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裡的“鄰韻通押”是什麼意思?

暮色森林985


一、當下的鄰韻通押源自舊韻格律中的“借韻”格,其本質是對“借韻”的謬解及誤用。

何為借韻?無論是在新韻還是在舊韻的語境下進行描述,“借韻”都是在相鄰或近似的韻部中借字作為韻腳的意思。(新韻指《中華新韻》;舊韻指《平水韻》;下同)

首先,詩用舊韻時才會出現借韻的情況,新韻極為少見。因為新韻的韻部比較寬泛,一個韻部動輒幾百上千字,如果這都不夠一首詩押的(一首格律詩才幾句話,是要上天還是要寫火星史詩?),新韻的韻腳,即便想借也是借無可借了吧?

借韻在唐宋之格律中還算是一種常格,並不少見。其中的主要格式分為“孤雁出、入群格”與“飛雁出、入群格”。前者所借的韻放在首句尾,其餘韻腳一韻到底;後者借來的韻放在末句尾,之前的韻腳要嚴守另一韻部;孤雁格為主流,飛雁格次之;可借鄰韻,亦可借別韻。舉例: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中:上平一東;濃、鍾、峰、松:上平二冬。

元稹《故行宮》:

寥落故行宮,(東韻)

宮花寂寞紅。(東韻)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冬韻)



此外還有“進退格”(隔句押一韻,用兩鄰韻)、“葫蘆格”(前二、後四各一韻,用兩鄰韻)、“軲轆格”(每兩句一韻,用兩鄰韻),這三格在當時屬於試驗體,所作不多。流傳到當下就變成了文字遊戲愛好者和舊韻炫技者用來搏取機巧吆喝的手段了。不是嗎?舊韻的韻部本就不寬,選字已是不易,還弄些小玩意兒跳來跳去又出又進的,還嫌韻部不夠窄怎地?從試驗體,到邊緣體,再到遊戲體,就是這後三格沒有形成主流的直接原因。

除上述三格試驗體還存有十數首古例,再加上常見兩格“孤雁入群格和飛雁出群格”之外,當下所謂的“鄰韻通押”都不能叫借韻,而是出韻(也稱落韻),是失律。這不是我說的,古有宋、明、清詩解,近有王力。

二、鄰韻通押屬於不同韻典間的混用。

咱們可以看看舊韻的鄰韻是如何劃分的(所謂的鄰韻通押者寶典):①東、冬。②江、陽。③支、微、齊、灰(半)。④魚、虞。⑤佳、灰(半)。⑥真、文、元(半)。⑦寒、刪、先、元(半)。⑧蕭、餚、豪。⑨庚、青、蒸。⑩覃、鹽、鹹。只有歌、麻、尤、侵這四個韻部是單獨使用的,沒有鄰韻。

除了仄聲部和入聲部,這般通押下去,其實正好押出了一部《詞林正韻》的十四個平聲韻部,而且是《詞林正韻》的所有平聲部。



通押成這般模樣,誰能自證得清寫的格律詩押了《平水韻》還是《詞林正韻》?拿幾首“借韻古例”出來大肆宣揚通押的,都是浮於表面者,詩詞韻書大概都是白讀了,人云亦云,並未去真正做過更進一步的研究,經不起細工推敲。

還有那些“畢生通押粉”,想必是根本不懂《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之間的區別。古今格律詩,哪一個是用《詞林正韻》來入韻的?嗯,蘇東坡或許能算上一位,但咱有蘇軾的高度嗎?或者咱有大小李、杜那般敢於無視格律的才氣嗎?沒有,還是老實回到基點默默耕耘吧,莫要強詞奪理。更不要把自己放在“歷史和發展”的高度上,把謬解說成是為格律詩的韻部拓展事業作大膽嘗試和無私貢獻。視古人之規為“陋規”?視《新韻》如無韻物嗎?



連《量子力學理論》和《廣義相對論》至今還無法統一,就算《弦論》到現在也還是處於摸索和論證階段,不及百年的標準宇宙模型還有待發現新粒子去加以完善,這倒好,一個通押就全踩了。(嗯?貌似扯遠了,牽回來接著說~)

在此格外要奉勸新近入門的朋友,千萬別拿“老幹部體”當回事,誤人誤己。一撮平時詞彙積累不夠,一到寫詩時就詞窮的人,鄰韻通押就是這類擁躉的託辭罷了,不必當做金科玉律,也別受薰陶誤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夯實基礎才是王道。

三、鄰韻通押既是疑古也是否今。

Why?

看官,還沒看明白嗎。如此這般通押下去還講什麼《平水韻》、《詞林正韻》和《中華新韻》?一步橫跨三部韻典。居然還在那裡指點別人:“古今不能混用”!咱還是乾脆都用新韻得了,如此咬著舊韻不放是故作清高,還是表示比別人多會了一部平水韻?(哦,還有半部詞林正韻)

另外“古為今用”這句怎麼解釋也解釋不成“古為己用”吧?自個兒怎麼得勁就怎麼用,還分新韻舊韻幹嘛?什麼《平水韻》又《詞林正韻》的,大家也都別在那露怯了,一個《中華新韻》全部梭哈了。結果還說什麼“我這是舊韻,鄰韻通押懂嗎?”對不起才疏學淺,真沒看懂,這是在否定舊韻的文化意義,還是在懷疑普通話的文學地位?

“古今通轉”也不是這麼玩兒的吧?新舊韻部能合在一起的字多了去了,古今都無疑義的字,通用便是通用,跨典跨部跨古今“通押”算是怎麼個一回事?“古今通轉”說的是,古今能保持一致的,可以通用無須多言,而不是說不同韻部之間可以通押,鄰近韻部也不行;更別說多部韻典古今混用了!

