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陕西电视台秦腔栏目“秦之声”的评委怎么样?

芳芳180145624

秦之声栏目走过了从问世到茁壮的30年历程。回首30年,《秦之声》播出节目1560馀期,,在首都北京,在西北五省,在陕西107个县,每一处都留下了《秦之声》倾情的演出和观众热情的掌声!


这期间好多秦腔名家登台献艺,好多著名名家点评,得到了陕西乃至西北五省秦腔爱好者的欢迎,

李小峰,西北名丑张宏武,李梅,乔康凯,李爱琴,等好多名家点评,点评独到,用自己多年经验来给秦腔爱好者提出了宝贵意见,让新秀得到认可和经验,希望这个节目越办约好,让国粹发扬光大!


快樂老唐

《秦之声》是陕西电视台一档主要专注于秦腔的有着三十多年历程的老牌节目,历经陕西卫视,陕西一套,一直到现在定档在陕西五套文艺频道。

其最有影响力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举办的“戏迷大叫板”,成就了一批草根艺人,譬如商芳会,孟兆民,南看,雷格格,苏明明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艺人。这些人通过《秦之声》让戏迷孰知,有些还加入专业的院团,当时的评委都是当时秦腔界的大碗名家,当然都是清唱,所以评判的标准除了个人的喜好外,大多的都是从唱腔上处罚,因此上还是比较客观的。

这几年,《秦之声》栏目又相继举办了“陕西省文化奖大赛”,“秦豫戏迷争霸”,“陕甘戏迷争霸赛”,“名师高徒”等一系列的赛事。其评委的评判让人实在是不敢苟同,让戏迷大失所望,实在是有失水准和比赛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

一、有些评委本身业务水平就有待商榷,却被请去当评委,显然节目组在评委的设置选择上不严谨。

二、在评判标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非常的随意,就比如说有些评委说程式动作不对,却说不出为什么不对,让人觉得对参赛选手非常的不公平,稀泥糊涂的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三、在最近播出的“名师高徒”上,唱旦角的名家收的是唱武生的演员,唱生角的名家收的是唱旦角的演员,唱丑角的名家收的是唱红生的演员,凡次种种,像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实在是不知道能对这些演员演技的提高有什么帮助。

四、明显的地域偏见性,有些评委先入为主,在比赛的时候凡是陕西的都是好的,凡是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都不行。因此上失去了一个评委应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术业有专攻,作为评委和导师,理应在各自的行当有高于常人的建树和对艺术高度的理解,而《秦之声》的有些评委本身就没有一定的建树,其基础技艺和舞台实践都非常的匮乏,只是阴差阳错的就成了所谓的名家,然后就顶着这个头衔,到处招摇撞骗,实在让人不齿。而一些年轻的基层演员急于求成,盲目崇拜,说白了就是靠名家的名头给自己扬名立万,所以双方在利益的趋势下一拍即合,形成了目前这样的现状。


秦腔须生

对于评委重要的是评委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学术素质。评委的结构,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被人们认可,对于演员的评价关键取决于评委,再合乎规定的前提下,需要评委抱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执行,如果做不到公正,公平就无从谈起,没有评委的公正,就没有评价的公正。

作为戏曲评委,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戏曲是传统艺术,所以不但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还要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必须要懂得乐理知识,所以不是一般人都能做戏曲评委,不过戏曲评委还是比那些选秀节目的评委专业了,特别是“秦之声”栏目的评委还算相当不错的评委,不是名人都可以当评委,也不一定是评委都是名人了,最主要的是在点评中能说到演员和戏迷心坎里的,就算好评委。

现在秦之声栏目的评委基本都说优点,很少甚至不说缺点,这样对于演员的发展是不利的,评委不说现实中就很少有人说了,演员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样的点评其实是对演员不负责任的。

总体我感觉,这些评委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肯定有吐槽的,无论谁在那个位置,总有说这说那的人,众口难调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还有谁能列举几个很好的戏曲评委,我们共同看看是如何点评的。


金砖玉瓦

秦之声评委大多数名付其实,如雷开元,卫赞成,杨荣荣,徐松林等点评入木三分,切中要害。又如王荣华,张武宏就有点太不专业了,点评往往只谈皮毛,谈不到要害,胡弄人,只能说明自己就不专业,别在误人之弟了。再者,甘肃选手普遍比陕西选手敬业,演艺扎实认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