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李時珍從“內”取“難”辨三焦

李時珍 黃帝內經 本草綱目 穴位 扁鵲


李敬林基於《內經》“引衛入陰”理論治療不寐

黃帝內經 中醫 睡眠 中藥 李東垣 黃帝 遼寧


射干煎方義考釋

射干 細辛 紫菀 附子 生薑 中醫 甘草 黃帝內經 孫思邈 款冬 備急千金要方 腳氣 五味子 棗子


論中醫之“和”

中醫 黃帝內經 小柴胡湯 張仲景 淮南子 儒家 說文解字 張介賓 哲學 中庸 傷寒 小柴胡 文化


針刺治病原理

穴位 痔瘡 睡眠


應用風藥治療過敏性咳嗽經驗

中醫 柴胡 升麻 杏仁 李東垣 茯苓 藥品 哮喘 黨蔘 黃芪 甘草 黃帝內經 裂葉荊芥 體育 紫菀


01.17 《臨證指南醫案》桑葉、丹皮對藥應用

連翹 川貝 青蒿 人蔘 薑黃 天麻 柴胡 黃花梨 黃檗 遼寧 歷史 牡丹 中風 鬱金


溫膽湯的妙用

中藥 枳實 茯苓 甘草 中風


肝病的艾灸方法

艾灸 肝硬化 穴位 中醫 2018頭條記憶


病機辨證的技術原則

蒼朮 薄荷 陳皮 梅子 中醫 鬱金 技術 黃連 柴胡 香附 款冬 連翹 絲瓜絡 裂葉荊芥 防風


刮痧大咖教你刮痧美容

美容 美體 中醫 鍼灸 中藥


01.09 從“醫易同源”論《黃帝內經》的陰陽學說

黃帝內經 中醫 周易 儒家 文化 2018頭條記憶 歷史 孔子 道德經 占卜


01.07 治咳嗽重在調理氣機

黃芩 杏仁 紫菀 茯苓 桔梗 中藥 白朮 藥品 桑樹 體育 防風 百部 穴位 百合 山東 臨沂 沉香


劉獻琳治心繫疾病四法

中醫 黨蔘 丹蔘 當歸 苦蔘 茯苓 黃芪 麥冬 甘草 黃連 川芎 遠志 五味子 肉桂 人蔘 山東


中醫臨床模式概述

中醫 中藥 黃帝內經 當歸 生薑


葉天士運用桃仁、當歸對藥經驗

當歸 桃仁 香附 牛膝 杏仁


國醫大師李士懋從痰瘀論治現代疑難雜病

中醫 朱震亨 高血壓 白朮 黃連


補陽還五湯新用

中藥 當歸 黃芪 中醫 桃仁


葉天士三種組方思維模式

中藥 茯苓 藥品 人蔘 地黃


李富玉教授治療驚悸驗案

中藥 李富玉 黃連 當歸 中醫


藿樸夏苓湯臨床運用舉隅

茯苓 杏仁 附子 甘草 黃連


黃連阿膠湯治不寐驗案舉隅

中藥 阿膠 黃連 黃芩 中醫


神闕隔藥灸治潰瘍性結腸炎

腸胃病 中醫 藥品 白朮 延胡索


中藥“十二生肖”

