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昔日“空壳村” 如今“地生金”

利辛县和涡阳县同时脱贫“摘帽”,加上2018年率先“摘帽”的谯城区和蒙城县,我市三县一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但从长远来看,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确保脱贫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这些无疑是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

  “摘帽”只是新起点,需要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今日起,本报推出“‘摘帽’之后怎么干——‘脱贫村的新愿景’”系列报道,探访新变化,展现新气象,感受新愿景。

  “杨雨晨,一本院校,奖励2000块钱……”8月25日,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举行2019年度大学生奖励大会,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1.1万元对7名大学新生进行奖励。永兴村这个曾经的利辛县重点贫困村,也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将达近200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有力助推了该村脱贫攻坚、公共设施的改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这些村集体收入来自哪里?永兴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马大虎告诉记者,2018年,永兴村以芜湖弋江区帮扶资金为启动资金,以村集体名义流转1900亩土地,采取“村党总支+农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村里种植的小辣椒、薄荷和蒲公英,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10万元,加上光伏项目收入,村集体收入将接近200万元。

  永兴村之前种植模式单一,农民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更是空白,依靠国家的光伏扶贫项目,永兴村于2016年出列,但村集体经济还是很薄弱,除了光伏扶贫项目,几乎是空白。

  “出列后要巩固脱贫成果,就不能一味依靠国家,需要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自身内生动力。”永兴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马大虎说,基于此,2018年永兴村决定,不能光“吃”光伏扶贫项目,而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当年永兴村集体收入就进账19万元。“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永兴村今年计划再流转400亩土地,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借地生金”。同时该村探索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该村计划与一家企业合作蒲公英花茶项目,与另一家企业合作蒲公英面条项目。马大虎预计,这两个项目上马后为村集体带来的收入将超过100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永兴村除了对大学新生进行奖励,给贫困户进行分红,还救助了15户患病群众。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永兴村今年疏通了沟渠,打了十几眼机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我们今年还准备把村里主干道都装上路灯,大伙都特别期待。”马大虎说,要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就业有出路,腰包也鼓了。脱贫户徐平家的土地以每亩750块钱的价格流转给了村集体,“我给村里摘辣椒,每月也能挣到2000元。”

  “有村集体经济给我们‘撑腰’,再不担心会返贫了。”徐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