邱文婷还会给每一类题型总结出对应的解题方法和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转化。有趣且“有料”的课堂,加上热情的授课状态,使得学生十分喜欢她的物理课。有学生反馈说:“我一直觉得物理很枯燥、很难,但是邱老师的课很有趣,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学好物理了!”这份来自学生的赞扬,是对邱文婷莫大的肯定。

除了学业辅导,邱文婷还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了舒缓学生的情绪和压力,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时常在课后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遇到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填补学生特殊时期家人陪伴的空缺。截止目前,在已持续开展了近三个月的线上支教活动中,邱文婷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肯定,获得了辅导对象、学校、社会的一致好评。她的事迹也被越秀区团委、南方+、广州文明网等媒体报道转载。怀揣教育梦,担当乐奉献。邱文婷相信,“服务有期限,关爱却无限期”。这次战“疫”志愿服务,坚定了邱文婷立志“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

作为预备党员,邱文婷还主动加入了社区防控志愿队伍,为家乡防疫尽一份力。服务期间,邱文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整理电子防疫台账和各类资料,主动填补饭点休息期轮值岗位的空缺。在面对方言带来的交流和资料整理上的困难时,邱文婷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异乡人”。她便虚心请教,趁着休息的间隙拿着账本一字一字地问,一字一字地标记。邱文婷在抗疫志愿活动中也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有党员,有大学生,志愿者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志愿期间,她被当地政府授予了“最美抗疫志愿者”奖章。她表示,大家都只是在做着很平常琐碎的事情,但正是这份力量的汇聚,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创新创业类代表任方芳

怀伟大的心,做细小的事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16级学生任方芳,入学以来便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学院氛围和师长前辈的影响,她获得了成长和历练,从不知道如何查文献、选题目,到能相对清晰完整地设计确定研究框架、与研究对象面对面访谈、独立撰写论文,从开始主持校级一般课题到获得“挑战杯”系列竞赛国赛一等奖、省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创青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校赛铜奖等,“在这条失败与成功交织的科研道路上,我收获了太多太多。”

任方芳坦言,在最开始刚进入大学时,听到“科研”二字内心更多的是敬畏和遥远的距离感,幸运地是,自己并没有“敬而远之”,而是决定试一试,“我曾一度觉得自己与它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我渐渐发现自己在各项繁杂的事务中变得越来越浮躁,那时我便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任方芳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科研实际上是一次综合的项目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会不断产生,甚至会让你裹足不前,但这些问题能激发我们继续深入求知,能锻炼参与者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培养参与者的团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并从专业领域发散,影响参与者的日常生活。

在任方芳看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她本科期间的科研生涯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老师的指导和队长的统筹下,团队深夜接力改课题、通过“云备赛”反复进行模拟答辩和演练,“在课题的调研和结果的呈现不断完善的同时,我们的团队成员也不断走出舒适区,迎来了新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汗水,经历了酸甜苦辣,最终不仅获得了令我们满意的成果,也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微小但重要的贡献”。在获得自我能力提升的同时,任方芳也参与到教育学领域更为宏大的研究项目之中,了解到了宏大背后具象的、有生命的、动态的人和事,这让她学会了更审慎地看待、评估农村教育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给她自身研究视野的拓展、思维方法与科研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怀伟大的心,做细小的事”是任方芳一直秉持的信念——在学习中保持好奇、坚持探索,凡事“多问一句为什么”;在科研中不忘初心、孜孜不倦,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生活中温和亲善、正直自强,坚韧而踏实地做“细小的事”,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共青团员。科研之路虽有困难,但也有成功的欢喜,对她来说,与团队相互磨合、迎接挑战,在不同方向的科研竞赛中接受差异化显著的讯息,于不同的学科领域里遨游,在摘得奖项的同时,更是自我的发展。

校园文化类代表连洁然 活在当下,与艺术共生

除在专业学习方面成绩优秀以外,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2016级学生连洁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比赛,把对专业的热爱和追求投入到一场场比赛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她曾获第六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声乐展演华南赛区优秀奖、中国声乐艺术节青年声乐大赛广州赛区决赛金奖、中国青年声乐大赛广州总决赛银奖等。连洁然认为参加比赛活动是对自己进行阶段性考察,比赛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和锻炼,有机会向更优秀的人学习。

