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增強型基金一定能達到“增強”效果嗎?

基民在挑選基金產品時,常常會遇到“ xx滬深300指數基金”與“xx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字樣,多了“增強”兩個字,有何不同呢?

我們先來看看兩者的定義:

指數型基金:跟蹤特定指數(如滬深300、中證500等),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指數增強型基金:同樣是跟蹤特定指數(如滬深300、中證500等),除了一部分倉位購買該指數的成分股,追蹤標的的指數表現外,還會配置一部分倉位,投資其他標的,以期達到超越指數型的收益。

具體倉位權重配置,沒有固定要求,但較大權重會用於投資目標指數成分股。

基金資產配置情況一般都會在其產品中說明,如下圖


指數增強基金,其投資策略從字面上看是:被動為主,主動為輔。其收益可以分為兩部分:

一是被動複製指數部分的收益

二是在所選取的成分股基礎上獲得的超額收益

打個通俗的比喻:指數基金如命題作文,投資範圍已經被圈定;增強型指數基金如半命題作文,除了指定範圍外,還有一定的自由發揮度。


既然增強型指數基金有一定的自由度,是否意味著其收益表現一定會優於普通指數型基金呢?

回答是:不一定!

因為盈虧同源,“增強”的部分,雖然給了基金經理一部分自由度,“希望”達到高於目標指數的收益,

但同樣也有可能引起虧損。

因此增強型指數基金有可能跑贏目標指數,也有可能跑輸指數。

基民在購買基金時,不要僅僅只看產品名稱,更要看其表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