中藥 中醫 菟絲 龍膽 虎杖


《醫學心悟》生地黃湯治療血證驗案三則

中藥 地黃 人蔘 芍藥 麥冬


桂枝湯類方治療抑鬱症

中藥 抑鬱症 刺五加 甘草 當歸


傅青主脈診特色

中藥 傅山 地黃 茯苓 人蔘


國醫大師裴永清:談普濟消毒飲

中醫 飲食健康 李東垣 口腔護理 金元四大家


從《傷寒論》看張仲景原創臨牀思維

中醫 傷寒 張仲景 立秋 中風


國醫大師鄧鐵濤:玉屏風散臨證運用

中醫 黃芪 白朮 中藥 防風


「名醫名方」益氣通鼻方

中藥 蒼耳 黃芪 甘草 金銀花


望耳診病的內容和價值

心血管病 穴位 中醫 神經衰弱 動脈硬化


08.23 胃腸疾病養生五原則

養生 胃炎 便祕 蔬菜 水果 山藥 紅薯 韭菜 脂肪肝 體育 黃帝內經 中醫 糖尿病 蘿蔔 素食主義


當心這些傷腰動作引起腰部疾病

健康


中成藥外用治骨傷科疾病

骨質增生 關節炎 頸椎病 黃酒 健康


「風藥開玄」理論在臨牀中的應用

中藥 中醫 羌活 神經科學 中風


葉天士闡釋“輕藥”“輕劑”

薄荷 中醫 柴胡 升麻 金銀花 桔梗 枳實 遼寧 黃帝內經 連翹 薤白 藥品


石學敏經筋刺法及應用

穴位 中醫 面癱 黃帝內經 高峰


張仲景試探性診療分析

中醫 張仲景 傷寒 黃帝內經 藥品


「岐黃論壇」從少陽論治溼熱病

中藥 丹蔘 當歸 川芎 中醫


07.28 李佃貴治療慢性心衰經驗

茯苓 人蔘 附子 黃芪 甘草 黨蔘 白朮 玉竹 阿膠 桃仁 澤瀉 丹蔘 薏苡 修正你的養生誤區 五味


刺血療法臨牀應用體會

穴位 腫瘤 黃帝內經 醫界新聞 健康


《本草綱目》對仲景學說的貢獻

中醫 本草綱目 張仲景 李時珍 枳實


反對疫苗?別把髒水潑給中醫!

