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因为财力不足而停止?

导语: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郑和奉皇上旨意曾经七次下西洋。这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的船队不仅宣扬了明朝国威,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异域的奇珍异宝,而且也为明朝与外国开展贸易往来打下了基础。就是这好处极多的行动,却在第七次完成之后被停止了。虽然明朝史料以及后来的一些史学家分析指出是因为财力不足,然而我们熟悉明朝历史便可以发现更多的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梳理一下,到底还有什么理由使得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被迫停止吧。

航程中危机遍布

说起郑和下西洋,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他这次行程如何如何成功,取得多么多么大的成就。然而,很多人就忽略了下西洋过程中的艰辛,以及潜伏的危险。从郑和船队的放心路线,我们知道他的船队横渡印度洋,将沿海各国几乎都访问了一遍。学过地理的同学应该知道,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方向是随着季节变化的,对于现代的航海家们来说,这几乎是小儿科的问题。可是,对于明朝的郑和一行人来说,这真的是小儿科吗?

古代的地理知识,特别是航海知识并不像现在这么全面,所以在外航行无异于是在冒险。所以古代的航海家大多都被称为冒险家。因此,郑和下西洋就面临着台风,季风环流等等一系列的自然问题。

(大致航程图) (起点)

同时,我们也知道每个地方的文化是不同的,明朝我国对外交流有限,所以对于航程中的各国,郑和船队不可能每次都能处理好关系,偶尔的冲突是有的。就像麦哲伦因为介入了菲律宾土著之间的冲突而被杀死一样,郑和和他的船员一个不小心就会死于非命。

当然,海上的海盗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海盗,郑和和他的船员就更加棘手了。与异域居民的冲突是可以化解的,而海盗,这只有武力才能真正解决。面对危机重重的航程,加上外国使者经常性的进贡,明朝统治者有极大的可能停止下西洋。

下西洋带来的利益引发各方博弈

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开展,西洋各国都派遣使者来明朝访问,同时,两国的商人就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开展贸易活动。同时,随着贸易的开展,一天利益链就建立起来。外国商人为了获得在华贸易的一些便利,所以会送出一些商品给有关的官员。

(明朝与国外贸易的港口)

因此,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就成了油水极多的一个肥差。也是出于此,朝廷中的各方势力对于这一职位就展开了激烈的博弈。这就使得明朝高层冲突不断,明朝政府里暗潮涌动。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以及更好的维持统治,统治者当然会很聪明的将这差事放入己方势力,但是各方官员并不会看着肥肉落入其他人手里,哪怕是皇帝!他们不敢直接反对,就只能拿郑和下西洋这个作为切入点。

(郑和)

而郑和下西洋虽然耗费巨大,但是带来的回报也是成正比的,各方综合一下,下西洋利肯定大于弊。这点官员们不会全然不知道,但是他们很默契的选择闭口不言,因此下西洋就因为耗费巨大这个理由被迫停止了。

郑和身份的影响

我们一般只听过郑和,而很少知道三宝太监。一开始,可能在所有人心中对郑和的印象就是七尺男儿,却不会觉得他是太监。然而,现实却是皇帝为了使这次航海活动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所以在选择人选的时候特地选择了太监。虽然我们不会觉得郑和的身份下西洋有何不妥,但是在明朝那个理学统治的时代,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首先,在古代太监被称为"腐人",几乎所有的人对于这一群体都有着歧视或者偏见。因此,在这个环境之下,你可以想象当一个太监取得如此大的功绩的时候,朝廷上下官员会如何看待?

就像魏忠贤虽然权势滔天,许多官员在表面上对他低声下气,但是在心里实则鄙视至极。所以一众官员自然不会认为郑和的地位和自己是平等的,然而面对郑和取得的功绩又无法抹除。所以官员们只得通过上奏皇帝,想尽各种理由使得下西洋这项活动停止,如此郑和就不能继续扩大功绩。当然有人可能会想到换一个人来代替郑和,这样下西洋也不至于停止。

这个想法虽好,但是皇帝当初选择郑和,除了郑和的才华就是他的身份。就像许多皇帝喜欢给予身边太监很大的权力一样,皇帝认为太监没有太大欲求,所以一些事只能由太监去做,故而想换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呢,下西洋的停止,与郑和的身份有着蛮大的关系,这也不能怪郑和,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决定的。

统治者对于继续下西洋的兴趣减弱

一开始,明朝统治者派遣郑和下西洋,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同外国建立一定的外交关系(与现代的外交关系不同),以及得到我国所没有的奇珍异宝。而经过了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统治者发现,外国派遣了使者已经很多了,并且由于明朝的朝贡贸易体制,使得外交过程中明朝常常入不敷出。而且由于郑和下西洋与外国贸易以及国外使者朝贡带来的大量外国物品,明朝统治者对于外国稀有物品的需求就不是特别的强烈了。

(郑和船队到达外国)

加上统治者看见的只有下西洋支出巨大,没有看见带来的贸易利益,加上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因此统治者对于再次的热情就减退了。而且明朝实行的是海禁政策,统治者对于下西洋后出现的频繁贸易行为很是头疼对于统治者,自然而然的会让其热情下降。要命的是下西洋最为需要的,也是决定它能否再次开展的关键就在于皇帝一人。

(外国使者来朝贡)

皇帝的热情减退,这就直接导致七次下西洋后,下西洋活动的夭折。在古代一定要记住,无论是什么政策,还是大型的对外活动,决定权并不在参与者手里,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才是决定开展与否的关键!

明朝上下官员对于外国的不重视

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对于外国都是极为不重视的,甚至称之为蛮夷。所以当郑和七次下西洋后,明朝上下官员对于外国人有一定的了解后便更不重视了。特别是郑和所到的地方并不是发现极为迅速的国家,甚至是远远落后于自身许多的国家,因此统治阶级更加不在意,所以下西洋就很正常的取消了。

结语: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然而很可惜七次之后下西洋的活动就被迫停止。关于下西洋停止的原因大多归于明朝财政支出不足,导致下西洋没有资金支持。然而,在这个原因的背后,却还有更多的原因导致第八次下西洋夭折。我们在对待这件事的时候不应该只是看见一个经济上的理由,更不能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件事的原因极为单一,要知道去挖掘更多没有被人们休息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