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说开去

当下,正值开学季,也是实行“县管校聘”改革省市的老师最纠结的日子。因为,无论是去是留,所有教师都将面临的新的考核方式。之前,教师工作给人的主要印象是稳定;而今,随着“县管校聘”改革的深入推进,末位淘汰制和轮岗制将打破这种“稳定”。

按官方的说法,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主因。其本质含义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不难明白,这个改革从长远看是好的,更有利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流通。但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一些弊端。下面分别讨论之。

▍“县管校聘”改革的优点: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引入教师队伍

“县管校聘”改革之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招教“上岸”的,在取得编制之后,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几乎不存在被辞退或者遭开除的现象,大多数会在一个学校任教至退休。这种过于僵化、封闭教学环境,既不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又不利于整个学校的发展。而“县管校聘”改革后,教师一年内要面临数次考核,倘若考核不合格,将被分流至其他学校任教。无形之中,这就让整个教师行业有了危机感。

▶“县管校聘”改革,学生其实是受益者

在“县管校聘”没有推出之前,无论教学质量多么差的教师,只要在学校有教学任务,学生就得无条件接受他们的教学。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如果遇到一个毫无敬业精神的教师任教,对学生来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县管校聘”改革的初衷,其实是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比学赶帮超,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县管教师”改革的弊端:

▶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师资资源的不平衡

目前,国内义务阶段教育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优秀师资力量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超级中小学里。“县管校聘”改革后,末位出局的教师会流向比本校更差一级的学校,层层淘汰之后,势必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教育资源分配状况。

▶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团结稳定

“县管校聘”的改革,将原来集中于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全部打乱,既给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又不利于各科之间教师的教学配合,最终会影响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在改革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任人唯亲、打击报复等问题。所以,在征集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从本质和理论上看是利大于弊的,既不偏袒既得利益者,又给有能力的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但无论怎么改革,“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初衷不能改;“尊重一线教师的诉求”基本精神不能改。

#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教师# #教育# #许昌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