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在西方的文學或藝術作品中,似乎隨處可見聖母的影子。聖母,也就是聖母瑪利亞,是基督教《聖經》新約和伊斯蘭教《古蘭經》裡耶穌的生母。天主教紀念的正是聖母瑪利亞。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聖母的形象在歐洲如此流行,特別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呢?下面讓小新給各位說說。


在文藝復興之前的“黑暗時期”,也就是中世紀,那時的政權全被教會所把持,民主被壓抑,無人性,也由此而產生了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從而拯救了整個西方,大至拯救了整個世界。中世紀的聖母像通常刻畫的都是一位面容蒼白,身材消瘦的女性,兩手僵硬地抄在胸前,抱著那位大智慧的聖者基督。即使是懷抱嬰兒,她也從未露出過一絲笑容。也許在初期的教義上,認為聖母既然貴而為神,就不應有人所具有的感情,要以自己的冷漠來顯示一種至高無上的身份。從聖母像的刻畫,我們就能隱隱感覺出中世紀時宗教力量的沉重和壓抑。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直到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始,聖母像的刻畫才有了改觀。文藝復興實際上是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傳播人文主義精神,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於是受古希臘“人神同行”思想的影響,大師們開始創造出美麗溫柔豐滿的聖母的形象。人們開始把人間的溫情注入其中,把母愛注入其中,,所有人很快接受了這一新形象。從此聖母像刻畫大都是一位溫情脈脈、充滿母愛的美麗女性。聖母像的慈祥,美麗,像人不像神,表現了人性的美好,完全符合了當時的人文精神。就這樣聖母像在文藝復興時期廣為流行,成為藝術家們最好的題材。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聖母子,拉斐爾

提香是西方油畫之父,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畫家之一,兼工肖像、風景及神話、宗教主題繪畫。他有一幅著名的代表作《聖母昇天》就是刻畫聖母與宗教的。畫中上帝與小天使美妙的弧度構成一個圓,而聖母正好位於圓的中心,上帝與聖徒的兩股力量即交匯於此,從而整個畫面充滿了戲劇性的衝突又兼具理想化的和諧。在聖母身上,大地、肉體與生命的起源獲得了勝利,我們再也看不到一絲禁慾主義的影子。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聖母昇天》

但拉斐爾創造出的聖母形象最為經典,他創造出的聖母形象已經超越了提香,漸漸成為後代人心目中的標準。許多藝術家在繪製聖母像的時候,都有受到拉斐爾的影響。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西斯廷聖母》,拉斐爾

在這次的《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展中也呈現了多位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所創造的聖母像。快跟著小新一起來看看吧!


多梅尼科·阿爾法尼所創作的《聖家族與聖安娜》就與拉斐爾創作的聖母形象有關。這幅畫描繪了小耶穌全家,外祖父母和小聖約翰。整幅畫作中的人物,都面帶笑祝福,外祖父拿著石榴正在逗趣小孩,展現出一家其樂融融的場景。其實阿爾法尼是在摯友拉斐爾的指導下創作的這幅作品。拉斐爾從羅馬寄給了阿爾法尼關於人物比例的素描,阿爾法尼據此創作,因此這幅作品中或多或少會有拉斐爾所作的聖母像風格的影子。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聖家族與聖安娜》

而米凱萊·迪·裡多爾福·德爾·基爾蘭達約創作的《聖母子與小聖約翰》展現了身處自然風景中的瑪利亞、小耶穌和小聖約翰。畫面中的所有人物都溫柔地注視著聖母瑪利亞懷中的小耶穌。它不僅吸收了拉斐爾的風格,還綜合了米開朗琪羅的風格。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聖母子與小聖約翰》

這幅《聖母子》是弗朗切斯科·莫羅內最為精美的作品之一,看似是背景的自然風景其實有著重要的作用,體現出宗教空間的感覺。這也隱約之間透露出達·芬奇對其藝術風格的影響。

走出“黑暗時期”,為何文藝復興時期如此盛行聖母像?

《聖母子》,弗朗切斯科·莫羅內

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所創造出的聖母像作品數不勝數,也基本都是向大眾展示聖母慈祥、美麗、充滿母愛的形象。但其實每個藝術家所創作出的聖母,都有其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想要了解欣賞更多風格的聖母像,盡在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