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悲憤出詩人”?

蒹葭堂主人


為什麼“悲憤出詩人”?因為“

不平則鳴”。

詩言志,寄興抒懷是它的基本功能

詩言志,所以說詩歌歷來都是人抒發情感和志趣的一種方式。

鳥悲長鳴,猿悲長啼,馬悲則嘶,可見萬物都會通過聲音來宣洩其感情。作為萬物靈長的人,當然是最擅長這種技能的。

當情緒通過詩歌宣洩出去的時候,不僅自己的身心得到解放,也能夠讓和自己有類似心境的人得到共鳴,從而使他們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脫,這是詩歌的作用。

託物言志,寄興抒懷,是古今詩人們共同的表達方式。而“悲憤”,又是其中最有力量的一種情緒,自然是孕育詩人的溫床。

“悲憤”並非是悲觀

但悲憤並非是悲觀,這是需要加以區別的。

其實“憤”這個字在古代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也有正面的意思在其中。比如“義憤填膺”,它就是一個正面的意思,“悲憤”也是如此。

所謂“悲”,是對於他人命運悲慘處境的一種共鳴,是人類最高貴的一種情感。人在“悲”的情緒中,其實也會獲得很大的力量,並不只是氣餒。

一般地講,只悲自己比較的屬於悲哀而消極,但悲眾生則是極大的正能量,它會提升一個人的智慧,也能給人以勇氣。

而“”則代表了正義的怒氣,君子一怒,怒髮衝冠,這是一種豪氣。所以說,憤是對於邪惡與不道德的批判,是對於正義的伸張與吶喊,它是鼓舞人心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是對貧富懸殊,對剝削的悲憤;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是對黑暗統治的悲憤,舉義旗而壯威;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更是對天下蒼生的大愛與悲憫,也是對無道之世的憤怒。

所以,“悲憤”的詩人都是對於他人命運有人文關懷的才人,他們不僅屬於文學,也屬於道德,悲憤就是一種道德,因為要為他人鳴不平,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己。

“悲憤”往往出大詩人,有大情懷

詩歌本身當然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表達七情六慾的各個方面,也可以表達平靜恬淡。所以古詩才會有那麼多的題材。

有如怨如慕的“閨怨詩”,有臨別相贈的“送別詩”,有棲身戎旅的“邊塞詩”,有窮思極想的“苦吟詩”,有針砭時弊的“

諷喻詩”,有寄情山水的“田園詩”,有悲憤不平的“壯志詩”……

詩歌承載著許多內容,它體現著詩人本身不同的氣質。而“悲憤”往往出大詩人。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有大情懷。一個人當然可以僅僅關注自我的那一點小確幸,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對於他人的悲慘境遇沒有感受,沒有同情,沒有悲憤,這個人的胸懷終究是渺小的。

“悲憤”的詩人都有些天真理想,一腔熱血,不容易被現實的冷酷所澆滅,所以他們有大的關懷,得大的義憤,能夠寫出大氣的詩歌作品。自然,他們該成長大詩人。

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文天祥……這份名單不太能列得全,可見大詩人們沒有不關心眾生苦難的。

悲憤是人道主義的最高宣言

當然,陶淵明是好的,王維是好的,孟浩然也是好的,他們以平靜恬淡的力量浸潤人心,給人以安慰。

但除了道家的清虛,佛家的空無,這世界還需要儒家的奮進。他們是一體兩面。

而悲憤是人道主義的最高宣言,他是詩人的刀槍劍戟,是詩人的武器。這是文人戰鬥的方式。所以文人並不總是軟弱的,他們有自己的戰鬥方式,好比一個隊伍中的宣傳員,用激情發動號召,激昂士氣

沒有悲憤的詩人,詩歌的領地將大為失色,沒有悲憤的文人,文學幾乎會坍塌,沒有主架。這也是魯迅這樣的人為什麼重要的原因。

不鳴則平,是詩人永遠的職責

所以,詩人的“悲憤”對世界相當重要,如果沒有了號角,正義的戰爭就不會到來。所以,不平則鳴,是詩人永遠的職責,也是詩人誕生的園地。


魚生文化雜談


其一,詩是作者直接抒發感情的一個文學載體。從古至今表達出詩人各種各樣的情感,這些都有詩為證。比如說表現鄉愁,李白就說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到柳樹的美麗,表現出自己的快樂心情,賀知章說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直到現代詩人徐志摩要再別康橋時的不捨之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雲彩。"

其二,人們常說"詩言志",在人悲憤的時候,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情,有的人願意悲傷消沉,就會寫出自己的傷感。而有的人在悲憤之下,豪氣昂揚,怒髮衝冠,就會寫出一些激盪的詩篇。如宋代抗金英雄在悲憤中寫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曲《滿江紅》膾炙人口,是一直鼓舞人們鬥志的詩詞。

其三,詩歌是生活的寫照。在人的情感出現變化的時候,就會用心去表達,用文字作為記錄,用詩歌去抒胸臆浩,所以說"悲憤出詩人"就不難理解了。

比如說在全國人民抗疫的艱難時刻,就有很多的人用手中的筆,去給武漢加油!給中國加油!湧現了一大批的詩人。





封護勝463


愚以為,“悲憤出詩人"之說,屬以偏概全,不算靠譜,恕在下不敢苟同。

縱觀古今留名千古的先賢詩人,並非均由“悲憤”而誕生,且是在飽含樂觀欣慰與濃烈激情狀態下靈感閃現,創作並留下諸多千古絕唱、歎為觀止的詩詞名篇絕作。

唐代大詩仙李白就是一位豪情萬丈、欣喜若狂、飽含浪漫情懷的樂觀派大詩人的經典縮影與代表,他的豪放激情,生花妙筆,匠心獨運,悟性巧耕,創作了不勝枚舉、蕩氣迴腸的名篇佳作,被後人推崇為無人超越的喜樂型大詩仙。在他流傳下來的諸多膾炙人口詩篇裡,很少有悲憤怨恨情調流洩,而是熱情奔放、激情盪漾、豪情萬丈,與“悲憤出詩人”之說不搭界,亦格格不入,且形成極大反差。

僅個人淺見拙識!您的體悟如何?歡迎留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