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没有戒疤的和尚是假和尚吗?

有些人认为,有戒疤的就是真的和尚,没有的就是假的;或者有戒疤的就是受过戒的和尚,没有戒疤的就是没有受戒的和尚;又或是有戒疤的就是高僧,没有戒疤的就是普通的僧人。其实这些认识都是源自电视剧或电影,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禅理君来告诉大家。

烧戒疤,又称燃顶。受戒时在头顶上所燃三个、九个或十二个香疤,又因为是在受戒时燃的,故称戒疤。这是传统汉传佛教僧人受戒之后,独有的一种标志性特征,影视、绘画等艺术表现也都不会忘记这个特点。南传佛教国家的出家人,藏传佛教的出家人都没有烧戒疤的传统和习惯。

汉传佛教的僧人受教为何要燃顶?受戒燃顶应该是唐宋以后的事,随着当时度牒的大量发行,出家人的数量增加,同时 身分比较复杂。有一些人为了逃避徭役而加入僧人队伍,为了整肃僧团,主持传戒的大德议定了受戒燃顶的作法,作为终身之誓,沿用至今,成为汉僧受戒的标记。

此事历史背景是:宋末,蒙古军队一路南征,所到之处青壮年男子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强征服劳役,但是蒙古军队对出家的僧人却从不为难,是因当时蒙古上层推崇佛教。因此汉地青壮年纷纷剃发穿起袈裟,扮作出家人以躲避刀兵劫。出家人陡然增加,令蒙古军队无法分辨真伪,因此蒙古统治者以烧戒疤来区分是否是出家人,而且烧了戒疤以后是不允许还俗的。因为烧戒疤要忍受剧烈的疼痛,而且日后无法还俗,因此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假出家这种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废止了烧香疤的作法。中国佛教协会规定:“目前,我国汉族地区僧尼受菩萨戒时,在头顶上烧香疤一事,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现在全国各地寺院传戒均能遵照中国佛协的有关决议办事,僧尼受戒时不再要求烧香疤;虽有少数人在受戒之后自愿燃烧香疤,但它已经不再是区别僧尼受戒与否的标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