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学霸之家:吕夷简与一门三相

本文系#东篱老师# 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任何抄袭或未经允许的转载都将承担法律责任。本文约3000字,阅读需4分钟。

《清平乐》热播,吕夷简和吕公著这对名气不敌“三苏”的父子,获得颇多戏份,走进大众视野。许多观众可能第一次听说他们的名字,但其实,吕氏家族是整个北宋时期最重要的一个政治家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东莱吕氏一门三相”的学霸故事。


一、状元宰相吕蒙正


话说北宋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977),京师举行了一场进士科的选举考试。每一届的进士科考,状元总是最受关注的人物,许多皇亲贵胄都等着金榜一出,要把家里的千金小姐嫁给他。

科举考试

这一年,在这场考试中博得状元头彩的幸运儿,叫做吕蒙正。

吕蒙正,字盛功,河南人。他的祖父吕梦奇在五代时曾官至户部侍郎,是一个四品官。他的父亲吕龟图略逊其父,但也是一个六品的起居郎。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培养出状元郎的家庭,家境不错,祖辈和父辈都有文化。

吕蒙正(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吕蒙正的童年生活有一点不幸的小插曲。他小时候,父母不和,原因是父亲偏爱妾室。后来,吕龟图出妻,母亲刘氏带着他离开了吕家。离开吕家以后,刘氏誓不再嫁,一心培养儿子。果然,吕蒙正不负母亲的厚望,不但中了进士,还成为天下皆知的状元郎,可谓光宗耀祖。

《状元及第图》


吕蒙正中了状元,衣锦还乡,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孝。他并没有过多埋怨父母当初的决定,而是营造了一座大房子,请双亲搬过来居住,为尊重他们“离异”的关系,“同堂异室”,殷勤奉养。遗憾的是,吕龟图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福分,很快病逝了。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庭坚寻母》


宋朝重视文官,宋太祖曾说过:

“作相须读书人。”

于是,吕蒙正入朝做官,晋升迅速,不多几年,便官至参知政事,也就是当上了副宰相。

《清平乐》中的朝官


当时,北宋内部还未完全统一,外部又有边患,朝廷自然有许多军事行动。吕蒙正以读书人而官至副宰相,有些大臣不满意。有一次,吕蒙正走进朝堂,一名大臣指着吕蒙正鄙夷地对其他的人说:“就这样的人,也能当参知政事?!”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继续往前走。他旁边的一位大臣看不下去,要去诘问这个说三道四的人的姓名。吕蒙正赶紧制止他说:“不要去问了。如果我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怀,还是不知道为好。”这件事传出去,一班朝臣都赞叹他的胸襟。

《清平乐》中皇帝与朝官谈话


北宋太宗朝端拱元年(988年),吕蒙正晋升为正宰相。宋代宰相不叫“宰相”,叫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不是有些拗口?既是状元,还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可谓抵达人生巅峰。所以,仁宗朝天圣二年(1024),同样中了状元的宋庠有诗云:

“皇朝状元三十八,相到吾家第四人。”

这句诗是说,从宋代开国到现在,一共只有三十八名状元,在这三十八名状元之中,又只有四个人做到了宰相之位。这四位状元宰相,第一位正是吕蒙正,第四位就是这位得意洋洋写诗自夸的宋庠啦!宋庠大家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宋祁与他是亲兄弟,就是写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那位诗人。

宋庠


二、苦胆忠心吕夷简


宋太宗崩,宋真宗即位,吕蒙正依然倍受信赖,继续担任宰相之职。

《清平乐》中的宋真宗赵恒


吕氏家族基因一定非常优良,吕蒙正之弟吕蒙休,也在宋真宗朝的咸平年间中了进士,官至殿中丞。吕蒙正有位叔父叫吕龟祥,是他父亲吕龟图的弟弟。吕龟祥有三个儿子,长子吕蒙亨和三子吕蒙周,分别进士及第。吕蒙亨与吕蒙正是堂兄弟关系,而我们接着要聊的吕夷简,正是吕蒙亨之子。

吕氏三代家族关系图,笔者草书


宋真宗曾两次幸临过吕蒙正在洛阳的宅第,眼见吕氏家族子弟环列,如庭中嘉树,赞赏不已。有一次,宋真宗问吕蒙正:“爱卿,您的几个儿子中,谁最贤能呀?”吕蒙正心知皇帝想要提携自己后辈的好意,惶恐答道:“臣的几个儿子都不才,不可用。但是,我的侄子吕夷简,现在是颍州推官,实在有宰相之才。”真宗一听,心里有了数,开始重视吕夷简了。

《清平乐》中的吕夷简

吕夷简,字坦夫,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进士。因为有了宰相叔叔向皇帝的举荐,他的仕途一帆风顺。真宗驾崩以后,太子赵帧仅十三岁,刘太后应真宗的遗诏垂帘听政,吕夷简作为前朝老臣,既要辅佐母子二人的朝纲,又要防止太后篡权,可谓苦胆忠心,值得赞叹。在仁宗一朝,吕夷简稳坐相位,多次被弹劾却仍受仁宗保护。(关于吕夷简在仁宗朝的故事,请参考拙作《清平乐没有演出的:宋仁宗的身世真相》点击关注,可以看到东篱老师的往期文章)

