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 俯身看金湾

珠海市金湾区正式印发了《金湾区少年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导则》,建设少年儿童友好城市。图为市民在金山公园玩耍。关铭荣 摄

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好居住生活在其中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少年儿童在居住幸福感方面的感受正成为更多家长定居何处的考量。为了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工作空间,一个从儿童“一米视角”出发的社区试验正在珠海金湾展开。

变化正在细微之处悄然发生。去年以来,作为试点区域的西城社区着力打造了一批示范项目,金山公园内,空旷的大草坪上添置了可供各个年龄段少年儿童游乐的设施,涵盖了体力锻炼和智力开发;航空新城小学沿途的步行道换上了醒目而有趣的涂装,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改善了舒适度……

近日,珠海市金湾区正式印发了《金湾区少年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导则》(下称《导则》),基于该区西城社区2019年至今的规划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标准,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金湾日后建设覆盖全区的少年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空间打造▶▷去年投资千万元用于试点建设

在攀爬架上旋转,锻炼身体协调性,在体验传声筒、精英鼓等趣味游玩设施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其原理促进思考,开发智力。在如今的金山公园,偌大的草坪上总能看到少年儿童欢快奔走撒欢的身影,“大手拖小手”其乐融融的画面。

“每逢周末,都有上千人来到这里游玩,多数都是有小朋友的家庭聚会,真正成为一个儿童乐园。”这样的变化让三灶镇西城社区书记贺洪强感到惊喜。去年2月份,金湾区以西城社区作为试点,投资1060.65万元在珠海率先开展了少年儿童友好型试点社区建设工作,如今,这一概念的落地让西城社区尝到了甜头。

“在未改造之前,金山公园只有大片绿地,适合开展的家庭亲子活动也仅局限于露营、放风筝等简单项目,现在按照不同年龄段设置游乐分区增添设施之后,孩子们甚至可以在这里玩上一整天。”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变化不只受到西城社区居民的欢迎,也吸引了附近红旗镇和斗门区的亲子家庭。

在金山公园的一角,新建成的城市书屋也即将对外开放。整体建筑面积约208平方米的书屋造型采用三叶草的独特设计,设有儿童阅览区与24小时智慧图书馆。“通过这种多样化活动空间和认知自然的场所的建设,为少年儿童提供动静皆宜的活动选择。”上述负责人表示。

同样的理念也体现在去年新对外开放的金湾图书馆,通过设置“少儿阅览区”“幼儿阅览区”“0-3岁阅览区”等,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读者提供各具特色的阅读环境和活动区域。各个年龄段区域的打造从读物特色种类、阅读习惯、活动空间上都有着细微区别,如幼儿区着重图画类读本,活动的装修风格,座椅设置也考虑了陪读家长的需求,更符合儿童“一米视角”。

除了活动空间的建设,出行安全性也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为此,在航空新城小学通往社区的主要人行道上,宽1.5米,总长约1400米的安全上学路径被铺设起来,并“点缀”了丰富多彩的航空主题画作,其中还有社区小朋友们的作品。而在航空新城小学门口广场,“暖心风雨长廊”等设施都是为保障儿童安全出行新建,真正做到"孩子出行父母放心"。

操作指引▶▷适用于友好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维护管理

“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1996年,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在国内如何从概念落到实地仍然是一个探索中的新课题。“这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有所考量,并形成相关的操作指引,进一步规范这一建设过程。”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正式印发的《导则》正是这样的一份指引。整体上涵盖了“空间、制度、服务”,通过“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小到学校周边交通标识牌高度,大到儿童游戏空间如何布局,整份《导则》总计80余页,并把已有的经验总结和操作规范纳入其中。

据介绍,《导则》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实操性三大特点,其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主要针对解决如何建的问题,从实践中收集问题综合单个案例并提炼其共性特点,从而赋予其具有一定适用性的标准,而在一些空间利用的可持续性细节上,也结合整个城市建设功能做出了考量。”参与该项目的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政研中心主任潘裕娟表示。

《导则》的编写历时近一年,期间经历了4次专家会的综合评议,并曾邀请了清华、中大、华南理工等专家学者亲临现场指导,通过辅导、咨询、评审、函审等环节,对其进行多轮的修改和完善。

有不少来自家长、社区,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意见或建议也被采纳列入《导则》中。

基于西城社区的少年儿童议事会制度的实践,《导则》详细阐述了招募社区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代表少年儿童发声,创新项目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指引。金山公园改造方案中的部分项目就有来自社区议事会小代表的建议。

《导则》适用于金湾区城镇少年儿童友好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维护管理工作,对建设原则、内容、措施、施工技术指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服务种类、内容、质量、监督反馈进行了规范,在机制方面对建设少年儿童友好型社区提出保障措施,为引导和规范金湾区少年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可供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参照执行。

“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涉及各个层面和多个部门,通过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并形成操作规范,将大大缩减沟通成本。”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导则》的发布有利于促成统一共识,让“一米视角”成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思考方式。合力把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小”带“大”▶▷优化软环境实现人才安居乐业

少年儿童的需求正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家庭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愈发明显的一个特点。在金湾区看来,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一个城市的未来。可以说,少年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是金湾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投资”。

“希望通过践行少年儿童优先的理念,建设少年儿童友好社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起到‘小手牵大手,人才跟着孩子走’的效果。”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金湾区已成为珠海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区域,其能级量级亟待扩容,其承载的城市中心功能正在不断补齐,在这一过程中,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同时将起到优化软环境的作用,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抓手。

打造少年儿童友好社区,让在社区生活的少年儿童生活更便利和舒适,弥补城市中少年儿童视角的欠缺,体现了金湾包容、关爱的城市文明,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的过程。“事实上,儿童友好是一个更高的标准,是全民友好的延伸,必然会带来全年龄段人居环境的提升,对吸引人才是有益补充。”上述负责人表示。

根据计划,金湾区今年将继续在西城社区提升完善少年儿童友好社区的试点工作。为保证少年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的延续性,在全区层面还制定了《金湾区少年儿童友好型试点社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年)》,通过加强工作统筹、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空间品质、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为使更多少年儿童及家庭享受优质公共服务,金湾区将加强示范点驱动力,扩大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度,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把经验和模式向全区推广,最终实现人才在金湾安居乐业的目标。让“儿童优先、儿童友好”的理念在金湾落地生根,共绘儿童友好、人才友好、国际友好的全民友好型、智慧型、未来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