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 消失的公社—顧縣公社


圖\文:何永平野馬


視頻加載中...


顧縣區1950年 10月建第六區,轄回龍、騎龍、 東板、高橋、雙龍、顧縣鄉。1952年增轄顧縣鎮和長田、和平鄉;劃出回龍、騎龍鄉。1954 年,增轄民主鄉。1955年改名顧縣區。1956年撤銷顧縣區及民主、高橋鄉。1961年,恢復區建制。轄顧縣鎮和高橋、回龍、騎龍、東板、雙龍、顧縣、和平、長田公社。1962年劃出回龍、騎龍公社。1966 年改名東昇區。1971年複名顧縣區。1984年顧縣鄉併入顧縣鎮。1985年末,轄顧縣鎮和長田、東板、觀橋、高橋、雙鄢5鄉,區公所駐顧縣場。

顧縣鎮位於 縣境北部。東接安東、石城鄉,西鄰雙鄢鄉,北界長田、東板、高橋 鄉,南倚觀橋鄉。清道光至民國初,名顧縣場,屬東關鄉。民國10年名顧縣鄉。民國29年與東板鄉合併為顧東鎮。民國30年劃出東板鄉,複名顧縣鄉。民國36年(1947年)復與東板鄉合併為顧東鄉。1950年10月劃出東板鄉。1952 年置顧縣鎮。1956 年改屬苟角區。1961年復屬顧縣區。1966 年改名東昇鎮。1971年複名顧縣鎮。1984 年,顧縣鄉併入。

顧縣川主廟

川主廟中的老獅子

1992年9月高橋鄉、觀橋鄉併入顧縣鎮,轄廣佛寺、豐谷寺、大壩、千壩子、羅家坪、南橋壩、 鹿子壩、石廟溝、桐子樹、騎龍廟、李家堂、傅家坳、蒙家灣、大圓崬、小門路、羊山觀、小羊山、梁家坳、馬家、團壩、真武橋、紅廟寺、大梨、馮 家坳、和平、劉家廟、偏旗山、南嶽廟、朝陽、火燒坡、胡家廟、石鶴嘴、姜家廟34村。

川主廟內戲臺觀眾席

川主廟中老戲臺


2019年12月東板鄉、長田鄉、雙鄢鄉、併入顧縣鎮,鎮人民政府駐顧縣鎮平安路1號(原顧縣鎮人民政府駐地)。2020年4月根據《嶽池縣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草案)》將67個村調整為32個村(社區),鎮人民政府駐顧縣場1967年顧縣兩派群眾在傅家河畔械鬥,顧縣中學3名女生被淹死。全縣武鬥開始。

顧縣由來

顧縣鎮古名故縣即舊縣或已撤銷的縣城之意,唐武周皇帝萬歲通天2年(公元697年)設立嶽池縣。縣治在今顧縣鎮。唐開元20年,嶽池縣治遷徙,原治所降縣為鎮,取名“故縣”場。民國初年更名“顧縣”,即回顧之意。


顧縣歷史遺蹟

包括場鎮上的川主廟、八角亭、河壩街、老牛角茶館、老茶館。羊山觀村的羊山觀,小門路村的蔣家大院、雙胞胎水井。真武橋村的遊氏祠堂、龍家大院。朝陽寺村朝陽寺,三清廟村古村落,和平村的觀音橋等歷史遺蹟基本保存完好,對顧縣的人文歷史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顧縣方言


顧縣羊山觀

以金城山為中心方圓幾十公里內的方言與嶽池方言有很大區別,顧縣鎮的老人說著一口發音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川話,某些詞彙有著明顯的湖南特色。比如他們說吃飯(叫七飯),說竹子(叫軸子),說鋤頭(叫籌頭),曾經有一外地人到顧縣開飯館,當地一老人對老闆說:“吃(七)個粑粑,吃(七)碗麵”,老闆就為老人上了七個粑粑,七碗麵,老人連忙搖著手說:我說的,吃(七)個粑粑,吃(七)碗麵,你怎麼給我煮了七碗麵啊?”,老闆在一旁一臉懵逼。

