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伊战争长达八年,伊朗军队作战中有何特点?

JSNHJS

  1980年9月22日凌晨3点,伊拉克军队5个师和1个旅约5万余人,1200余辆坦克,越过两伊边境,在北起席林堡、南至阿巴丹480余公里的战线上,分北、中、南3路向伊朗发动进攻。按照作战计划,伊拉克军队要直取伊朗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和产油区胡泽斯坦省,以实现将阿拉伯河与伊朗分隔开,并在此建立受伊拉克控制的“缓冲区”。伊拉克军队的核心目标则是拿下阿拉伯河畔重镇霍拉姆沙赫尔。美联社援引一位伊拉克外交官的话说,伊拉克这次同伊朗作战是为了“解放”北自席林堡南至靠近阿巴丹的新月形地带。这位外交官还说,这场战争的目的还要把伊朗政权的威风打掉,粉碎霍梅尼想把“伊斯兰革命”向邻国输出的迷梦。与此同时,伊朗空军实施“报复性回击”,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包括首都巴格达、北方产油城市摩苏尔、基尔库克和阿尔比勒。其中伊拉克的最大油田基尔库克油田设施85%遭到破坏。

  

  (伊朗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的画像被打得千疮百孔,伊拉克士兵在欢呼)

  伊朗空军的袭击,伊拉克人一直印象深刻。战争开始后,巴格达实行灯火管制。天黑以后,巴格达大街上汽车和行人稀少,公共场所停止一切活动。底格里斯河两岸的路灯,往日把河水映得闪烁发光,战争期间全部熄灭了。320 万人口的巴格达,夜晚一片漆黑,像一个静谧的乡村。荷枪实弹的民兵在街头巡逻,但没有戒严。白天,警报随时会响起。警报一来,人们躲进防空洞,汽车开进小巷,交通断绝。那些不得不因空袭而停工的工地,残缺地立在市区,使巴格达城显得更加惨淡。伊朗空军战机袭击巴格达郊区和市区,国际机场、道拉炼油厂和拉希德兵营都受到轰炸。9 月30 日,伊朗空军袭击了巴格达市区西南方新建的发电厂,油罐中弹,霎时浓烟烈火,足足烧了一天一夜。这一天一夜,巴格达市民久久难忘。

  后方遭受伊朗空军的轰炸,前方伊拉克军队北路3个装甲师重点攻打席林堡。伊拉克军队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全力前进,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多户人家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伊拉克军队如潮的攻势,使得外界的政治评论家、军事分析家普遍认定,伊拉克将会在几星期内摧毁伊朗,赢得战争。1980年10月初,经过一周激战,伊拉克攻占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全部边境哨所,对霍拉姆沙赫尔已经形成了三面围攻。

  

  (激战中的两伊战争前线)

  驻守在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朗军队只有一个不满员的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兵力还驻防在伊朗与苏联边境的西阿塞拜疆省。向霍拉姆沙赫尔进攻的是伊拉克军队第6装甲旅、第26装甲旅和第31装甲旅一个营,伊朗民兵和革命卫队用反坦克火箭筒、105毫米榴弹炮暂时阻挡住伊拉克军队的坦克攻势。然而伊朗人缺乏弹药,有时只能以反坦克手榴弹和自制燃烧瓶来对付伊拉克坦克。新成立的革命卫队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热情,但由于他们装备的大都是轻武器,且缺乏正规军事训练,几乎完全成为伊拉克坦克和炮兵的牺牲品。10月14日,伊拉克军队攻入霍拉姆沙赫尔市区,战斗转入巷战阶段。

  

  (准备走上战场的伊朗民兵,绝大多数人一去不回)

  

  (等待战斗的伊朗民兵,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照片是他的精神支柱)

  在塞满障碍物的狭窄街道和道路网中,伊拉克军队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重创。10月26日早晨,伊拉克人基本占领这座城市。从霍拉姆沙赫尔之战开始到最终拿下市区,伊拉克军队用了整整15天时间。伊拉克军队阵亡1500多人,伤者人数是死者的3倍以上,损失坦克上百辆。伊朗付出了更惨烈的代价:死亡3000多人,伤5000多人。攻下这里后,伊拉克人将霍拉姆沙赫尔改名为“胡尼恩沙赫尔”,意思是“血城”。这里的每寸土地上都滴撒着士兵的鲜血。

