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辽两个版本,太后却不同命

“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辽两个版本,太后却不同命

在大宋民间盛传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主角的时候,北方的辽国也发生了一件几乎同样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宋仁宗是李妃所生、刘后所养,跟电视剧《清平乐》描述不同的是,仁宗是直到刘太后(1033年)去世后才知道生母是李妃,而此时李妃早已(1032年)过世了。

跟宋仁宗同时代的辽兴宗耶律宗真,他的身世也差不多。

耶律宗真的父亲是辽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辽圣宗,圣宗的皇后萧氏貌若天仙,很有才华,小名“菩萨哥”,为人也跟活菩萨一样,非常慈悲,得到辽圣宗宠幸和国人的爱戴。

萧菩萨哥为圣宗生了两个儿子,很不幸的是,他们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圣宗临幸了宫女萧耨斤,后来耨斤怀孕产下一子,就是后来的辽兴宗。由于母亲地位低下,圣宗让皇后萧菩萨哥抚育。萧菩萨哥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长大。

辽圣宗临终的时候,感觉皇后太过于善良,而萧耨斤极为强势,故非常担心皇后的安危,特地交代萧耨斤和太子:“将来不要伤害萧皇后。”

但圣宗一死,萧耨斤立即自封皇太后,并放话:“老东西也有今天呐!”

“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辽两个版本,太后却不同命

其实当时萧菩萨哥的势力并不弱,只是她不像宋真宗的皇后刘娥那样强势、有手腕,她与世无争的性格,注定只能选择束手待毙。

萧耨斤命令护卫官冯家奴、喜孙等人诬告萧菩萨哥的亲属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逆,并通过伪造供词牵连到萧菩萨哥。

这时,辽兴宗看不下去了,赶紧劝亲妈:“萧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亲手把我养大,应当尊为太后,现在反而要给她定谋反罪,这样不好吧?”

萧耨斤咬牙切齿地回答:“此人不除,当为后患。”

辽兴宗继续劝:“萧皇后年老又没有儿子,哪会有什么后患?”

萧耨斤看到儿子这么袒护萧菩萨哥,杀心更坚决了。先是把她迁移到上京,然后派使者送毒药赐死。

萧菩萨哥看到使者前来,说:“天下人都知道我是无辜的。”沐浴更衣之后从容赴死,时年五十岁。

据史书记载说,萧耨斤的长相“黝面狠视”,就是脸黑又凶相的那种,不知道后宫美女成群的辽圣宗为什么会跟这样的宫女生孩子,最终引发了宫廷惨案。

这个萧耨斤有点像西晋的毒后贾南风,后来还妄想夺取最高权力,阴谋废掉亲儿子辽兴宗,立更年幼的儿子,以达到长期掌权的目的。结果被人告发,辽兴宗没有对她怎么样,只是将其软禁起来。

后来,辽兴宗早逝,太后萧耨斤还活在世上,对儿子的逝世没有半点哀泣动容,真是个狠毒的女人啊!

比起辽国的这一出宫廷惨剧,宋朝的真宗、仁宗要处理的好很多,以母慈子孝、平稳过渡结尾。主要有以下原因:

“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辽两个版本,太后却不同命

历史剧《清平乐》中李宸妃

1. 李妃的大度忍让。李妃是杭州人,祖父在吴越国时期的金华做官,父亲是宋朝皇宫值守官;而刘娥在襁褓中,父亲就战死了,从小是孤儿,寄人篱下。所以从出身来说,李妃不比刘娥差。但李妃怀上真宗骨肉的时候,她的身份是侍奉刘娥的宫女,相对比较卑微,所以生出的儿子(仁宗)被刘娥抚养。

据说李妃的性格是“庄重寡言”,善于忍让,自己从来没泄露这件事。而宫里知情的人都害怕刘后,也都不跟仁宗皇帝说。

真宗去世前,李妃才被封为婉仪。直到李妃去世前,太后刘娥考虑她忍辱负重,将其封为宸妃,算是个安慰奖。而此时仁宗还完全不知情。

“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辽两个版本,太后却不同命

历史剧《清平乐》中吕夷简

2. 吕夷简的坚持。在怎么办理李妃丧事的问题上,太后刘娥本想草草了事。

宰相吕夷简却提醒她说:“应该厚葬。”

刘娥还假意装糊涂:“一个宫人去世,你管的太多了吧?”

吕夷简:“我作为宰相,宫内外的事情我都有权建议。”

刘娥大怒:“你想离间我们母子?!”

吕夷简:“你如果不考虑你刘氏家族将来的安危,可以不听我的话;反之,请厚葬。”

刘娥顿悟。立即起身向吕相道歉,并让他主持办理丧事。

吕夷简于是安排以太后之礼给宸妃下葬,并在棺内注入水银,这是当时葬礼的最高规格。

“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辽两个版本,太后却不同命

历史剧《清平乐》中的刘娥

3.刘娥没选择当“武后”。刘娥博闻强记,能力很强,在真宗时就帮助处理政事,跟唐朝时期武后的经历类似。真宗去世后,仁宗年幼,刘娥权倾朝野,完全有机会成为武后。当时官员中的一些奸佞之辈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程琳献《武后临朝图》,刘娥直接扔在地上说,:“我不愿辜负先人”。对于自己的亲属也非常低调,不让他们担任很高的职务。后来,谏官们提醒她的侄子利用关系让家里的一帮仆役当了官,刘娥立即罢斥了他们,表示天下为公。对于仁宗,她也是全力爱护,辛勤抚育,“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可谓母慈子孝。

李宸妃去世的第二年,太后刘娥也去世了。这个时候,纸终于包不住火了。燕王亲自跟仁宗说:“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似乎是死于非命的。"

皇帝居然都不知道生母,这也算是古今奇谭。仁宗深感没有为母尽孝,母亲“含冤而亡”,为此嚎啕大哭,多日无法上朝,并下《哀痛之诏》自责。

“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有大宋、大辽两个版本,太后却不同命

历史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仁宗为了查验真相,亲自开棺查看,结果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穿着太后的礼服,躺在水银棺中,面目如生。不禁又大哭,并感叹说:“外界的谣言怎么能够相信呢!”

对于刘太后厚待自己的生母,仁宗非常感激,对于刘氏族人更加好了。

当时,宋、辽两国的体制是一样的,同时代遇到同样的事情,结果却完全不同。不得不说,宋朝的皇帝、太后、妃子都体现出了更加人性化的一面,也让千载之后的我们,被这个故事所感动。

参考:《续资治通鉴》《宋史》

作者:@青史子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