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小麥有可能減產嗎?

夏天133200356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最近去農村莊稼地裡看了一眼,小麥長的都不錯,雖然前幾天全國大範圍降溫,但是對小麥的影響不大,只要後期管理得當,和往年收益差不多。

穀雨到了,大幅度降溫的可能性小多了。隨著氣溫升高,對於小麥的田間管理也得跟上才行,在農村的朋友。可以去地裡看看需要灌溉了嗎?需要的話,在抽穗期一定不能耽誤。補充充裕的水分。


到麥子地裡看看有沒有生些蚜蟲,膩蟲子等,不要吝嗇,該打藥的要去打藥,人勤地不賴,只要你用心了,田地才能給你回饋豐收。

看看小麥的葉子顏色,就像人一樣,發黃了,沒光澤了,就得考慮缺肥料嗎,可以適當的撒些化肥,提高一下土地的肥力,也能為豐收提供一些可能性。


剩下的就交給天氣吧,只要風調雨順,或者人工灌溉,小麥今年收成還可以,安心工作,到時候回家來收麥子就行了。


最三農

筆者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天氣因素將成為2018年小麥是否減產的主要決定因素!

據瞭解,今年主產區新麥產量和質量或將面臨不利天氣的考驗。近日央視報道,今年我國小麥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其中條鏽病在江漢、西南、西北麥區嚴重發生,為歷史罕見。

在筆者所在的河南省,一些小麥產糧大縣——延津縣和滑縣,不少小麥在清明節前後遭受了倒春寒,出現了不少“啞巴穗”的情況,對當地的小麥產量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

天氣困擾我國小麥產量豐收與否!

但是,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21%和74%,與前一週相比,一類苗增加1%,二類苗減少3%,小麥長勢整體仍屬較好。

現在已經是5月3日了,距離新麥大規模上市已不足1個月時間,此階段小麥市場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不同,既經受著當前小麥市場供給不斷增加的壓力,也面臨著新麥上市預期的壓力。

新麥上市壓力預期偏重

按照常規,5月份小麥市場相對敏感,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言,新季小麥生長進入產量和質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天氣變化對市場的影響將更加明顯;

另一方面,主產區新麥上市指日可待,市場心理容易發生波動,用糧企業對小麥的採購會相對謹慎。

此前筆者就提醒過大家,有不少業內人士建議大家,儘可能避免在新糧上市後集中售糧。可以在糧庫開收後賣糧,或者推至8月中下旬至9月初以及元旦前後。

由此可見,今年新糧上市的壓力或較往年偏重。

不管小麥豐收與否,今年的小麥市場都不會是那麼順利。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03


糧油市場報

因為,“三個不同”品種不同,施肥不同,管理不同,在同樣的天氣下,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增產是少數,減產的是少數,普普通通的是大多數。

第一,小麥增產的有利因素

小麥增產的最有力因素是:多年的兩茬作物秸稈還田,土壤有機質的不斷提高,這是糧食得以穩定增產的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和你施的什麼肥,關係不大;和你種植的什麼高產品種,也關係不大【好的品種,就看抗性;沒有良好的綜合抗性,都不是真正的好品種!】

第二,小麥的減產因素

1,凍害。整體上小麥的抗凍能力不錯,雖然河南省部分小麥品種遭受凍害,以及外省的“河南品種”也有凍害,但是,面積放在全國來看,影響不會太大。——但是,河南的育種人,應該清醒了,為啥別的品種不凍害,你家品種受凍害?

2,“爛根”的幾種土傳病害。前面說到,小麥玉米的多年秸稈還田增加了有機質提高了產量,但是“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多年的病菌積累,田間的“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紋枯病”等土傳病害有加重的趨勢。——當然,這個也和種田者的科技素質成反比,科技水平高的人,就明顯病害輕或者無病害,長勢黑又綠。

3,倒伏。倒伏每年都有發生。主要原因是播種量大造成的。其次是品種不抗倒伏,再次是沒有噴施控旺劑。

總之,小麥一季,8大危害:病蟲旱鹼,凍熱倒衰!——產量高低,最關鍵取決於兩點!一是品種的綜合抗性好,二是種植者的科技素質高,懂得“智慧用肥”和“一噴八防”1—2次。


十星科技

今年小麥有可能減產嗎?農村農民萬歲只能這樣回答你,不知道樓主是那裡的,在我們大中原,二0一八年小麥或是大豐收。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區與各地區的種植放法不同。特別今年對小麥的種植,墒情一直都很好,基本都是出全苗,特別在二0一八年農曆正月十五,下了一場大雪。正應了老百姓那句話。雪打燈,好收成。也叫瑞雪兆豐年。那真是國泰民安。正月十五這場雪,老農民該追施化肥的都追施了化肥。對今年小麥的大豐收老百姓放了一百二十個心。



