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6晚近100通电话,一份报表引发的清账行动

“这么多年的账终于算清了,钱也到账了,多亏了纪委的同志。”近日,在广州打工的资兴市兴宁镇海水村中边组村民黄彩南的银行卡上打入了2笔钱,一笔是组上分配的公益林补偿款,另一笔是组上分配的征地补偿款。

“我们算了3天6晚,开了9场会。”谈起清账这件事,海水村中边组组长黄跃进感慨万分,“为了把这笔账算清,我打了近100通电话,一户一户下通知。”

这场清账行动,是从一份报表开始的。

3月12日,资兴市纪委市监委组织督查组下乡督查“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在兴宁镇海水村看到一份《2017年至2019年公益林补偿资金整改情况表》,发现该村老屋头组和上边组均将本组的整改资金全部发放到了组干部一个人的账上,与专项治理和上级有关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的政策不符。

“必须弄清资金去向,查明整改不到位的原因,尽快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按要求发放到户。”督查组将发现的问题线索移交兴宁镇纪委进一步核查。

经镇纪委核查发现,老屋头组2019年公益林补偿资金2205元,因资金较少村里暂留作组级公益事业经费,上边组2017年至2019年公益林补偿资金16520元,因农户对公益林面积有争议,两个组便按“惯例”将资金从村账拨入某组委会干部账户,由个人代管。此外,核查还发现中边组因山场承包到户,农户对公益林分配意见产生分歧,2012年至2016年的公益林补偿款45388.04元,也一直“趴”在村账上,没有分发到户。

“农忙时节,辛苦大家晚上加加班,排好日程表,村支两委干部分好工,指导3个组开好户主会,尽快拿出资金分配方案,把钱发下去。”兴宁镇纪委书记黄雄奎心里明白,只有召开户主会集体商议、有效表决,才能确保资金发放公平公正。

3月30日至31日,老屋头组和上边组先后召开户主会,一次性表决通过了本组公益林补偿资金分配方案。

4月2日开始,中边组先后9次召开户主会商议资金分配事宜,直至4月15日第9场会议才分别表决通过了《2012年至2016年公益林补偿款分配方案》和《2017年兴白公路征地补偿款分配方案》。

“4月21日审批完后,第二天组里就逐户通知村民领钱。”中边组出纳黄江海说,“在外面打工的,我就要他们报了银行卡号,打到了他们账上。”

“上边组共26户,常年在家的不到10户,这次有21户参加了会议,大多数在外务工的都赶了回来,能议出个结果实属不易。”村支书欧黄铖如释重负地说:“总算把该给农户的钱都发下去了,我也可以睡安稳觉了。”

“只要认真、敢拢身,就没有办不好的事。”黄雄奎说,经过这场清账行动,他又有了新的感悟。

与此同时,在资兴市纪委市监委的督导下,兴宁镇举一反三,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惠民惠农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治理工作,对全镇生态公益林等惠民惠农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置问题6个,整改资金5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