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雞缸杯為什麼那麼貴重?

金諾乾冰

“……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寒芒秀採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牡丹麗日春風和,牝雞逐隊雄雞絢。金尾鐵距首昂藏,怒勢如聽賈昌喚。良工物態肖無遺,趨華風氣隨時變,我獨警心在齊詩,不敢耽安興以晏。”



雞缸杯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因明萬曆年間《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帝王的喜愛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故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之最”。據史書記載,當年萬貴妃非常喜歡成化鬥彩杯,尤其是雞缸杯,成化皇帝為了討好她,下令景德鎮官窯大量的燒造,但流傳下來的並不多,雞缸杯的名貴,引來仿製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代無不仿燒。但即使如此,後人也以擁有明代遺留正品為榮,皇帝亦是如此。



而清代《陶說》裡記載:成窯以鬥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更加彰顯雞缸杯的尊榮,所以自明代開始,無不以擁有收藏雞缸杯為榮。2014年4月8日,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更是以2.8124億港元獲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大神小說

提起雞缸杯可以說在古玩界無人不曉,在1999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其以2917萬港幣成交。事隔十五年,這件雞缸杯又於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竟以2.812億港幣成交。小小雞缸杯不知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和魅力不僅吸引著眾多競拍者的眼球屢屢刷新瓷器的成交紀錄,又讓無數藏者痴迷。按說從“眼學”鑑定瓷器的第一準則“器形”來看,雖然談不上太過普通,但也絕對不會美到讓人垂涎欲滴的地步,再看看“畫面”如果說有點拙劣草草行事一點也不為過,真兮贗兮無不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還是某媒體說得好,就像天真爛漫的兒童塗鴉,畫面透出一種幼雅之氣,卻一語道破了雞缸杯的神秘之處。

目前古玩界一致認為,鬥彩創燒於成化,五彩創燒於宣德。雖然宣德以前是否就已經出現五彩並無佐證,但鬥彩創燒於成化卻是不爭的事實。明成化時期有一位瓷藝畫家名叫王胤,專為御窯廠瓷器做畫。他所做的花果紋、人物紋等五彩瓷深得皇帝喜歡。一日,御窯廠接到一道御旨,要御窯廠為皇妃萬氏燒製一套茶杯,條件是,一定要使皇妃高興才可以,否則必遭殺頭之禍。御窯廠如同青天霹靂,憲宗愛萬氏人人皆知,不用說是萬氏,就是隨便宮中哪個丫鬟不高興,御窯廠也會大禍臨頭的,這可如何是好呢!王胤從御窯廠領到茶杯的瓷胎之後頭就大了,花果紋、蓮枝紋、還是人物紋?究竟什麼紋飾能夠使皇妃萬氏高興呢?這小小的杯子可裝著全家老小的性命啊!他配好鈷料拿起杯胎還是遲遲不能落筆,由於整天的勞累,再加之對紋飾的選擇一籌莫展,王胤想著想著就不知不覺地趴在畫桌上睡著了。

王胤膝下有一女,年僅九歲,天資聰明,受父親的薰染自幼酷愛畫畫。這一天女兒在室外忽然聽到父親的鼾聲,她走進畫室才知父親已經勞累得睡著了。她看看桌子上這一羅杯胎、畫筆、還有青花鈷料等,再看看正在酣睡的爸爸,不由得拿起筆沾著鈷料,竟然望著窗外的景色在杯胎上畫了起來。 王胤一覺醒來,看見個個畫好的杯胎,不僅勃然大怒:“我的小祖宗啊!你可闖了滔天大禍了。”王胤面對著杯胎,再看看女兒倍受委屈和無辜的表情,頓時感到豁然開朗:“莫非你這幼小之手能救我們全家和窯工之性命不成?”此時王胤望著杯胎上的畫面看得出神:左有牡丹右有蘭,公雞昂首顧母雞,母雞啄食喂小雞”這可是歷代宮廷畫師從未有過的一幅田園寫生美景啊!難道憑我這雙老手還能畫出比這更賞心悅目的畫嗎!

王胤打定主意,燒好青花添上五彩,從此創燒了鬥彩瓷的製作程序。雞缸杯燒成之後,從中選了一套色澤最好的呈送給了成化皇帝。憲宗皇帝見到這小巧玲瓏的杯子,畫面透著一股子栩栩如生的幼拙之氣,盡改宮中畫師的一貫風格,只是畫法多少有點怪異。他拿不準萬妃是否喜歡,但還是立刻起駕昭德宮獻給愛妃。萬貴妃一見到這個晶瑩剔透杯子上畫著一幅幅田園美景,頓時想起入宮前的家園,不覺淚如雨下。 “愛妃,難道你不喜歡這杯子不成?”憲宗焦急地問。 “喜歡!甚是喜歡。有了這杯子臣妾這輩子會安心伺候皇上的,再也不提出宮之事了。”聽到萬氏的這句話,憲宗皇帝總算如釋重負。

