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胃病如何养胃,做好这5步的人,肠胃不适少来招惹

很多人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加上总是要参加一些避不开躲不掉的应酬酒局,常常会出现肠胃不适。

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肠胃疾病的发病率近些年也明显上升,吃不好整个人的精神和气色都会变差,时间久了还有溃疡出血、穿孔、恶变的可能。这让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如何保养肠胃。

胃病到底是什么?

平时所说的胃病就是指与胃有关的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肠胃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胃癌等。由于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过量饮酒、腹部受凉、饮食不洁、暴饮暴食等这些常见的行为都会损害脾胃,是引发胃病的常见诱因,所以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想要对胃好,饮食调理最重要。

饮食健康是保证机体健康最重要的一步,胃病是需要三分治七分养的。只有长期坚持合理膳食,才能够减少胃的负担、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1.正常饮食

肠胃不好的人要保证每天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要吃过多的零食来代替正餐。每日具体要吃的食物种类和摄入的量,建议参考膳食宝塔。

谷物、蔬菜水果、肉禽蛋类、奶制品和豆类食物都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搭配,有胃病的人除了丰富膳食外。

也要适当吃些鱼虾、蔬菜这种清淡的食物,避免高盐、高糖、辛辣饮食。因为摄入过多的盐和辛辣食物会损害胃黏膜,加重胃痛、反酸、胃胀的不适症状。

2.胃不好的人一定要戒酒

研究发现,嗜酒者机体的胃酸分泌量较正常人减少,这样容易导致消化能力减退,容易出现胃部胀痛、食欲不振的表现。

同时,乙醇能够破坏胃肠粘膜的防御系统,各类消化酶、食糜、胆汁等对胃黏膜的损害加重,引起粘膜组织的炎性水肿或者糜烂,诱发或加重胃部症状。

3.规律作息

现代生活中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熬夜通宵打游戏、晚睡晚起都是家常便饭。不规律的作息不但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疲劳,而且抵抗力下降,胃肠会变得敏感,容易出现腹泻、便秘、食欲减退、上腹饱胀等消化道不适。

建议胃病的人群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根据自己工作和生活制定合理的起居安排,保证休息充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休息节律,这样才有助于肠胃的恢复。

4.控制情绪,调整压力,积极锻炼

焦虑、过度紧张、烦躁、抑郁等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以及过大的生活压力,都会引起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导致胃肠粘膜的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的运动功能。同时植物神经兴奋会刺激胃的壁细胞分泌大量的胃酸,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防御力降低,损伤胃黏膜导致缺血、溃疡。

基于精神心理因素对胃病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更好的调理肠胃,就要求病人积极控制情绪,多外出郊游散心,或者将心中的烦闷倾诉给好友朋友,听些舒缓放松的轻音乐。

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够调整好心态,也可以释放精神压力,调节胃病患者神经功能失调的问题,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腹腔血液循环,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效。

5.科学服用养胃药物

很多人在胃痛的时候常会吃止痛药进行缓解,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服用止痛药对胃黏膜本身也有一定的损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好方法。

如果有胃肠不适表现,除了自己做好饮食调理和规律作息外,应尽早去医院看病检查。经医生的检查诊断后,选择正确的药物来养胃治疗。

临床养胃药种类很多,有抑酸药、铋剂类药物、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药等,需要明确这些药物的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后,对因进行合理服用。

综上所述,养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若想胃变好,不妨做好以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