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为老人安度晚年撑起一片晴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代表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压仓石”,是实现社会稳定的“稳压器”。目前,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72.8万人。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力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养老资金5.2亿元,建成养老机构180家,床位数31482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3.2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

  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

  自2012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高龄津贴普惠制度,对80—84岁、85—99岁及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按100元/人/年、200元/人/年、3600元/人/年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六年来,已累计发展资金9000余万元。

  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市农村五保、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分散五保供养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310元/年,集中五保供养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310元/年。

  建立“民办公助”财政补贴制度

  我市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贷款贴息等补助,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739.4万元。床位数达到10至99张、100至199张、200张以上的,每张床位分别给予一次性不低于1000元、1500元、2000元的建设补贴;社会办养老机构投入使用后,根据实际入住人数,按照不低于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2018年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563.1万元。对进入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竞买土地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83—2.14万元的补贴,奖补力度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全市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所,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5所,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16所,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城市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开通12349“养老服务热线”,为居家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探索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模式

  我市将失能五保老人接入乡镇卫生院集中供养,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探索出一条失能五保老人“医疗+护理”的新路子。目前,我市经认定符合入住条件的失能人员951人,按个人自愿的原则,已入住753人。这些老人经精心医疗照护后,576名不能行动的老人中有442名有基本改善,365名患病老人中有353名病情得到基本控制,191名有褥疮的老人中有183名已经痊愈。

  推进医养结合型养养老服务模式

  我市鼓励创办主要针对高龄、病残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专业服务机构,在现有医疗机构中开设老年病科或门诊。目前全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均设立了医务室或护理站;医疗机构总数1439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137家,开设康复保健科的5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8家,开设老年病科的8家。我市还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至少与1所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目前全市共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单位23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