参考文献:《外国对两伊战争的评论》 [中]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编 《风雨中东》 [中]刘国柱


战争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个字:烂。

两个字:很烂。

伊朗军队大体是巴列维王朝建立的,一度达到70万规模,装备精良。其中以空军最为厉害,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美制F14战斗机,总数高达80架。伊朗空军基本是按照美国空军模式组建的,军官、飞行员全部受过美国方面的严格训练。

当时伊朗空军是很先进的,不但实力在中东数一数二,在全世界也可以排行到前六。

但这样一支空军,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被认为是巴列维王朝余孽。空军中高级军官基本都被处决或者囚禁,大批飞行员被赶出部队。眼见伊朗空军就要完蛋,万幸的是此时1年后伊拉克入侵伊朗。

无奈之下,只得又将空军军官释放,飞行员也被重新召入部队。

于是,这支美国人训练出来的空军,成为两伊战争最专业,最值得一说的部队。

而伊拉克的萨达姆不重视空军,70年代伊拉克空军竟然靠自己也很烂的印度人帮助训练。

到了1979年萨达姆紧急从苏联购买大量飞机并进行训练,但短短1年后就开战了。实际上伊拉克空军只学到一些皮毛,最先进的战机也只是米格23。

实战中,伊拉克空军被伊朗F14打的落花流水。伊朗宣布F14一共击落200架伊拉克战机,其中约70架得到伊拉克方面证实。

而F14仅仅损失8架,其中1架被自己错误击落,1架则是叛逃,只有6架在空战中损失。

但除了空军或者说F14战斗群以外,伊朗海军陆军均不堪入目。

他们购买了大量新式武器,包括中国的坦克、装甲车、大炮、导弹、飞机,但因高级军官毫无现代战争意识,士兵训练水平低劣,进行了一场类似于二战的原始战争。

实战中,伊朗人往往以一战那种战壕战对付伊拉克人。坦克本来是用于进攻的,伊朗人却将坦克埋入战壕内做炮塔使用,甚至浇筑上水泥。

二战中证明,人海战术已经毫无作用,德军苏军美军作战均以小分组,三五人为一组。但伊朗却在战争中屡次采用人海战术,向伊拉克坚固阵地胡乱冲锋。斋月攻势,伊朗给年轻士兵甚至少年士兵发一把钥匙,说拿着它战死可以上天堂,有美食和美女侍奉他们。结果,此次攻势毫无进展,伊朗死伤五六万人之巨,伊拉克才损失6000人。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总之就是胡打乱打。

最后逼急了,用导弹乱轰平民、用轰炸机无限制攻击油轮、伊拉克甚至连化学武器都用了。

西方评价,这是一场拿着先进武器的原始战争。


萨沙

在伊朗军队所经历为数不多的战争中,最主要的就是长达8年之久两伊战争。在这场被军事界普遍评论为用现代化武器设备打了一场原始战争。伊朗装甲兵尽管发挥了其他兵种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其战术技术方面难以令人满意。

1.作战思想消极呆板,未能充分发装甲兵机动作战的特长。在两伊战争中,伊朗军队在实施防御作战时,不是把以机动作战见长的装甲兵作为预备队,用于实施机动的反突击,而是将其“埋人"防御阵地的支撑,点中,作为固定的火力发射点,同对方进行炮战。这样一日伊拉克军队突人伊朗军队的防御阵地,伊朗装甲兵的珀克往往来不及撤出阵地就被伊拉克军队缴获了。而在实施进攻作战时,伊朗装甲兵则往往将大部分坦克分散编人步兵作战队形之中,作为“机动火炮"使用,使装甲兵所特有的机动作战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而在进攻中也无法形成强大的突击力。

