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就头痛,一辈子卧床?上海医学团队从求诊者的职业里找到线索

中山医院汪昕教授远程会诊患者

头痛很常见,然而46岁黄女士的头痛有些奇怪。

今年3月初,在漳州的黄女士出现前额部、头顶部、双侧颞部为主的持续胀痛,伴恶心、头部昏沉、颈部僵硬感。奇怪的是,只要卧床休息,症状就会好转,但稍微一坐起或站起便感觉头痛难忍。

黄女士平卧4天后仍未完全恢复如初,遂前往当地诊所就诊,予甘露醇静滴治疗,症状并未改善。

一坐起就持续加剧的头痛搅乱了黄女士平静的生活,她食不香,寐不安,只能卧床,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工作。

黄女士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分院就诊,神经内科医师发现她的头痛具有平卧即可缓解,坐起或站立时加剧的特点,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务农,平素干农活时常常需要挑担,以左肩为主,每担可高达100斤重量,高度怀疑低颅压综合征。当即收治入院绝对卧床、同时给予大量补液治疗。进一步完善腰椎穿刺发现脑脊液初压仅为20mmH2O(正常人卧位脑脊液压力80-180mmH2O)证实具有低颅压,头颅MRI平扫+增强提示硬脑膜弥漫强化、垂体充血,静脉窦增大,脑室缩小,影像学表现也与低颅压综合征相符。

猜测证实了,经过持续补液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较前缓解,但还是不能坐起,疾病还没有痊愈,患者生活受到了严重困扰。

通过汪昕教授名医工作室远程会诊,汪昕教授详细询问了她头痛发作的具体表现、诱因、缓解因素等,仔细核对了患者全脊髓磁共振水成像,发现患者颈段、胸段及下胸段多节段异常信号,考虑上述部位脑脊液漏出导致低颅压综合征,建议绝对卧床休息、大量补液并建议行硬膜外自体血贴膜修补漏口彻底解决引起患者头痛的病因。

困扰多时的头痛真相终于水落石出,新治疗方案拟定,黄女士与家属欣喜万分。

汪昕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和脊髓被脑脊液包绕,对外界的冲击或静脉压力的突然改变起着缓冲作用。当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低于0.59kPa(60mmH2O)时,脑脊液的衬垫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站立时大脑由于重力作用向下移位,痛敏结构受到牵拉或变形引起头痛。

另外,由于内耳外淋巴液压力改变及颅神经的牵拉,患者还可能出现颈部僵硬疼痛、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复视、视物模糊等症状。黄女士由于长期提拉重物,引起脑脊液漏,造成了低颅压。

低颅压的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的病因主要包括腰穿、头颈部外伤及手术等引起的脑脊液漏出过多,以及严重全身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脑脊液产生过少。

自发性的低颅压除了脑脊液分泌障碍和吸收迅速外,主要是由于局部脊膜菲薄,尤其是影响结缔组织的疾病,在过度体力劳动、提拉重物或外伤时,引起脑脊液漏。脑脊液漏一般发生于神经根袖,最常见为胸椎,其次为颈椎。

“汪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说,神经系统疾病复杂多变,不仅要注重常规临床思维能力,还要注意深入发现一些常见症状的罕见疾病,以免漏诊;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要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说道:

黄女士随后转至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神经内科汇同麻醉科、放射科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后考虑患者双侧C4水平、左侧T6水平、右侧T12水平存在多节段脑脊液漏点,一致决定尽快安排手术治疗。

讨论次日,患者在局麻下进行了脊髓脑脊液漏自体血贴膜修补术,考虑到患者存在多节段漏点,神经内科和麻醉科团队选用自体血贴膜联合万汶治疗方案。术后患者下床后行走自如,困扰已久的头痛症状彻底消失了,4月18日,她开心地和医护告别出院。

汪昕教授率领的多学科团队为这项创新的技术解除患者痛苦由衷高兴。这是上海中山医院和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同质化医疗和诊疗无缝对接的又一成功案例。

作者:钟萱编辑:张鹏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山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