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知行合一,就要善於觀察,運用到生活實踐,提高認知

先生曰:“‘率性之為道’,便是道心。但著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無聲無臭,故曰微。依著人心行去,便有許多不安穩處,故曰惟危。”

常常在和別人討論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很多事情都不能按照我們的意思去發展,總是在一些細節處理不好,造成結果大不一樣。

明明在開始一項工作或者項目之前,做了許多的調查,和計劃,但是過程當中,我們碰到這個那個問題,就會干擾我們正常的執行,讓我們一點點的偏離了最初的方向,結果出來的時候,我們真的會苦笑不得。

我們學習了知行合一,就要運用到其中,要明白為什麼會產生失誤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應對,我們現在可以簡單的看看我們經常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Q1.我們反問自己我們真的把握好了嗎?

真的在事情的細節處理上,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真的沒有好好把握住。我們總會被身邊的雜事瑣碎打擾,然後時間就流失了,我們總是把控不了自己。

所有的因素中,人是最不確定的。我們定裡計劃的是後總會高估自己,然後就會在過程中才發覺自己其實還是不夠努力。就怕給自己找太多借口,讓自己洩氣。

Q2.努力是不能等待的。

很多人在過程當中,覺得我今天不努力,明天加倍努力,就可以彌補今天失去的時間。其實這個理解真的是一個大坑,因為明天有明天的工作,忙完那些工作,根本就不想動了,那裡有加倍努力去作更多而外的事情呢?

所以按時完成當天的工作就是最大的努力。

Q3.把所有的情況都考慮了,一定要加上人的因素。

有時候,就怕考慮的事情太緊密了,一環扣一環。突然有人中間有事情耽擱了,就會發現,事情進程打斷了,然後大家都要等那個人,等他處理,大家都很容易上火,結果,後面越來越不好。

所以一定要在環節上設置意外換人救場的計劃方案。最起碼有個保障。

我們學過知行合一,在這些事情過程中,要深刻的做到極致。把能夠做到的都要去準備,各個方面來補充完善事情的進程。

我們知道人的心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的,輕易不要再外界設置引誘我們分心的事情。能夠保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就是對事情最好的幫助。

我們在平日裡就要躲躲運用學到的知行合一,提高自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