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男子饮酒后腹部出现“红风团”,原因竟然是……

近日,35岁的市民张先生(化名)饮酒后腹部开始起“红风团”,“风团”很快遍及全身,瘙痒剧烈难忍,但达到医院时,“风团”居然“消失”了。

清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鹏诊断其为急性荨麻疹。王鹏介绍,春天是荨麻疹高发季节,有些“风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些则是“慢性子”,来了不肯走,走了没多久又来。王鹏表示,对于荨麻疹患者,尽可能查出病因是关键,不需要盲目“忌口”。

王鹏表示,对于荨麻疹患者,尽可能查出病因是关键,不需要盲目“忌口”。刘秋宜摄

患病率达15%以上

王鹏介绍,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人群中患病率是15%至25%,尤其是中年女性得病比较多。根据病程可分急性和慢性荨麻疹,不论急慢性,皮肤出现“风团”是基本症状。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开始患者感觉皮肤瘙痒,很快在瘙痒部位出现“风团”。搔抓后常可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呈橘皮样外观,颜色可为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疹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王鹏介绍,急性荨麻疹经过及时处理后,往往于短期内痊愈。若风团反复发作连续6周以上则属于慢性荨麻疹。

王鹏介绍,对于急性荨麻疹,多有诱发因素。食物便是最常见诱因之一,包括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牛羊肉、牛奶和蛋类等,以及植物性成分,如草莓、葱姜蒜和番茄等;一些食物添加剂也可引发荨麻疹。其次,药物也会导致荨麻疹,比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破伤风等血清制剂和解热镇痛药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性因素也容易引发风疹块。另外,各种物理性因素如日光、冷、热、摩擦和压力等,各种吸入物如动物皮毛、花粉等也可能引发荨麻疹。

如果是急性荨麻疹,找出诱发因素后,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停止食用过敏食物等,风疹块便不再发作。另外,也可服用一些最常见的抗过敏药物比如息斯敏、扑尔敏等治疗。

最好少用手抓挠风团处

王鹏提醒,荨麻症患者最好少用手抓挠风团处,以免越抓越痒,可用冷敷或涂擦医院配制药膏,减轻瘙痒感。此外,患者应注重营养均衡,不要食用过多高蛋白质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鲜、牛羊肉等发性食物。同时,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免对瘙痒处造成刺激,还应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

王鹏表示,与急性荨麻疹相比,慢性荨麻疹患者较难找到诱因,除了过敏原,自身情绪、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等都可能引起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可以通过服药来治疗,而且目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非常多,疗效好转后,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因此也不用过于担忧。”王鹏提醒,慢性荨麻疹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其发生、发展可能与自身情绪状态相关。因此,精神心理因素也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因此患者克服抑郁、自卑及焦躁等不良情绪也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有些饱受荨麻疹折磨的朋友或许准备了一份长长的“忌口”清单,王鹏建议荨麻疹患者平时应注重营养均衡,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鲜类食物,但不必因噎废食,盲目“忌口”。“最好做好‘发病记录’,写清楚荨麻疹发作前后的饮食生活和接触情况。如果患者是进食一些海鲜或特殊食物之后诱发发病的,肯定需要忌口。但如果是由于冷热环境因素,或者是运动、心情不好等因素诱发疾病的,则不需要忌口。”

【记者】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作者】 刘秋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