中醫 天花 狂犬病 王旦 破傷風


風性善變 祛風八法

中醫 黃帝內經 冠心病 白朮 阿膠


藥物歸經與靶向治療技術

藥品 中醫 穴位 腫瘤 鍼灸


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法

穴位 中醫 中藥 吳茱萸 藥品


中醫兒科專家出妙招 防治兒童夏季急性腸胃炎

腸胃炎 中醫 腸胃病 腹瀉 母乳餵養


本草的同性相從

本草綱目 李時珍 動物 雷公藤 螞蟥


趙清理治郁證三十方

中醫 朱震亨 桃仁 甘草 中藥


渴引水漿新解

中醫 黃帝內經 張仲景 梔子花 健康


國醫大師李佃貴:化濁解毒法治療癌症臨牀經驗探析

癌症 雞內金 中藥 枳實 茵陳蒿


「名醫名方」成肇仁:固表斂汗湯

中醫 中藥 黃芪 白朮 甘草


針刺有望破解冠脈慢血流難題

心血管病 冠心病 穴位 鍼灸 中醫


葉天士「外飲治脾 內飲治腎」

中醫 張仲景 附子 陳皮 茯苓


拔罐雖易操作 但須謹記原則

中醫 健康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辨治

前列腺 前列腺炎 中醫 甘草 茯苓


中藥處方劑量臨證而異

中藥 中醫 藥品 腹瀉 王金亮


五行生剋理論臨牀運用舉隅

中藥 茯苓 人蔘 桔梗 甘草


盛夏養生防中暑

養生 藿香正氣 睡眠 空調 藥品


姚高升從虛熱瘀毒論治系統性紅斑狼瘡

皮膚病 雷公藤 雞血藤 黃芪 中醫


肩關節損傷防治七招

頸椎病 肩周炎 健康


劉嘉湘:扶正治癌,人瘤共存

中藥 肺癌 茯苓 中醫 夏枯草


07.05 《黃帝內經》核心理念的思考

黃帝內經 養生 黃帝 中醫 文化 儒家 張介賓 生物醫學 體育 哲學 生物 人蔘 東漢 生機 邵雍


健脾滋陰,祛痰通竅治腦瘤

中醫 腦瘤 升麻 中藥 川貝母


07.02 從醫案入手談方證對應

吳茱萸 細辛 附子 甘草 茯苓 芍藥 中醫 十三經 當歸 生薑 神農本草經 人蔘 黨蔘 張仲景 棗子


小柴胡湯君藥是柴胡、黃芩、黨蔘

中藥 黃芩 黨蔘 中醫 甘草


針刺拔罐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

胃炎 神農本草經 中醫 健康


溫腎健脾洩濁湯治療慢性腎衰竭

中藥 附子 茯苓 當歸 白朮


如何識別隱性鬱證

抑鬱症 中醫 神經衰弱 張介賓 不孕不育


06.14 豁痰通絡,通腑洩熱 治中風急性發作

中風 腦出血 川芎 決明 天麻 雞血藤 黃精 丹蔘 黃芪 澤瀉 桑寄生 枸杞 夏枯草 山楂 中醫


06.08 針刺、拔罐治療酒糟鼻

拔罐 痤瘡 中醫 黃帝內經 穴位 皮膚病 脂溢性皮炎


06.08 國醫大師熊繼柏:中醫治急症之我見

中醫 藥品 中風 急救 哮喘 小柴胡湯 便祕 黃疸 黃帝內經 扁鵲 大暑 湖南 中藥


五運六氣結合推拿治療兒科疾病

小兒推拿 推拿 兒科 三字經 流行性感冒 青島 黃帝內經 傳染病 徐謙 穴位 中醫 山東 大寒 威海


05.31 司天方靜順湯臨證加減

附子 茯苓 甘草 麥冬 生薑 桑樹 白芷 防風 人蔘 枸杞 地榆 牛膝 吳茱萸 大寒 淡竹葉 棗子


05.31 王有鵬辨治寒地小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中醫 傳染病 沙蔘 麥冬 淡竹葉 玄蔘 茵陳蒿 連翹 甘草 杏仁 黑龍江省 牛奶 睡眠


05.29 陸瘦燕鍼灸醫案:肝風內動行痺篇

鍼灸 穴位 睡眠


逍遙散古今探驪

當歸 芍藥 茯苓 白朮 莊子


陳寶貴治泌尿結石經驗

中醫 中藥 延胡索 雞內金 澤瀉


周岱翰:腫瘤治療六法

癌症 腫瘤 中醫 當歸 穴位


和解祖方——小柴胡湯

中藥 中醫 黃芩 生薑 甘草


05.24 和解祖方——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生薑 甘草 傷寒 人蔘 黨蔘 棗子 茯苓 麥冬 枳實 中藥 中醫 芍藥 莪術


大劑量還是小劑量

中醫 藥品 甘草 生薑 芍藥


05.24 大劑量還是小劑量

中醫 甘草 生薑 芍藥 藥品 張仲景 東漢 歷史 柴胡 棗子 山西 細辛 方治 白朮 北京中醫藥大學


除溼為主治帶下病

中藥 蒼朮 婦科 陰道炎 宮頸炎


05.18 雷忠義:從痰瘀毒風治胸痺心痛

黃芪 川芎 中醫 冠心病 甘草 丹蔘 黃連 人蔘 麥冬 薤白 鬱金 細辛 地黃 附子 澤瀉 中藥


05.17 便祕怎麼辦?僅需4招,輕鬆排出一身毒!