《清平乐》中的吕夷简


吕夷简晚年在庆历新政的改革浪潮中,推称身体不适,主动罢相。宋仁宗不同意,特允他几天上一次班,只裁决重大的事情。但是,吕夷简仍然坚决请辞,这时,仁宗皇帝竟然给他写了一个诏书说:“听古人说,髭须可以治病,今天我剪了自己的胡须赐给爱卿。”于是,吕夷简只好收回请辞。吕夷简病逝后,仁宗皇帝当着群臣之面落泪,叹息道:“哪里再能遇到像夷简这样忧国忘身的臣子!”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三 、纯诚厚德吕公著


吕夷简有四个儿子,其中排行第三的吕公著,最为优秀。吕公著,字晦叔,宋仁宗朝庆历二年(1042)进士。

吕公著


吕公著的青年时代,正是庆历新政如火如荼的时期。而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就是弹劾他的父亲。当时,以范仲淹倡导、欧阳修全力推进的这场运动,将革新的靶子对准了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政治既得利益集团。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宋庆历三年(1043),新政派占了上风。范仲淹成为参知政事,吕夷简被迫请辞相位,仁宗再三挽留。欧阳修趁着胜利的势头,曾经连续上书皇帝,一定要吕夷简彻底放弃宰相的权力,这些劄子分别是:《论吕夷简劄子》《论吕夷简仆人受官劄子》《论止绝吕夷简暗入文字劄子》。庆历四年(1044),吕夷简逝世。

《清平乐》中的欧阳修、范仲淹与韩琦


吕夷简虽然去世了,但是,由于欧阳修太喜欢上书直谏,得罪了许多人,朝中不乏有各种人排挤他,诬陷他。在吕夷简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就背负着“与外甥媳妇有染”的污名被贬出京了。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作为贬谪之臣,来到了颍州(今安徽阜阳)作知州。命运的安排很不巧,当时颍州的通判,即负责监督知州工作的人,正是吕公著。

《清平乐》中的欧阳修

吕公著当然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是自己父亲生前的政敌,欧阳修可能也思索过,此时狭路相逢,吕公著会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报复打击自己。但是,出乎欧阳修意料的是,这位比他年少十一岁的吕公著为了打消他的顾虑,知道他喜欢写诗,主动以诗相赠,表示欢迎。吕公著的器量,颇有其祖父吕蒙正当年的风度呀!欧阳修并非愚钝凡夫,吕公著的这个举动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曾经写过一首诗云:

“吕侯相家子,德义胜华宠。”

大意是说,出自相门的吕公著果然品德高尚,气度不同寻常。

欧阳修画像

因为吕公著的雅量,欧、吕二人在颍州诗酒往还,竟然成为了相见恨晚的好朋友。欧阳修后来回到朝廷,又像他当年执着地上书弹劾吕夷简一般,三番五次地上书推荐吕公著入朝。其中有一封推荐书云:

“司封员外郎吕公著,是夷简之子,器识深逺,沉静寡言,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公著性乐闲退、淡于世事。然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者也。”


《清平乐》中上朝的大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吕公著是已故的宰相吕夷简之子,他见识远大,沉静寡言,不追求富贵,性情散淡。他很少对事情发表看法,可是,他一旦发表看法,总是切中利害。总之,欧阳修从不吝惜自己对吕公著的举荐和赞美,就连他去契丹访问,也对契丹主说:“我大宋学识第一的人,是吕公著。”

《清平乐》拍摄中,可见工作人员戴着口罩


其实,以吕氏家族在赵宋王朝中的地位,以及吕公著本身非凡的学识与气度,并不需要欧阳修过多溢美,他就能毫无悬念的仕途腾达。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吕公著正式拜相,成为吕氏一门的第三位宰相。所谓“东莱吕氏,一门三相”,正是指吕蒙正、吕夷简和吕公著三代人。

《清平乐》大臣上朝场景的拍摄


吕公著逝世时,太皇太后与哲宗皇帝均为之泣下,哲宗亲自为他的墓碑碑额手书了四个字:

“纯诚厚德。”

吕公著生前的政治地位和身后的哀荣,都远远超过了范仲淹和欧阳修。

《清平乐》剧照


写在最后

网上常说,寒门难出贵子。看多了史籍,会发现这是古已有之的残酷事实。宋代讲究读书仕进,而读书仕进往往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事业。一个家族的视野、格局和文化修养,远比书本上的“子云子曰”更有说服力,更加刻骨铭心地影响着下一代。

《清平乐》剧照

研读宋代史籍,吕氏三相的才学、胆识和格局,深深令我叹服。读史使人明智。如果说我还能从东莱吕氏的历史中收获一点儿什么的话,那便是,家庭教育比书本教育更重要,人格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如果我们对下一代寄予希望,那么,我们首先要从自己开始学习、改变、奋斗。

参考文献: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脱脱:《宋史》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

【日】东英寿:《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由@东篱老师 原创,版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侵权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