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关注重疾险中的“轻症责任”?你有可能“坑”大了!

前面的文章中,梅花君给大家讲了重疾险中选购中的误区,详见梅花君之前的文章明确介绍过,重疾险中最高发的25种重大疾病,是2007年由官方统一制定的界定标准和赔付标准。当前市面上的重疾险,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执行的。

也就是说,重疾险在关于重疾理赔的部分,除了赔付次数和其他不高发疾病种类的规定以外,其他部分的区别不大。

而轻症责任就不同了。

首先随着医疗手段的发展,很多疾病在轻症阶段就已经被诊断和治疗;

轻症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保险公司自行规定,因此坑比较多,识别轻症责任就更为重要。

今天梅花君就详细拆解一下重疾险中的轻症责任。

本文概要:

什么是轻症?

轻症为什么重要?

作为投保人,如何选择轻症?

一、什么是轻症?

这里面通常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投保人认为轻症就是小病小灾,头疼脑热,因此,对轻症责任根本不重视;二是不明白轻症还有个理赔范围和赔付标准,觉得只要生病,保险公司就应该赔付。

其实,作为轻症,是相对于重疾的一个概念。梅花君随机截取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中的轻症条款,如下:

某重疾险中的轻症条款

看看这个轻症责任,着实一点都不轻。

从上面的条款中,大家要厘清两个概念:

1、轻症不轻:所谓轻症,是相对于重疾的概念,一般都是重大疾病的前期阶段。

2、轻症不是只要有个头疼脑热就给赔付,而是有明确的赔付范围和赔付标准,以合同条款为准。

二、轻症为什么重要?

1、随着医疗手段的发展,很多疾病在轻症阶段就已经被诊断和治疗,如果没有轻症责任,那这个费用保险公司是不会赔付的。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在重症责任中赔付标准必须为开胸手术,但现在基本都采取的微创或介入手术。如果没有这个轻症责任,假设实施了冠状动脉的微创和介入手术,才发现不能赔付,真正是追悔莫及。

2、轻症的理赔范围和赔付标准,国家没有统一标准,基本都是由保险公司自行制定标准的。因此,各个保险公司对于轻症责任的规定差异巨大,因此,这时候,能否有一双火眼金睛,挖掘出良心的轻症责任,就非常考验投保人的眼光了。

3、"轻症"的豁免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合同约定的轻症,不但能得到赔付,而且以后的保险费都不用交了,所有的保障责任继续有效。

再以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例,假设L先生购买的重疾保额50万,轻症保额10万的重疾险,其中 轻症中包含了微创或介入冠状动脉搭桥术。L先生缴纳了3年保费后,实施了冠状动脉介入搭桥手续,花费3万。L先生当时能得到赔付10万元,同时后期所有的保费都不用支付了。假设10年后,L先生又得了肺癌,他同样能得到50万的重疾赔付。

而Z女士比较倒霉,购买的重疾产品轻症中没有包含微创或介入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样在缴纳了3年保费后,实施了冠状动脉介入搭桥手续,花费3万。那么Z女士不但不能获得10万的轻症赔付,而且后面的保费还需要自己继续缴纳。

看似只是一个轻症责任包含与否的问题,实际赔付时,有可能差异的赔付额度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轻症责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真心的选择大于努力啊!

三、 作为投保人,如何选择轻症?

1、 在费率相同的情况下,轻症种类越多越好。

2、 在费率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包含高发轻症,那么什么是高发轻症呢?

当前,发病率95%以上的重疾所对应的轻症如下表所示:

作为投保人,在重疾险选购中,轻症责任中务必要包含以上6种最常见的轻症!

我们再来看看,来自某保险公司2017年轻症的理赔数据:

可以看出,轻微脑中风是发病率最高的轻症,其次是极早期癌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和不典型心肌梗塞。

3、 保险配置,越早越好:

再来看一组某保险公司2017年理赔数据的年龄分布:

可以看出,从轻症发病,一般以41岁—60岁的年龄段占比高达87.10%。而21-40岁的发病率占比高达也8.39%。位居第二。疾病的发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一旦发生轻症,后期购买保险基本上希望非常渺茫了。

所以,保险配置,年龄和健康是个门槛问题,决定我们是否有资格买到合适的产品,而选对产品,则是个战略方向问题,决定我们以后能否得到预期的理赔和服务。

总结:重疾险产品中,轻症责任非常重要。而轻症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当前,市面上非常常见的**福2018,高发6种轻症,其中3种就不包括在内,的确是有点坑的。因此,对于轻症责任,投保人甄选非常重要,最基本的6种轻症责任必须要包含在内。

动动手指,转发给需要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