原來事出有因,成化元年憲宗與吳氏大婚之後,皇帝新郎並不貪戀吳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下榻在足足大他十九歲的嬪妃萬氏宮中,這使吳皇后又氣又羞。一怒之下痛打了萬氏,這才惹出明後宮皇妃爭風吃醋的鬧劇。憲宗愛萬氏天地可鑑,此事發生之後,皇帝不僅廢了吳皇后,還將其父親入獄;其近侍太監牛玉,被罰往孝陵種菜,朝官中與牛玉親近者,大多被除名,可萬氏還是執意要出宮。此時此刻憲宗皇帝萬萬沒想到這小小的杯子竟然如此神奇,一下子留住萬氏的芳心,所以重重獎賞了御窯廠的窯工們。 王胤和窯工們多日的焦急等待終於撥雲見日,大家好一番高興。按說剩餘的雞缸杯必須毀掉,可是王胤和幾個好哥們怎麼也捨不得砸碎這救命之寶,就偷偷埋入御窯廠地下。從此,雞缸杯挽救窯工性命之事在御窯廠傳為佳話。

王胤領到皇帝的賞金之後,仍然日日悶悶不樂。他覺得自己雖然在陶瓷製作上頗有技藝,但正因為有了這技藝,卻不知什麼時候會搭上全家老小的性命。於是,他和幾個窯工好哥們商量後,一起辭去了御窯廠的職務,並挖出原來藏在地下的雞缸杯告老還鄉了。 回到家鄉之後,他們特意修建一座頗不為人知的寶雞塔,寓意保吉塔,保佑他們告老還鄉之後吉祥平安,並將雞缸杯埋入塔下。為了了去心上懸而未決之事,王胤還更名為王月,胤字去掉玄兒。

王胤他們離開御窯廠之後,御窯廠的窯工們一時情緒低落、意氣消沉。成化官窯有一些青花瓷器,畫面中的人物呈現一幅茫然若失、無所適從的表情,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只可惜這些官窯器皆被所謂“眼學”專家打入“仿品”的行列。 憲宗晏駕之後,御窯廠的窯工們仍然十分想念王胤他們。就憑著記憶私下仿製了一套雞缸杯。這套雞缸杯最終被達官貴人用百兩黃金背地裡買走。到了明萬曆時期,官宦成災,一些貪官汙吏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帽。便竟相購買能夠保命的雞缸杯,一時炒到了十萬兩黃金一對。說來也滑稽,宦官為了討好大臣就把雞缸杯送給了大臣,大臣為了討好太監就把雞缸杯送給太監,太監為了討好皇上就把這雞缸杯送給了萬曆皇帝。故,明萬曆年的《神宗實錄》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價值十萬。”

隨著時間的推移雞缸杯在明清兩代皆有所仿,這些雞缸杯雖然是成年人所畫,其風格仍能透出一息幼雅之氣,現早已成為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其實,世上並不存在真正傳世的雞缸杯,因為成化皇妃的那套雞缸杯已經隨萬氏入墓了。現在所能見到的雞缸杯只能是後人所仿,而真品卻只是一幅兒童畫而已。

故事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量子收藏

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舉行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會,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起拍價為1.6億港元,在經過八口競價後以2.8124億港元成交,並且在歷史上它還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寵兒。很多人肯定會問為何一個小小的鬥彩雞缸杯就拍出了天價,這個小小的鬥彩雞缸杯起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成化鬥彩雞缸杯是漢族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屬於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成化鬥彩雞缸杯是實打實的官瓷,器物精美絕倫。“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工藝獨特並且高超,器物精美絕倫。成化鬥彩雞缸杯是在直徑約八釐米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後,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奼紫嫣紅、交相輝映,器物精美絕倫,實屬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

寓意深遠,皇帝親自為之代言,豈能不價值連城!成化鬥彩雞缸杯外壁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將畫面分成兩組,一組繪雄雞昂首傲視,一雌雞與一小雞在啄食一蜈蚣,另有兩隻小雞玩逐。另一組繪一雄雞引頸啼鳴,一雌雞與三小雞啄食一蜈蚣,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此畫面既有母子情深之寓意,還有“雞”和“吉祥”的“吉”諧音的好彩頭,深得皇帝的喜愛。

成化鬥彩雞缸杯數量極少,異常珍貴。明代以來,雞缸杯便被視為千金難買。成化鬥彩雞缸杯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燬,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在《萬曆野獲篇》中則有“成窯酒杯,沒對至博銀百金。”,成化官窯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見一斑。

清朝的歷代皇帝是成化鬥彩雞缸杯的粉絲,為之痴迷,紛紛仿製,引領了收藏之熱潮,成化鬥彩雞缸杯成為從皇帝到民間的收藏寵兒,一直延續至今。由於雞缸杯的名貴,引來仿製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代無不仿燒。而民間的收藏者更是為了收藏到一個成化鬥彩雞缸杯,而傾家蕩產。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寧存成窯,不苟富貴。”

正是由於成化鬥彩雞缸杯高超的工藝、器物的精美絕倫、數量極少以及歷代帝王和收藏家的熱捧,造就了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天價拍賣紀錄。我相信沒有最高,最有更高,將來的某一天它可能會刷新這個記錄。各位,回家自己也翻箱倒櫃找一找,說不定找到一個就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