隨說清明節氣溫下降了幾度。只不過三天兩天就過去了,並且在清明節前後這幾天下了過犁雨。真是順應了民意。現在的小麥長勢旺盛,一排欣欣向榮的累象。


今天是二0一八年三月初五,也就是二十四節的一個節日穀雨。天氣預報今天夜裡小到中雨。作為一個農村老農,我只能說穀雨過後,千萬不能追施化肥。誰追施化肥誰抓瞎。你的麥苗黃只是你前期沒管理好。

作為一個農村老農,我只能說,只要提倡穀雨後對小麥追施化肥的,我以為是洋專家。對小麥而言,穀雨後小麥正在撥節期,小麥只要不生長芽蟲好孽蟲。無論化肥和農藥都不能亂用。就連除草劑和矮壯素都不能嗊施。用一次小麥的收成都會成少一成。


穀雨後施肥不是小麥旺長,而是對小麥轟壤。穀雨後澆水小麥杆折斷態別嚴重。穀雨後打除草劑小麥葉發黃造成枯萎。穀雨後噴施矮壯素造成揚花推遲減產。農村農民萬歲以為農村老輩人實踐出來的,那才叫真,那才叫科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謝謝!


農村農民話三農

2018年的小麥有可能減產。原因分析如下:



一、2018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已出,略低於2017年

2017年10月25日,發改委已經出臺了通知,明確了2018年生產的小麥(三等)的最低收購價格,每50公斤115元,略低於2017年的118元。不得不說,這會影響到小麥種植大戶的積極性,從而調整種植結構。



二、農業結構大調整,推進土豆主糧化

《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明確提到力爭到2020年調減水稻種植面積1000萬畝,適當調整玉米,小麥的種植面積。同時,也明確提到,土豆的主食消費要在2020年佔到總消費量的30%以上。說白了,就是要讓玉米,水稻和小麥騰出地來,用於種植土豆,增加土豆的種植面積,推進土豆的主糧化。雖然,沒有直接說明要減少小麥的種植面積,但是此消彼長,小麥種植面積也會受到影響。



三、2018年小麥赤黴病爆發較為嚴重

小麥赤黴病會影響到小麥的品質,如果小麥感染赤黴病的病麥率含量達到4%以上,小麥就會失去商品價值。據瞭解,2017年僅河南、安徽等地赤黴病的發生面積就達到5500萬畝,造成極大損失。而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預測,2018年小麥赤黴病發生面積達到1億畝。


有點意思的事兒

關於今年小麥增產還是減產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問,現在還沒到收穫的季節,怎麼就知道最終的產量呢?其實,如果是經常種植小麥的朋友,都有經驗,從小麥中後期的生長情況,基本就可以判斷,這一季的小麥是增是減還是保持往年的產量。

說回今年的小麥情況,先說下我們這邊,我家今年種植了4畝地的小麥,長勢還不錯,除草劑是年前打的,然後剛過完年澆了一遍水,追施了一遍尿素,前幾天又打了一遍“一噴三防”的藥劑,長勢屬於正常,什麼是正常,也就是和往年情況差不多,一畝地收1000斤左右(70%都賣掉,留30%換面吃)。

不過,這兩天看大家的一些留言問題,很多朋友都在反應一個情況:今年的小麥不出穗(出現這種情況的朋友多不多,多的話,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用白話說,小麥結穗多,產量才有保證,現在的情況是不出穗或者是少出穗,那減產是一定的了。

導致小麥不出穗的情況,情況有多種,比如凍害、病害、蟲害、乾旱、藥害等,關於上述原因,具體的本篇文章就不再詳細介紹了,小幫手前面的文章,每個點都有講到,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查看。

另外,除了不結穗之外,就是小麥赤黴病的發生,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小麥赤黴病被稱為“小麥中的癌症”,一旦感染,輕則減產,重則絕收,一般的措施都是提前預防,至於那些沒有預防被感染的地塊,避免不了減產了。

不過,除了上述2種情況以外,大多數朋友都說,今年的小麥長勢還不錯,產量應該和往年差不多,但是小麥收購價格不太高,這個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

其實,小幫手要給大家說的是,在價格方面,我們個人是干預不了的,只有提高產量,我們農民朋友的收益才會有所增加,而對於那些因感染病害或者不出穗導致的減產情況,今年發生了就讓它發生吧,要吸取教訓,在往後種植的過程中避免掉,這事吃虧一次就夠了,不要再出現第二次,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最後問下種植冬小麥的朋友,今年你家的小麥長勢如何?預估下,畝產能達多少斤?