近年來,由於與周邊地區日益頻繁的交流,許多年輕人已經不帶顧縣口音了,而是講著一口標準的川東方言。

顧縣冷酒館

顧縣特色小吃

顧縣天橋涼粉


顧縣民居特色

顧縣、苟角一帶以石板做牆壁的石木穿鬥房較多,部分房屋在正負零基礎條石上將1.5米高、0.4米寬的石板整齊排列一輪用木料固定後上面編竹泥牆,修建高度一般為一丈二頂八(屋簷高約3.9米,屋脊高約5.9米)上面採用小青瓦蓋頂,屋脊兩端上翹,堂屋頂上用瓦鑲花後一對信鴿塑兩邊,寓意和平安康,堂房大門上方竹泥牆上鏤空編製成一“壽”字或“幸福”二字。

“門當戶對”很多人對這一成語的瞭解只停留在男女雙方擇偶標準上,意思是男女婚嫁要選擇金錢、地位、學識、人脈相對對等基礎上談婚論嫁,這一成語是有來源的。

顧縣雙鄢民居

顧縣民居 門當


顧縣民居門當


顧縣一代修建房屋是會在大門的門梁兩邊凸兩根長20公分、直徑10公分左右的圓木並在橫切面上雕刻花朵樣式這就是“門當”。大門下方分別安放兩個高30公分,寬20公分的石墩正前方刻有花草魚獸等圖案,這便是“戶對”。“門當戶對”的製作工藝的好壞就反映房主人的社會地位,後來被廣泛應用於男女婚嫁各項指標的參照物。


顧縣觀光農業

近年來顧縣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共引進了9個業主,將9個貧困村約300萬元產業扶持基金整合起來,用於組織和帶領群眾發展中藥材產業。以馬家村為中心向周邊村社輻射已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1萬餘畝,目前已帶動22個村,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廣安泰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流轉土地3000餘畝,種植中藥材主要生產吳茱萸、半夏、蔓荊子、天南星等中藥。

顧縣瓜簍基地

顧縣高橋土地流轉

顧縣高橋現代農業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馬家溝村藥材菊園、吳茱萸種植基地,佛手果種植基地,羊山觀村金銀花種植基地、黃精種植基地,馮家坳村丹參種植基地,南橋壩村丹參及瓜蔞種植基地,餘家廟村藤椒基地,梁家坳村的藤椒、臍橙、蘋果梨種植基地,桐子樹村李子園等吸引了周市縣眾多旅客前來踏青遊玩。


馬家吳茱萸基地

馬家村佛手種植基地

馬家藥苗育種基地

馬家菊花基地

顧縣自然風光

顧縣鎮地處國家級森林公園金城山南邊植被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古樹成林,珍稀物種得到有效保護,通過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以來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森林覆蓋面積逐年加大,鎮區依山而伴,綠水縈繞,清澄的金城河迤儷東流,呈現了一派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農村田園風光,主要景點有廣福寺村西溪河、火燒坡。羊山觀村靜巖山,團壩村的石馬山、石馬山水庫、印天石。紅廟寺村潘家溝水庫,真武橋村獅子坡,豐谷寺村豐谷水庫、蠻子洞,馬家溝村喊泉等誠然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聖地。

顧縣楊家院子

顧縣風光


顧縣特色美食:

舊時顧縣場鎮及周邊寺廟眾多香火旺盛廟會交流頻繁,香客吃齋席也成為顧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廟會禁葷食素,豆腐宴為寺廟招待客人的主菜,經過歷代大廚的不斷摸索,目前川主廟已開發豆腐宴素席菜品180餘種,深受食客喜愛。

顧縣河壩街天橋涼粉、湯圓

顧縣五香牛皮豆腐乾革 原顧縣鎮桃學敏、吳秀禮合夥開店,精細製作薄如牛皮1平米 16方格的豆腐乾,再用滷香油(桂皮、餘角茴香、木香、丁香、沉香、小茴香、三柰等中藥加冰糖、菜油熬製)反覆刷後晾乾,直到顏色成茶色或深褐色油亮,晾乾至豆腐變幹變硬,即成五香牛皮豆腐乾,切成細絲或條塊盛於盤中,食之芳香可口,回味無窮,是宴席下酒和饋贈賓朋之佳品,暢銷省內外。

