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多吃杂粮,少吃肉和油?营养专家辟谣:正确降脂应这样吃

如果体检发现血脂高,不管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往往医生首推的是调整饮食。

那么,血脂高了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吃才好呢?

说起降脂饮食,很多人都觉得只要少吃脂肪就好。虽然高血脂从字面上理解,好像是血液里的脂肪含量太高了。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不会有很多人血脂降不下来了,因为只要少吃油脂就行了。

其实,人体内的脂肪来源,不仅仅是食物中的脂肪,还包括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只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中的一种或多种吃过量了,然后体力劳动少或者运动不足,身体消耗的少,就会能量过剩。这些过剩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不过光知道这些,生活当中还是很容易陷入误区,因为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食物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会同时存在食物中。接下来看看降脂过程中会遇到的三大误区。

误区1:植物油比动物油好,拒绝吃动物脂肪

很多人见到肥肉立即躲闪,觉得吃动物油脂对高血脂不利,就再也不吃了。其实,动物油和植物油都可以吃,而且动物油更符合人类的基因发展的特点。动物油脂中,特别是深海鱼类的脂肪则更佳,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控制高血脂。

那么,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吃植物油总行了吧?可以吃,但要注意“质”和“量”。人类早期是以ω-3为主要的油脂,现在突然变成了以ω-6为主的植物油,比例失衡,造成体内更多的炎症因子,更容易出现血管的损伤。也就是说,植物油不能过量,同时油脂的质量也很重要。

有些包装食品的配料表里会出现“氢化植物油”的油脂,这种油脂是将食用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加氢硬化而成的固态油脂。因为在加工过程中脂肪酸的空间结构改变,成了反式脂肪酸。

吃过多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引起肥胖,促进血栓形成,对精子的活跃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记忆力,尤其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延续终身等健康问题。

平时常见的蛋糕、饼干、面包、爆米花、炸薯条、巧克力、奶茶、冰淇淋等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少买少吃。如果是有食品包装袋的,可以看看包装袋上的食品标签,只要是出现植物氢化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植脂末等,都属于反式脂肪酸。

总之,关注油脂的摄入量,还要关注油脂的质量。

误区2:精米精面不好,多吃杂粮可以降血脂

有些人平时炒菜很注意控制油量,肉吃得也不多,听说吃杂粮有利于降胆固醇,所以就将白米换成了燕麦、荞麦等,天天喝杂粮粥、吃杂粮饭。其实,杂粮里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过多也不利血脂的控制。人体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生成甘油三酯,时间长了也会造成高血脂。

不只是主食类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其实很多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比如芋艿、山药、土豆等都是富含淀粉的,不是说白米、白面少吃就够了,而是所有含碳水丰富的食物,都要控制好量。

误区3:吃肉不利于控制血脂,能不吃就不吃

像五花肉、肥牛、肥羊、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确实是需要少吃点。因为1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能量是4千卡,而1克脂肪的能量是9千卡,所以很多医护人员、营养师等健康工作者建议血脂异常的人少吃肉,其实是建议要控制好脂肪的摄入量。人体能量过剩的话,容易造成肥胖、三高等问题。

但是,如果肉类摄入太少,还会造成机体蛋白质、胆固醇、磷脂等营养素摄入不足。而蛋白质、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是高密度脂蛋白的构建材料,要是摄入的不够,制造高密度脂蛋白的原材料就会不足,这就容易造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偏低的情况。

想要降血脂,不是说什么东西都不能吃,而是首先要保证营养供应到位,该吃的要吃够。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不能只关注血脂指标是否达标,而忽略了其他身体健康的需求。

拥有一种新的营养学观念,不仅可以看懂血脂问题的根源,跳出各种饮食误区,还能定制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科学、有效地降低血脂,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BTV养生堂专栏,联合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夏萌出品的指导课——《吃的健康/解码血脂》已经上线,指导课专门针对高血脂、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对营养学感兴趣等人群定制。

点击下方专栏卡片,即可订阅或试听~

专栏

吃的科学/解码血脂

作者:BTV养生堂

49币

5,169人已购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