最後,真正的實錘來了——

大談鄰韻通押的朋友,知道《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是怎麼來的嗎?我可以準你現在就去查《切韻》、《集韻》以及《廣韻》這些中古韻書。看看那麼多的韻部是怎麼劃分出來的。



先分清“古音構擬”和現實發聲之間的區別,然後大膽的切,切完之後再告訴我,究竟哪些解音構字告訴了你它們是可以押成現在這“十四通押部”的?通押的根據,是與古韻一脈相承過來的,還是更靠近新語言的韻部劃分?

用舊韻進行格律詩創作,既然都詞窮到了不忌鄰韻通押的地步了,為什麼不去直接使用新韻?為什麼還要一再模糊舊韻的真實定義?“鄰韻通押”是古今格律詩的最大笑話之一,沒有之二!不服來辯,我自冷眼圍觀,呲牙微笑以待,呵呵。


薩小刀

“鄰韻通押”是押韻詩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但一般都是爭對於唐格律詩來說的。而這個“鄰韻”只是在古韻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平水韻”中才有的現象,而在中華新韻十四韻中是不存在的,因為新韻把鄰韻部合在一處了。

那麼“平水韻”是什麼?

它的全稱叫《平水新刊韻略》,是金朝江北平水人劉淵著的。它的前身是北宋時期的《廣韻》,《廣韻》的前身是由唐朝的《唐韻》來的,《唐韻》的前身是隋朝陸法言的《切韻》。

為什麼不同朝代的詩韻書不同呢?

因為各個朝代的語言是由所變化的,就像我們今天講的普通話不可能和古時候一樣。所以根據語言的不同就要對原先前朝的韻書也要修改,就是我們今天的《中華新韻十四韻部》也是有依據的。

最初的《平水韻》是成107韻部,後來元初陰時夫著《韻府群玉》是106韻的版本的“平水韻”。明代以後,文人都沿用106韻部,

在清代康熙年間,皇家也編修韻書,因為當時士子進考場作試帖詩,要詩韻。必須統一的詩韻。於是把“平水韻”根據當時情況稍微又修改編著成冊,叫《佩文詩韻》作為清代科舉用的官方韻書。

實際上我們現在用的古韻“平水韻”就是這部康熙年間的修訂本。

這本“平水韻”共共106韻10235字,分平上去入四聲。

押韻有了,那麼鄰韻又是什麼呢?

像著名學者王力也說:所謂鄰韻,即指韻音相近者。比如“因”“恩”的韻母是不是很像,這就形成鄰韻,像鄰居一樣。

下面將“平水韻”允許鄰韻通押的歸納一下,如下:

第一類: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第二類: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第三類;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齊芰,去聲寘未霽。第四類;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第五類: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第六類,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願半。第七類,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願半。第八類,平聲蕭餚豪,上聲篠巧皓,去聲嘯效號。第九類,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第十類,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禡。第十一類,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第十二類,平聲蒸。第十三類,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第十四類,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五類,平聲覃鹽鹹,上聲感儉豏,去聲勘豔陷。

入聲可分為八類第一類,屋沃。第二類,覺藥。第三類,質物及月半。第四類,曷黠屑及月半。第五類,陌錫。第七類,緝。第八類,合葉洽。注意;在歸併為若干大類以後,仍舊有七個韻是獨用的,這七個韻是;歌 麻 蒸 尤 侵 職 緝

要是再要深究下去,這裡恐怕是一時半會兒說不完的。


怪譚先生

這個問題提的有點偏差,格律詩講究的是一韻獨用,不存在鄰韻通押的現象。只有在寫古體詩和填詞的時候可以押鄰韻。

看來題主對詩詞格律知識的瞭解很有限。如果想學習詩詞創作,建議你買一些有關這方面知識的書籍。比如王力著的《詩詞格律》。


簡單普及一下關於格律詩的知識:

一,字數。

七律每句七字,八句共五十六個字。

七絕每句七字,四句二十八個字。

五律每句五字,八句四十字。

五絕每句五字,四句二十字。

二,韻

平韻,偶句押韻,首句或入韻或不入韻。一韻到底。

三,平仄

幾乎字字講究平仄,每種格式都有一定的格律。以七律為例,就有四種格式,分別是:

①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仄起入韻(這裡的入韻是指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平起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律所具有的四種形式。五律,七絕,五絕也各有這樣四種形式。(詳情可參照格律書)

四對仗

律句要求頸聯和頷聯必須對仗,並且必須是粘對。長律除了首聯和尾聯也都需要對仗。否則就出了律詩的範疇,只能算古體詩了。

在這裡就簡單介紹這些,如有意學習古詩詞的朋友可選擇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書系統的學習。


用戶95548567742

格律詩分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廣議詩詞也屬格律詩。五言七言律詩韻部不得混用,如混用就是落韻。也就是我們口頭上說的打油詩。這些打油詩放在今天的中華新韻上,韻部都能是同韻,界於新舊漢字的讀音不同,這些詩也可能會出現出律現象。寫詩時千萬注意這點。(特殊標註的“孤雁出、入群格”與“飛雁出、入群格”。一些寫作允許外)

格律詩詞,它的用韻接近中華新韻。一般平仄互轉格詩詞,可一韻到底,也可上,下片分開押韻。切記上片,和下片,不同韻時押韻之字的韻不得混用。一些古人的詩詞中的範例或多或少的有些錯誤。閱讀應該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