顧縣地方習俗

廟會,始於北齊,沿用至今,從顧縣的很多村名就不難發現顧縣附近有很多寺廟,據清代嶽池縣誌記載能載入縣誌且規模較大的寺、廟、觀、庵、祠有數百個之多,而沒有載入縣誌的小寺廟就更多了,所在廟會在民國之前是很有規模效應的一種群體活動。

當地群眾在川主廟內演戲

廟會也叫廟市是集市形式之一,對物資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顧縣各種廟會形式多樣時間各異,其中比較著名的有:5月27日城隍廟會、6月23日火神廟會、8月27日文廟會、4月28日藥王廟會、8月2日土地廟會、3月28日水浮山東嶽廟會等。民國以後隨著場鎮集市的繁榮,廟市廟會逐漸蕭條。

然而每年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是觀音菩薩的誕辰不管是城裡還是鄉下的善男信女蜂擁到有觀音菩薩的寺廟燒錢化紙,許願還願、求子求福、捐獻功德,中午寺廟還免費提供豆腐素宴供香客享用,這一習俗沿用至今。

趕場習俗,顧縣人喜歡趕四個場鎮分別是顧縣、苟角、雙鄢、東板四個場鎮,因為逢場時間不同,所以小攤小販可以以做買賣為生,天天趕場俗稱“趕轉角場”,顧縣人民很勤勞很多賣農產品的老人天剛亮就已經將農產品挑到市場上了俗稱“早市”,上午10點到下午2點趕場的人最多俗稱“登場”。12點到1點還沒回家的部分人會到小食店去吃碗抄手或麵條等小吃俗稱“打么臺”,下午三四點趕場的人基本都陸陸續續開始回家俗稱“散場”,回家前還要給家裡未來趕場的小孩買些水果、糖果、糕點之類的小吃俗稱“接娃娃”

顧縣名人錄

姚布六(1888~1952),1888年生於嶽池縣高橋鄉,1909年考入雲南講武堂,與朱德同學,畢業後任重慶陸軍72標管帶(相當於營長)。蔡鍔起事後,參加討袁護國戰爭。1917年,張瀾任四川北道道尹,委派姚布六為劍閣分縣劍門知事。北伐戰爭期間,張瀾在四川籌劃北伐工作,姚布六為聯絡員,活動於雲貴及兩廣之間。曾任南充專署接待員、嶽池縣團練局遊擊大隊長、重慶晚報編輯、黔江縣督練長、劍閣專署科長兼保安司令部參謀等職。1947年回鄉,1952年病故。

姚布六故居

姚布六故居


李世傑,1916年生於嶽池縣顧縣鎮,1945年南京金陵大學電機系畢業,1948年赴美攻讀高壓輸配電工程研究生,1949年獲碩士學位後回國,1950年開始在西南工業部和西南電業局任工程師兼重慶大學副教授。1955年,李世傑調中南電力設計院擔任輸電專業工程師,負責審查和處理輸電設計中的主要原則和重大技術問題。1982年8月被水電部派往法國巴黎出席國際大電力網會議。1986年底退休後繼續貢獻餘熱,1993年被授予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因篇幅有限關於顧縣的人文歷史、名人傳說等本文不能一一陳述,待收集整理後將逐一發表,敬請期待。有對此類題材感興趣者歡迎關注本號或百度:何永平野馬

歡迎大家提供嶽池的人文歷史傳說信息,我將逐一拍攝走訪。

作者簡介:

何永平 網名 野馬 45歲,四川嶽池縣人,喜歡紀實攝影、愛好文物收藏,系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匯圖網簽約攝影師、全景圖庫簽約攝影師、圖蟲簽約攝影師、拍信圖庫簽約攝影師。所拍攝作品多為反映生活在社會底層普通百姓的生活寫照,其代表作品,《廣安 消失的公社--系列》《中國最窮之地大涼山--系列》,《即將消失的職業--系列》、《川東老院子--系列》《行攝新疆--系列》《我的岳父岳母》、等均被今日頭條、騰訊新聞、鳳凰新聞、網易新聞等多家媒體刊登轉載。

更多農村題材作品請百度:何永平野馬

顧縣藤椒基地

顧縣菊圓

顧縣楊家院子古村落

顧縣葉子菸

顧縣算命生先的師道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