便祕 穴位 藥品


05.16 近視眼的中醫治療

中醫 穴位 藥品 黃連 枸杞 中藥 決明 黃芪 魚肝油 茯苓 當歸 白朮 白芷 甘草 睡眠 柴胡


地黃的炮製與熟地黃臨床配伍

中藥 地黃 中醫 附子 當歸


05.16 蘇肇家鍼灸治失眠(上)

睡眠 鍼灸 穴位 上海 世界衛生組織


05.16 地黃的炮製與熟地黃臨床配伍

地黃 中藥 附子 當歸 人蔘 五味子 張介賓 山茱萸 芍藥 白朮 山藥 肉桂 黃酒 黃芪 川芎 澤瀉


05.14 滋補肝腎治療妊娠高血壓驗案

懷孕 高血壓 中醫 茯苓 五味子 睡眠 澤瀉 地黃 山藥 甘草 中藥


05.13 鍼灸治療頭痛,不用吃藥效果好!

鍼灸 腫瘤 腦瘤 高血壓 穴位


七位名老中醫治療眼病經驗薈萃

中醫 中藥 黃芪 枸杞 藥品


05.11 眼科疑難病的辨證施治

中醫 中藥 藥品 鍼灸 穴位 糖尿病 佩特·切赫 青石斑魚


05.11 七位名老中醫治療眼病經驗薈萃

中醫 黃芪 枸杞 中藥 黃連 藥品 川芎 三七 裂葉荊芥 海帶 薄荷 附子 上海交通大學 防風 茯苓


05.10 取嚏法可溫中散寒宣陽

薤白 人蔘 御纂醫宗金鑑 神農本草經 石菖蒲 紫菀 桔梗 陳皮


05.10 戊戌年靜順湯驗案集錦

茯苓 附子 甘草 麥冬 口腔潰瘍 枸杞 牛膝 防風 腹瀉 黃帝內經 中醫 足浴 杏仁 睡眠 山東


05.04 李佃貴:化濁解毒,運脾快胃

黃連 茵陳蒿 蜈蚣 中醫 朱震亨 砂仁 枳實 蒼朮 藥品 人蔘 張仲景 顏師古 白朮 大花馬齒莧


《傷寒雜病論》鬱證病脈症治

傷寒 張仲景 梔子花 甘草 百合


05.03 張仲景治療神志病以虛實為綱

張仲景 梔子花 小柴胡湯 柴胡 茯苓 傷寒 甘草 百合 腎虛 芍藥 中風 枳實 棗子 牡蠣 黃連


05.03 《傷寒雜病論》鬱證病脈症治

傷寒 張仲景 小柴胡湯 梔子花 甘草 百合 精神病 生薑 茯苓 睡眠 芍藥 柴胡 枳實 葛根湯 白朮


04.27 低血壓的按摩治療手法

低血壓 推拿 穴位 中醫 睡眠 心血管病


04.27 裂紋舌的辯證論治

麥冬 枸杞 中醫 地黃 當歸 甘草 沙蔘 白朮 石斛 玉竹


國醫大師許潤三:重辨舌脈 擅治婦科

婦科 中醫 中藥 不孕不育 盆腔炎


04.27 國醫大師許潤三:重辨舌脈 擅治婦科

婦產科學 中醫 盆腔炎 中藥 黃芪 子宮肌瘤 當歸 莪術 夏枯草 內分泌失調 腎虛 睡眠 桃仁 黃帝


04.26 中成藥治甲狀腺結節

夏枯草 腫瘤 藥品 海帶 淋巴結核 中醫 海蜇 蘿蔔 中藥 花椒 乳腺癌


中成藥治甲狀腺結節

夏枯草 腫瘤 藥品 海帶 淋巴結核


04.26 風病善變與寒多陰伏

穴位 防風 白芷 中醫 中風 裂葉荊芥 秦艽 傷寒 生薑 細辛 肉桂 薄荷 浮萍 阿膠 附子 單葉蔓


04.25 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咯血

阿膠 黃連 麥冬 黨蔘 花椒 梅子 肉桂 細辛 紫菀 黃芩 白芷 芍藥 黃檗 薏苡 玉竹 交通 沙蔘


國醫大師周仲瑛:五臟相關論心病

中藥 中醫 附子 黨蔘 丹蔘


04.23 國醫大師周仲瑛:五臟相關論心病

附子 黨蔘 丹蔘 中醫 黃芪 沉香 川芎 人蔘 茯苓 高血壓 心臟病 白朮 澤瀉 甘草 黃連 薤白


04.20 女性也腎虛,這些症狀如何補?

