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绝句和律诗平仄知识,哪位老师能讲解一下吗?

诗心痴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是真忘言,斗胆发表个人看法,失误之处,还望诸君莫笑。

众所周知,绝句和律诗都讲究韵律,何为韵律?简单来说,就是诗词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律。

先说平仄格式。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我们的语言发展至今,可分成四个部分。

①上古汉语———指从商到晋代时期的古汉语。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时期的汉语。

③近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

④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

还有一种简单的分类方式,现代汉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普通话,称之为今音。其余的统称为古音

古音中,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

不平就是仄”。

今音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来源度娘

因为古人作诗用的都是古音,所以如果用今音去解读,就会出现平仄不符的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

绝句

[ 唐 ] 杜甫

liǎnggèhuánglímíngcuì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

yīhángbáilùshàngqīngtiān

一行白鹭上青天。

chuānghánxīlǐngqiānqiūxuě

窗含西岭千秋雪,

ménbódōngwúwànlǐchuán

门泊东吴万里船。

根据今音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我们可以推出这首绝句的平仄。

第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二句,平平平仄仄平平。

第三句,平平平仄平平仄。

第四句,平平平平仄仄平。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括号里面表示可平可仄。对比发现,作者用的是第四个格式,即仄起首句不入韵。

我们可以看到第四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平平平平仄仄平,原本的平仄格式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问题出现在“泊”这个字。按照今音的划分,应该是“平”。但我查了资料才发现,在古音里面,“泊”字是“仄”音。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了解了古音和今音的平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我认为有两种方式,第一,做诗填词时,可以通过字典等工具来确定每个字的平仄,当然这个很麻烦,而且与当代的说话吐词不符。所以我推荐第二种方法,就按照今音,然后在标注清楚,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

当我们作诗完成后,可以通过线上工具检测,平仄是否符合。如下图所示。

虽然题主问的只是平仄,但我觉得韵律也很重要。我简单提一下。

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对押韵均有严格的要求。

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平生韵,专业来说叫平水韵(度娘上有)。简单来说,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度娘上有)。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律诗和绝句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邻韵,即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关于诗词押韵,推荐读一下《声律启蒙》或者《翁笠对韵》,对写作大有裨益。

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谢谢。


真忘言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唐诗。同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诗创作对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在诗歌规范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诗歌术语,如绝句、律诗、平仄等等。下面我们就简单解释下这些术语的意思。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称为“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朝初期。特点是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但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如果一首诗超过十句,则为排律。律诗中凡是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称为“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称为“颈联”,第四联(七、八两句)称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绝句

诗体名。绝句也叫“绝诗”,亦称“截句”、“断句”。截、断、绝均有短截意,因为定格只有四句,所以称为“绝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但未流行。唐代通行近体诗,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规范。有人说绝句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然也讲押韵但平仄比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就载有《古绝句》。后人于是用“古绝句”区别于近体绝句。

平仄

诗歌声律专用名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和谐,称为调平仄。

诗词术语有许多,这里只对绝句、律诗和平仄做了简单的讲解,如果想要系统深入的学习,建议查找与诗歌创作相关的工具书。


晋唐风骨


你好!

一,关于绝句

绝句,简单来说,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由四句构成的小诗。

绝句分“古绝句 ”和“今绝句”。

古绝句产生很早,汉代开始就有四句的五言小诗。比如,南朝时代编选的《玉台新咏》就收有《五言古绝句四首》

五言古绝句有不少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七言古绝句,比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

今绝句,也叫律体绝句,简称“律绝”。是截取了律诗的一半,所以也叫“截句”。其韵律,平仄,对仗要求与律诗相同。

比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七绝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二,关于平仄

绝句,属于古诗歌的体式,平仄,属于古诗歌的音调规则。

古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的形式要求必古体诗要严格得多。

近体诗主要指格律诗。句数,句法构造,押韵,平仄,对仗等有很多讲究。

律诗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每一句的每一字该用平声字还是仄声字都有要求。

一般五律和七律有四种平仄句型。1.首句不入韵平起式,2.首句入韵平起式,3.首句不入韵仄起式,4.首句入韵仄起式。

建议你通过相关书籍仔细学习才能更多了解。前四个图片是推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