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与重熙增币:宋朝花钱买和平,背后逻辑不只是经济账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一、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契丹军南下侵犯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澶州督战,结果士气大振,大败契丹军于朔州,并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于前线。但就在辽腹背受敌,战事有利于宋之时,宋真宗却接受了辽国的议和请求,双方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主要达成如下四条协议:


第一,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各自撤兵停战。

第二,宋辽从此结为兄弟之国,其中,宋为兄,辽为弟。

第三,宋辽在边境设置榷场,开放互市贸易。

第四,宋朝每年向辽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共计相当于三十万两)。

(澶渊之盟)


二、重熙增币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辽国借宋夏交战内忧外困之际趁火打劫,要求宋朝割让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当时正值宋朝在对夏战争中输掉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大规模战役,根本无力两线作战,于是派名臣富弼与辽国进行谈判,并于九月达成和解协议,史称《庆历增币》,又叫《重熙增币》,其核心内容是:宋朝同意在《澶渊之盟》约定的赠辽岁币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共计相当于二十万两)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

附加条件是:辽国不得扩张边界,不得无故增兵,不得收容对方逃犯,并且,辽国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宋朝纳贡漫画)


三、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or一本万利的明智之举?


无论是《澶渊之盟》还是《重熙增币》,其本质都是花钱买和平,用经济代价换取领土完整和国泰民安。所谓岁币,名为资助,实为纳贡,堂堂中华正统,竟然甘愿向夷狄之邦纳贡乞和,千百年来,宋朝因此备受诟病。


那么,宋朝屡次选择屈尊纳贡,真的只是因为军事羸弱不得不苟且偷安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如下,如有不当或不足,烦请读者批评指正,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首先,宋朝的军事,是真的弱。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本身就是军阀叛变夺得江山,深知掌权武将的危害,所以他建立宋朝后采取重文轻武国策,提升文臣地位,打压武将实力。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确保了宋朝国内安定、皇权稳固,但也导致了宋朝军事羸弱、不堪一击,其直接副作用就是强敌环伺,外患不断,被辽国、西夏、金国轮番暴虐。

(宋、辽、西夏朝疆域图)


与此同时,宋朝的经济,也是真的强。


宋朝文豪辈出、能臣涌现,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昌盛、经济最繁荣的时代。

宋朝之富,创历史之最、世界之最,毫不夸张地说,宋朝最不缺的就是钱。


当时,宋朝的年度净收入在一亿两白银以上,无论是《澶渊之盟》时的30万岁币,还是《重熙增币》后的50万岁币,对辽国来说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对宋朝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根本无关痛痒。


而且,上述《澶渊之盟》第三条中的开放边境贸易,宋朝仅在这一项中每年获得的额外收益就达到了75万两以上,即便是支付30万甚至50万岁银后,仍有大量结余。也就是说,仅算经济账的话,宋朝在《澶渊之盟》和《重熙增币》中挣的钱,要远多于赔的钱。

(宋真宗画像)


尤其不可忽略的是,《澶渊之盟》以前,宋朝每年的军费高达3000万两,30万两岁银只占其百分之一。《澶渊之盟》结束了持续25年的宋辽之战,开启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时代,还国家以太平,还百姓以安宁。用30万两的钱解决了3000万两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而且据史料记载,《澶渊之盟》签订后的20年,宋朝的财政收入暴增了68倍,相当于盛唐贞观之治时的4倍。可见,由于《澶渊之盟》的签订,停止战争,专心治国,富宋更富了。


《重熙增币》则更加高明,宋朝履行增币约定的前置条件是“辽必须迫使西夏臣服于宋”,也就是说,辽国若想足额拿到钱,就必须搞定西夏,这无疑是宋朝使出的一招“离间计”。果不其然,《重熙增币》的签订,直接导致了辽夏关系极速恶化,并于1044年、1045年、1049年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西夏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只能向宋称臣求和,辽国则在对夏战争中损失惨重,从此无力南征。最终的结果就是,辽夏两败俱伤,实力均遭到大幅度削减,宋朝则坐收渔翁之利,从强敌环伺的困境中走出,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确立并稳定下来。这对于军事羸弱的宋朝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总之,宋朝向辽国交纳岁币虽然在今人来看是屈辱,但在当时来看确实有一笔不得不算的经济账在其中。而这一切成立的前提就是辽宋两国巨大的贫富差距。宋朝虽然打仗不行,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而辽国虽然强于军事,但毕竟是落后生产力,若要过得滋润,离不开宋朝的经济资助。双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清平乐》宋仁宗剧照)

当然,虽说算经济账和看最终结果宋朝都不亏,但向外族政权纳贡求和,涉及一个尊严和面子问题。而正如《清平乐》中王凯扮演的宋仁宗所言,他不愿用将士性命和生灵涂炭换取后世虚名,宋朝君臣用钱买和平,虽然备受诟病,但确实是用最小的成本换来了最大的回报,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笔者认为,宋朝之错,错不在纳贡求和,而在《澶渊之盟》和《重熙增币》签订后,宋朝由于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时期,历代帝王因此彻底放松警惕,真宗、仁宗、英宗等历代皇帝都“忘战去兵”,使得国家军事力量进一步削弱,这为后来的靖康之变、北宋亡国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宋史》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