腎虛 中醫 睡眠 黑豆 月經不調 藥品 桑椹 體育 芝麻 便祕 木耳 癌症 當歸 韭菜 食療 何首烏


怎樣對冠心病進行按摩治療?

心血管病 冠心病 推拿 穴位 心臟病


04.20 怎樣對冠心病進行按摩治療?

冠心病 推拿 心臟病 穴位 中醫 藥品 鍼灸 神農本草經


針刺治療震顫麻痺(帕金森病)

神經科學 中醫 低血壓 舞蹈 健康


04.20 針刺治療震顫麻痺(帕金森病)

中醫 低血壓 舞蹈


04.20 胃脘疼痛的中醫鍼灸辨治

中醫 鍼灸 穴位 胃炎 藥品 心臟病 推拿 艾灸 麻疹 膽結石 生薑


04.19 人蔘雖好,但要知道幾種服用方法才有效

人蔘 蜂蜜 食療 陳皮 冰糖 中醫 高血壓 砂仁 糖尿病 癌症 元氣 調味品


五臟保養:養心、養肝、養肺、健脾、養腎

養生 中醫 營養學 藥品 國學


04.17 1針1穴就治肩周炎?這6個單穴皆有效!

肩周炎 穴位 鍼灸 拔罐


04.16 穴位治療各類痛證

穴位 鍼灸 中醫 御纂醫宗金鑑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鍼灸治療

中醫 鍼灸 心血管病 穴位 中藥


04.12 沈紹功治療中風病經驗

中風 腦出血 枸杞 雞血藤 黃精 決明 川芎 丹蔘 地黃 澤瀉 黃芪 鉤藤 桑寄生 山楂 螞蟥 高血


得了高血壓,看看國醫大師如何治療

心血管病 高血壓 中醫 鍼灸 健康


04.09 補中益氣湯治腸炎效佳

補中益氣湯 腹瀉 陳皮 當歸 柴胡 茯苓 黃連 甘草 黨蔘 黃芪 升麻 生薑 山藥 中醫 藥品 薏苡


04.04 《內經》提出鬱證因機證治

黃帝內經 黃帝 中醫 巢元方 張介賓 藥品 心理學 黃疸 推拿 張仲景 上海 金朝 中邪 遺傳 藥酒


03.25 小兒便祕的推拿手法(二)

便祕 小兒推拿 推拿 穴位 肛裂 墨角蘭 生薑 檸檬 佛手柑 檸檬草 奶粉


03.25 鍼灸治療偏頭痛體會

鍼灸 穴位 黃帝內經


03.23 小兒發燒的推拿手法(下)

小兒推拿 推拿 腹瀉 癲癇 穴位


03.20 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名老專家臨床經驗傳授班

鍼灸 中醫 推拿


鍼灸加中藥治頸性眩暈醫案

中醫 中藥 五味子 地黃 遠志


賀普仁教授:溫灸氣海穴治療高血壓病

心血管病 高血壓 中醫 睡眠 鍼灸


可能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原因

骨科 骨折 藥品 健康


通氣血調五臟 經穴養生祛百病

穴位 養生 中醫 推拿 腎虛


03.07 邵素菊針刺治療更年期失眠的經驗

睡眠 鍼灸 體育 中醫 黃帝內經 推拿 穴位 河南


03.02 田從豁教授:扶正平喘法治療哮喘經驗

哮喘 鍼灸 中藥 中醫 穴位 藥品 延胡索 腎虛 白朮 黨蔘 地黃 黃芪 細辛 甘遂 拔罐 三枝九葉


您所不知道的鍼灸注意事項

中醫 鍼灸 穴位 氣胸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