農民的小幫手

今年我們邯鄲地區小麥減產已成定局,原因很多,一是去年湊雨突擊播種,實際上墒土水分不足,播的深一些的小麥根紮在了乾土上,雖說有的澆了冬水,可一冬天沒下一點雪,旱的受到很大影響。再一個是清明突然降溫,雖說判不準後果如何,但絕對有害無利,而且很不利。第三點是土壤有害菌來勢兇猛,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交叉感染,農民反映死苗爛根情況很普遍,比往年要嚴重的多。據天氣預報過幾天有大雨,這場雨使空氣溼度大增,會讓旱地早出穗的麥子暴發赤黴病,所以從目前看不利因素太多,真應了那句老話,種在人,收在天,聽天由命吧。


就半工半農

2017年,我國小麥生產獲得了恢復性增產,對比2016年、2015年的產區遭受不利天氣導致的局部減產減質,2017年的產量和品質確實是雙增的。根據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全國小麥產量12977.4萬噸,比2016年增加92.4萬噸。而2018年的小麥生產能否繼續豐收呢?

首先,從播種面積來看,綜合調研情況和各方面的數據,

預計全國冬小麥播種面積約3.33億畝,較上年度減少約100萬畝。總的小麥播種面積約在3.6億畝。

其次,從當前長勢來看,雖然去年秋播期間受連續降雨影響,部分地區小麥播種推遲,晚播麥面積增加,但開春後,國內小麥苗情迅速轉化升級,長勢好於預期,特別是清明後產區大範圍降雨有利於小麥生長髮育,為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截至4月中旬,西北地區、華北、黃淮東部、江淮北部冬小麥處於拔節和孕穗期;黃淮西部、江淮南部、江漢大部處於抽穗開花期;西南地區大部處於開花和乳熟期,雲南部分地區已成熟。根據農情調度顯示,截至4月20日,全國冬小麥整體長勢較好,其中,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20%、77%,與前一週相比一類苗增加1%、二類苗減少2%。主產省一類苗比例分析結果顯示,河北、江蘇高於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四川與上年和近五年持平,新疆低於上年高於近五年同期,山東、河南、山西低於上年和近五年同期。

再次,從當前各地的長勢來看,清明前後的降雨在緩解部分地區旱情的同時,大幅度的降溫也對局部地區小麥生長造成了嚴重影響,突出反映在部分品種出現不抽穗情況,或者穗內無籽,可能將導致當地出現減產甚至絕收。初步瞭解,河南出現的面積相對較多,山東、山西、陝西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具體的發展還要繼續觀察,不能就此就能夠得出今年全國小麥減產的結論。

最後,從近些年小麥的產量變化影響因素看,在播種面積基本穩定或者穩定略減的趨勢下,小麥作為生長季節最長的作物,從旱情上來看,基本對總產量沒啥大的影響,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的,主要來自於赤黴病的發生,和收穫期間的連陰雨天氣。近期主產區的降雨天氣,對小麥赤黴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目前的長勢來看,判斷2018年小麥是不是減產,還是應該看後期赤黴病發生程度和收穫期間的天氣情況。


糧小咖

2018年小麥有可能減產嗎?

說好聽的誰都會,但我們還是需要面對現實,2018年將是近幾年中小麥減產幅度比較明顯的一年。原因我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氣候溫度偏低


去年冬季的氣溫普遍都比較低,而且黃淮北片區以北可以說整個冬天沒有降雪,使得小麥越冬條件惡化,小麥凍害發生比前幾年都嚴重,有些麥田出現死苗現象。

【2】4月份的降雪降溫


4月份,受強降溫天氣影響,山東,河南,陝西,安徽等,在小麥生長處於拔節期至孕穂期,受到強降溫影響,造成麥子“禿尖”和光桿。最終造成穗粒的減少而降低產量。

【3】小麥品種的選擇


新農村二代

今年小麥增產還是減產,地域不同說法各異,普通老百姓看事比較直觀,轉家喜歡用數據對比,總之說法不統一。

但根據筆者近來在本地的走訪調查看,可以明確的說,今年小麥100%的減產,而且減產還相當嚴重,無論是長勢和畝基數與往年相差甚遠,肥料沒少用,各種投資一樣不少,估計產量也就往年的五成左右,有的地塊可能還少。

造成今年小麥減產的原因很多,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天氣異常,立春後氣溫與往年偏高,加之冷空氣頻繁,小麥無法適應天氣劇裂的溫差變化。

二,經過多年來秸稈還田,土壤疏鬆含水差,抗凍能力明顯溺,加之去年冬季無有效降水,小麥根系生長緩慢,返青後溺苗現象普遍存在,苗齊苗壯是豐產的基礎,象今年這種情況,後期補救效甚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