2.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低下,装甲兵难以得到其他军兵种的有力支援。在两伊战争中,伊朗的空中力量(包括陆军航空兵),尽管与对方相比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主要是用于空袭敌方的后方目标,很少为装甲兵部队的地面攻防作战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使得本应由陆空协同实施的立体作战“退化"为原始的平面作战,从而使装甲兵作战效能大打折扣。即使在地面作战中,伊朗装甲兵与陆军其它兵种的协同作战也组织得很不理想,使装甲兵在攻防作战中,往往很难得到步兵、炮和工兵的有效支援,整个陆军的整体作战威力也因而禾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说装甲

两伊战争是一场很复杂、奇怪、肮脏的战争。说这场战争复杂、奇怪、肮脏,是因为这既是一场集宗教矛盾、民族仇杀、领土纷争的复杂战争;又是一场用现代化武器却打成一场一战堑壕消耗战的奇怪战争;更是一场平民惨遭屠戮、化武滥用的肮脏战争。1980年9月,伊拉克军队越过边境进攻伊朗,于是两伊战争爆发,一打就是八年,两伊军民伤亡过百万,数百万人民流离失所。

先是伊拉克的大举进攻,侵入伊朗仓促应战,其后伊朗稳住脚跟开始反击,发动了阿巴丹反击战,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至1982年竟反攻进了伊拉克的境内。自此,两伊战争基本在伊拉克境内进行。期间,双方互有攻守。1988年7月18日,双方在国际各方调停下停战,八年战争终于结束。两伊战争为何打了这久?我想有这样的三个原因吧。

一是涉及宗教、民族、领土的问题,这关系到宗教民族的存亡以及领土的得失,这些问题总是引起人类战争的最大因素。两伊分属伊斯兰什叶派与逊尔派、还分属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两个民族,历史上就战争不断,再加上领土问题以及地区霸权的争夺,除了战争,基本上是没有其他路途可解决的。

二是复杂复杂的国际背景。当时美苏两强正在争霸,他们或明或暗地各自支持双方,大卖武器,使两伊战争成为了代理人战争。正因为美苏的或明或暗的支持鼓动,两伊使双方有资源也有动力打下去。

三是落后的战争观念。当年,两伊都能从先进国家获得当时相当先进的武器,但战争方式却是十分落后,特别是后期,基本变成了堑壕战阵地战,双方都困在战壕里动弹不得,又不愿意轻易让步,自然战争就只有拖下去了。

至于伊朗军队的作战特点,其实与伊拉克军队一样,根本不值一提,可以说是有多落后就多落后。特别是在战争中,双方都出现的利用宗教狂热鼓动青年人打仗,甚至出现人体排雷、人肉盾牌、平民冲锋、袭击公海商船的现象,将战争的丑陋与反人类推到了极致!


50后男人

他们作战的特点,就是傻冲傻打,死缠烂打。打两百年前的战争模式。两伊都差不多的。伊朗的特点就是宗教洗脑。不珍惜士兵的生命。地雷阵不去排雷,用人命去填。多少青少年,高喊着,真主万岁!冲进地雷阵。被炸得尸骨无存。如果你非要问伊朗做战有和特点,那就是傻,笨,狂热。


希望红红火火

起先位于波斯湾的大小通布岛的归属问题,一直纠纷不断,终于在80年两国开战,伊拉克略占上风,但谁也没有能力将对方一击毙命的能力,打起了拉锯战,袭城战,使用化武,并袭击为对方运油的第三国油轮,并且"误击"为科威特油轮护航的美国军舰。被西方军事家评论是两个外行人之间的战争,。至88年双方停战


太阳125933863

这场战争是大国在操纵,是一种可控的战争,打的是武器消耗,当一方显现难于抵挡时某大国就向其提供武器,那么败退的就反败为胜打过去了,眼看要全面胜利了,另一方却又得到了某国武器援助又打回去了,而两伊傻乎乎地跑到同一国去采购武器,两伊既买矛又买盾,两伊战争打成了拉锯战,成了武器试验场,最后两伊总算明白了个中原因不打了。


坦修兵

最先进的武器打的最低级的战争,毫无战争艺术可谈,就是一城一镇的得失,打打停停,袭船战,阵地战,炮火打击,伊朗就是靠人海战术,高呼“真主至上”然后慷慨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