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秋收之痛!

长假归来,一切又步入正轨,工作、学习、生活。

然而,却有18条鲜活的生命停留在吉林扶余的那张车祸中,再也回不来。

尤其是在玉米一路节节冲高的今年,本身都是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战场。

如果没有那三场台风导致玉米大面积倒伏,就不用雇这么多的人去收玉米;如果早走两分钟,那辆农用拖拉机可以早一点拐下省道,便不会撞上那辆送水的货车。

谁也无法预料悲剧和意外哪一天到来。

▲ 2020年10月5日,吉林扶余市长春岭镇,“10·4”交通事故发生后,路上车少了,两边苞米地里,也只有零星的人。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图)

悲剧:吉林扶余18人遇难的农用车事故

10月4日,5时40分许,吉林松原扶余市,出现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这场惨烈车祸导致18人遇难,1人受伤!

更让人痛心的是遇难者大都是去收玉米的农民。

十月初,秋意寒,却是丰收季。

清晨5点的路途,这些农民正冒着风霜,为生活奔波。

本该是欢度国庆的假期,本该是一次平常的外出打工,他们或许只是怀揣着希望,想赚点钱补贴家用,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没能再回家。

真相:为了挣时薪17块的掰苞米零工钱

扶余地处松内平原腹地,土壤肥沃,是全国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重点县,也是玉米生产黄金地区。

今年因为气候原因,9月上半月,罕见的连续三场台风袭击东北,先是9月初“巴威”温柔打前阵、接着9月8日“美莎克”来势汹汹接棒,再之后“海神”北上追赶。三场台风过后,扶余乃至整个松原市近九成的玉米出现倒伏。

按照往年习惯,10月开始收苞米,并不需要人工,使的是机器。邻近几个屯会有一两台收割机可租,一垧地一个多小时收完,省事。当地人用“垧”计算土地面积,一垧是指十亩。但今年苞米倒伏,收割机也慢了下来,早上七点多开工,干到下午五点,才能收好一垧地。机器按垧谈钱,一垧涨到2500至3000元——以往是700元。

收获季节,时间就是金钱。

大批伏倒的玉米需要更多人手来帮忙,这才有了掰苞米的零工。

零工主要是本村或者邻村的中年妇女,年轻人和男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很多地方土地流转,人们也把地租出去了,平时就靠打打零工。

据说掰苞米这个活儿,一天干10个小时,给170块钱,时薪17块。

掰苞米是个非常辛苦的活,凌晨就要起床出发,连续弯腰干10个小时,这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

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工作,除了雨天,没有假日。

他们为生活努力着,一眨眼从黑发到白发,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依旧为生活奔波劳累。

2020年10月5日,吉林扶余长春岭镇巨发村一户农家院子里堆着刚收割下来的玉米。(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图)

警钟:农用车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在今年的上半年,吉林也曾出过一起相似的车祸,12死4伤。

那时疫情刚刚有所缓解,很多地方都还只是试探性解封,但就有一些人,迫于无奈,不得不坐上了出门挣钱的车。

这辆小货车上面坐着的大多是中老年女工,为了去40公里外种洋葱才搭上了这辆货车。

正值农忙时节,她们都想趁着这点机会多赚一点算一点,可却永远停在了半路上。

在农村,这样打零工的人并不少,她们没有保险,收入也很低,搭乘农用车、拖拉机等非营运性质的车辆只是因为票价便宜,最省钱。

但是,这类车辆人货混装、非法载客等交通违法现象十分突出。

近年来发生的一起起惨剧,令人触目惊心:

2019年5月12日12时57分许,浙江温岭市松门镇村民林某驾驶违规改装后的浙10·37622号农用车(变型拖拉机),非法搭载22名村民,经由不具备车辆安全通行条件的砂石山道下山。车辆行驶至甘岙山马蹄岩路段时,因失控驶出右侧路基,并坠入落差约4米的坡地后侧翻,共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该起事故人员伤亡重大,损失惨重,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2020年2月16日上午11时许,在柳州市柳南区流山镇大石村石位屯,一辆运载着化肥和村民的小四轮农用车撞向路旁山石,造成车上人员不同程度受伤,5人分别被送往不同医院救治。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两名重伤者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年7月28日23时许接到报告,陕西旬阳县甘溪镇一辆农用车在施家坡村通往五组的道路上意外坠崖,车上共有8人。经现场勘查,2人已无生命体征,其余6人送往县医院抢救;其中4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国家明确规定,农用车严禁载人。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而交警人力有限,鞭长莫及。尤其每年农忙时节,农用车、货车载人问题仍比较突出。

据了解,很多农用车驾驶人根本就没有驾照,车买回来在路上开了两个来回就出去跑了,更不用说系统地学习交通安全法规了。一位农用车驾驶人说:“太贵了,学了有啥用?”

而且,农用车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运输货物时时常超载行驶,车辆磨损大,车况不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大多数农用车属未按时年检或已到报废年限的车辆。这些车辆机械老化,缺乏保养,极易发生机械故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血淋淋的教训真的已经不少了,但每次都是事故之后大家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好了伤疤忘了疼,总觉得自己不可能那么倒霉。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又无法重新来过。

逝者已矣,为了不让悲剧一次次发生,在悲痛、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从事故中自我反思,我们到底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惨剧。

要想将农用车事故降到最低,单靠交警一家治不住,各个管理环节都应做好,比如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到市场净化剔除不合格车辆,再到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的配备以及解决农民群众的出行问题等,都应统筹考虑,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农用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但愿这样的惨剧不再发生!

参考来源:澎湃新闻、每晚一卷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华粮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