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读懂了中国治国兴邦的智慧

编者按

9月29日上午,由金边中国文化中心和中柬友好关系发展学会共同主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文版柬埔寨推介会在柬埔寨国家参议院图书馆举行。我们特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柬埔寨文翻译谢莫尼勒谈他对此书的理解和感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进行调研。图为9月16日下午,在沙洲村现代农旅示范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了解扶贫产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

作者简介 谢莫尼勒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翻译,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前任柬方院长、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计划与项目部主任

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柬文版译者,从第一卷读到第三卷,我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的治国宝典,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中国愿无私地与世界各国分享,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共同推动世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也读懂了中国治国兴邦的智慧,感受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气度。由于工作关系,我较为关注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扶贫经验。

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灵活性

40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还大步地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认为有三大特点:

强有力的执政党作为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发展的稳定性,为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从河北正定、福建、浙江等地到中央的执政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是死板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深入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显示出非常高的灵活性,使中国的发展很有层次感,我经常看到中国很多政策中有个词“阶段性”。例如一个城市变化不是一天就可以变好的,而是有阶段性的目标,循序渐进,“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十年就巨变。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中国能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改革开放创造了重要途径,也符合中国市场大、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应该统筹规划的范围由国家控制,该开放到市场上竞争的领域就放手自由竞争,这就使所有的资源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利用。因此,政府可以很好地规划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其创造投资环境和条件,近年来也鼓励个人自主创业。这种灵活性的资源分配和利用使中国能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收放自如。

行业改革使中国国内形成了非常强烈的竞争机制,各行各业优胜劣汰,促使产品和配套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进行供给侧改革。各行业也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思维,改进思路来吸引新的、更多的消费群体,例如利用高科技人工智能打造的机器人餐厅吸引消费者等。

“这是一个世纪壮举”

中国的扶贫政策也让中国百姓受益,主要的中国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规模巨大。2012年前后,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已减贫3亿多人口,2012年至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至3036万人,5年减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高达70%。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举,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做到。中国把减贫提高到人类事业的高度,把中国减贫当作是推动人类发展一部分,“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P148),这是很伟大的一个思想,值得各国学习。

人民利益最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政策都是以人民利益为首位。

扶贫配套措施非常完善。中国的扶贫不是各个部门、或者单一部门单打独斗,是一个整体的作战,是当作一项巨大的工程来做。参与者除了中央、地方各级单位,军警部门,还包括了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P149-150),路桥建设企业、教育医疗旅游机构、公益组织等等,汇聚出巨大的合力。中国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走的是全社会扶贫,全民参与扶贫,各方协作的机制,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既防止空喊口号,也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使人民脱贫更有信心和动力。这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我曾经赴西双版纳一个偏僻山村考察调研。这个村庄两年前是一个贫困村,经过调研,制定了旅游开发项目,商业部、旅游部门、公路局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经过一年时间将这个村子打造成全新的旅游景点,凭借特色民宿、民俗风情吸引大批游客,再经过一年不到时间,全村实现了脱贫任务。这仅仅是中国千万人民脱贫计划的一个缩影,汇聚了中央、地方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以及村基层和广大村民的不懈努力。不难想象,中国让九千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个数量相当于许多国家人口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一个世纪壮举。

精准扶贫(P15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线扶贫干部的调派。中国一共有累计277.8万名扶贫干部深入一线,称之为“驻村干部”,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最真实最准确的民情。他们调研的一手资料送到各级扶贫单位,为全村规划了发展蓝图,国家再调派各种资源和资金支持把这个蓝图变成现实。我觉得“驻村干部”就是中国特色。这些干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不少“驻村干部”积劳成疾,甚至牺牲年轻的生命。这种“调派驻村干部”的方式和干部的奉献精神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激发内生动力。中国的扶贫政策一直强调激发人民的内生动力,中国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人民能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根本上脱离贫困。

监督机制。每个扶贫蓝图设计出来并执行改善计划,政府还有专管部门对计划进行监督以及对成果进行验收,以确保扶贫投入的实效。严格的监督促使每个环节都必须高效运转,每个部门必须联系紧密,按时按量达到既定计划和标准,确保整个扶贫工程的顺利完成。

以上是我对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扶贫政策的一些粗浅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还有许多值得研究与学习的篇章,每一篇都是中国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实际治国经验,从“自力更生”“摸着石头过河”,直到今天的高速高效、高执行力,中国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无私的奉献,才有了今天中国的辉煌成就。

各国如能很好地研究与分析中国的治国理论,一定可以获得许多启发,并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国家的发展计划。有了这套理论的指引,各国必定能少走弯路。祝愿中国早日实现“中国梦”,中国人民永远幸福安康!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编:何晶

大家还在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 我们的微店 ▼

可进店购买最新《中国报道》杂志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