在连洁然眼中,艺术文化宛若校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青年学生的文艺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打造出具有华师特色、华师精神的精品文艺作品,她在尊重原有校园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动团员进行演绎和创作,产出一众精品作品:以华师研支团为题材的情景剧《润物无声》、小品《缘定华师》讴歌华师精神、凸显华师青年青春昂扬的舞蹈《舞动青春》等。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学生艺术团团长,连洁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鼓励团员积极参赛,舞蹈团获广东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舞蹈大赛三等奖,组织砚湖剧社参赛获广东省主持人大赛冠军、广东省“建功湾区”演讲比赛决赛二等奖,获广州大学生戏剧节金奖、银奖等。除了校艺术团的工作,连洁然积极参加华师校内外的文化交流,曾代表学校赴澳门参加《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之大湾区高校学生音乐交流音乐会》,赴香港参加《1997大合唱-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音乐会等。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连洁然发动校艺术团进行战疫原创音乐《年轻的力量》的音乐创作和MV制作工作,作词并参与演唱,代表青年人向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致敬。歌曲播出后,各平台总点击率达十万次以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及广大音乐人、网友的积极响应。之后,连洁然组织舞蹈团成员加入自编舞蹈动作,将原创舞蹈与原创音乐进行融合,推出《年轻的力量2.0》,共同助力抗疫,并带动艺术团的同学参加华南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云录制的歌曲《当我们一起走过》,用歌声与华中师大共度风雨。用自己的力量为华师青年发声,用音乐助力抗疫,在她看来非常有意义。

“活在当下,与艺术共生”是连洁然的人生信条。她认为要珍惜当前,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秉持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与艺术共同成长,“用自己的力量去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这是我的初衷,将文化艺术事业当做一生的事业,为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志愿服务类代表王晓宇

在服务他人中成就自我

大学四年,王晓宇经常参加志愿活动。在广东省青少年法制暨禁毒原创作品大赛现场展示大会、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红丝带关爱白血病患儿活动、华南师范大学85周年校庆、华南师范大学迎新工作等志愿活动中,都有王晓宇的身影。每年暑假,他都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曾赴广东云浮、广东揭阳、广东汕尾等地参与相关志愿实践活动,总时长超过45天。

2019年3月,作为广东省教育厅“校地共建”项目——华南师范大学赴林芝支教服务队的队长,王晓宇来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成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给高一年级学生上课。有一次,学生凌晨4点借着行政楼办公室外面灯光读书的行为深深触动了他,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王晓宇和队员共同建立学业辅导群,并在一周里唯一的休息日设立辅导班给学生上课,细心的他还自费给没有课本的学生买课本、复印学习资料,“我希望他们能够实现‘学习自由’。”此外,王晓宇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为学习薄弱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及谈心谈话,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王晓宇表示,自己支教的初心是希望给当地的教育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改变,“虽然这些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无愧于心,我觉得就够了。”华师的这支服务队伍在藏区奉献了青春力量、给当地的学生带来了知识和温暖,其志愿服务事迹被中国社会新闻网、中国网、广东新闻联播、广东教育援藏、广东教育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转发、点赞,同时,王晓宇也获得了林芝市第一中学“优秀教师”、“社团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课”等荣誉称号,这些肯定和赞扬鼓励着他们继续前行,并使他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疫情发生以来,王晓宇密切关注一线最新动态。他先后参加了广州市天河区员村街道公交车站志愿服务活动、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活动,主动献血400cc。同时,王晓宇还加入了校团委青年“云支教”战疫突击队,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开展线上“一对一”教学。

志愿服务对于王晓宇来说,不仅是作为一位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力所能及的责任,也是一种实践与劳动的学习方式。他认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加更多实操性工作的经验,增强自己的劳动能力与实践能力,而不是将自己局限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工作方式。他也鼓励大家更多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去,“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帮助,只有你真正地融入到当中去,它会非常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

看了五位代表的故事

是不是更想了解百优团员

都是哪些同学

以下是完整名单

社会实践类优秀团员

行是知之始

他们参与社会实践

不断增进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他们行之俞笃,知之愈明

防疫专项类优秀团员

不惧风雨

勇挑重担

在战“疫”时刻

他们承担起90后的社会责任

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创新创业类优秀团员

挑战杯、互联网+、大创

是他们大展拳脚的舞台

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专注力

实现自我能力的突破

校园文化类优秀团员

与文艺邂逅

探索更美好的自己

他们将青春与文艺活动紧密结合

做校园文化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志愿服务类优秀团员

助人为乐是一种信仰

更是落实到生活中的常态

他们日行一善

用一片赤子心助力公益行

百名优秀团员代表

传承五四精神

担当青年使命

向青春榜样学习

书写出彩人生

青春,与祖国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晚安华师,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