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在過去40年裡,海魚中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一提及日料,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生魚片與壽司,然而,在大快朵頤之前,你有檢查過魚片裡是否有寄生蟲嗎?

2020年4月10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生物學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It’s a wormy world: Meta-analysis reveals several decades of change in the global abundance of the parasitic nematodes Anisakis spp. and Pseudoterranova spp. in marine fishes and invertebrates”的研究論文。

研究發現,自1978年以來,海洋魚類的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以前每100個海魚體內擁有平均不到1個寄生蟲,現在幾乎每個海魚體內都有寄生蟲。



海獸胃線蟲症與蠕蟲


科學家表示,有58%的人類傳染病是由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這些寄生蟲牽連著整個食物鏈。雖然在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人類可以淨化飲用水,也可以處理廢棄物,但是人與自然始終密不可分,如果不稍加註意,人類仍然可能會被寄生蟲所侵害。

海獸胃線蟲症(anisakidosis)是海洋生物傳播給人類的一種人畜共患病,通常來說,海獸胃線蟲症是通過食用生的、醃製的、未煮熟或未冷凍的野生海鮮所引起。研究人員發現,一類名為“anisakids”的寄生蟲是海獸胃線蟲症的罪魁禍首。


在這類寄生蟲中,最常見的是兩種蠕蟲,它們分別是“鯡魚蠕蟲“(Anisakis)“鱈魚蠕蟲”( Pseudoterranova)。這些蠕蟲幾乎分佈在全球所有海洋魚類的肉中,如下圖所示。



儘管叫做“鯡魚蠕蟲“,但實際上在各種海魚(包括魷魚)體內都可以發現這種蠕蟲。當人類感染海獸胃線蟲症時,寄生蟲會侵入腸壁,引起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症狀。正是因為這些症狀類似於食物中毒,所以大多數人不會認為自己感染了海洋蠕蟲。


蠕蟲數量增加283倍


如下圖所示,成年蠕蟲的卵通過動物宿主的糞便釋放出來,進而繼續感染小型甲殼類動物。緊接著,如果其他魚類吞食了被感染的甲殼動物,蠕蟲就會轉移到這些魚類身上,最終,通過食物鏈的積累,人類和大型海洋哺乳動物也會被感染。注:食物鏈積累可以理解為“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此外,其他模型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進,鯡魚蠕蟲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由下圖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來,鯡魚蠕蟲的數量增加了283倍。更直觀的說,以前每100名宿主體內擁有平均不到1個鯡魚蠕蟲,現在幾乎每個宿主體內都至少有1個蠕蟲。



先挑蠕蟲再食用


這些海洋蠕蟲在人的腸道中只能存活幾天,儘管無法對人類構成健康威脅,但科學家認為,海豚、鯨魚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將受到巨大影響,因為這些海洋哺乳動物的體內蠕蟲能夠生存多年。


但是,研究人員也指出,寄生蠕蟲的數量增加可能是好事,因為這說明了生態系統的運轉良好,甚至暗示著某些海洋哺乳動物的種群恢復。


論文的主要作者、水生漁業學院的助理教授Chelsea Wood說道,“在某些高級海鮮市場或壽司店裡,受過專業訓練的廚師會提前把蠕蟲從魚身上挑出來,這些蠕蟲體長可以達到2釐米。”

然而,有些小蠕蟲還是可以逃出法眼,對於那些壽司愛好者,作者建議他們,“先將每一塊魚肉切成兩半,把蠕蟲找出來後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