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鱼破坏堤坝貌似已经泛滥成灾,作为入侵物种为何没人敢吃?

健啖客

清道夫不是不能吃,是没有找到做来好吃的方法。就像中国家鱼泛滥美国,大闸蟹横行德国一样道理。



清道夫本来是观赏鱼,品种也很多。但在原产地的南美,主要还是用来吃的物种。可见,清道夫可以吃,做得对路,一定是美味。

因为清道夫的生活习性,在南方很多地方已经泛滥成灾,威胁其他物种,当地人还拿它没办法。又不能像美国人那样,动辄要搞个大预算来消灭外来物种,可是中国家鱼一点不怕,你那点电网毒药什么的,怎么也比不上吃货一张嘴。


小龙虾当初也很可怕,繁殖极快,还背负着日本人用来消灭腐尸的恶名。再说看着个大色艳,其实真的没有什么肉,还不是把它吃得养都来不及?

普济这里提供三个食谱,推广开来,估计到明年的今天,清道夫就极有可能一鱼难求了。

⒈椒盐鱼块。清道夫宰杀,扒皮去骨取肉,料酒葱姜腌制20分钟,挂糊油炸金黄,起锅撒椒盐。美味无敌!

⒉蒜茸鱼肉。如前办法,鱼肉装碟,覆盖蒜茸,浇生抽,蒸锅5分钟。拿出撒葱花,浇淋热油。也是美味无敌!

⒊鱼羹。清道夫宰杀去肠肚,整体蒸5分钟,拿出取鱼肉。烧开高汤,调好味道,放进鱼肉,勾薄欠,现磨胡椒粉,香菜点缀,装盆成菜。还是美味无敌!

需要提示的是,清道夫最小要半斤以上,越大越好,小鱼苗就不要捉来吃了,否则不到一年就有绝种可能。到那时别说讨厌了,想吃都吃不到。


普济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对付生物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国人去吃!像美国牛蛙、非洲鲫、小龙虾、白玉蜗牛等等危害较大的物种,便是活生生被中国人吃成时尚潮流的代表。然无独有偶,在生物入侵名单上,竟还有两样至今还未登上中国人餐桌的物种——巴西龟和清道夫。

巴西龟性情凶猛,具强肉食性和攻击性。在昆明圆通寺的放生池内,数百年来养殖着人们前来放养的各类珍稀龟种。可据说后来有几位无知的老太太往里面投放了几只巴西龟进去后,不到数年,以前的珍稀龟种几乎死了,只剩下巴西龟在池里活着。但巴西龟对生存资源掠夺的凶猛,还不如它泛滥的繁衍能力来得可怕。当巴西龟在一个区域数量过多,本地龟类很可能会找不到同种龟交配而选择和巴西龟交配,这样持续下去,本土龟类的遗传结构不断改变,那中国的本土草根龟种也就越来越稀少,甚至被灭种了。

既然巴西龟数量如此庞大,为什么大家却不试着用巴西龟下菜呢?其实过去的确有人做过尝试,我见过有餐厅曾试着以巴西龟做菜,但是味道太过于腥涩,而且肉质不太好,从此大家也就放弃了。

而兢兢业业地清洗鱼缸赃物的清道夫,看起来肉身肥厚的它,为何无人敢去尝试呢?

清道夫又名为“琵琶鱼”,别看它平时在鱼缸里半天不动,殊不知,它的进食习惯是让许多淡水鱼断子绝孙的危险行径。因为清道夫会把产在石头上的鱼卵吃得干干净净,所以有它泛滥的地方,也就加大了其他物种被灭绝的危险。而且,清道夫生命力顽强,水水温太冷太热或者水质差,对它影响极小。碰上没东西吃的时候,它也能熬上几天,一旦看到食物便会不顾一切地狂吃。

我也一度奇怪,清道夫看起来颇像黄骨鱼,为什么却不像黄骨鱼那般风行起来呢?带着这种疑虑,我从川菜师傅以及相关的研究者口中得到的答案。原来,远在清道夫的故乡——亚马逊流域,当地人是会捕捉清道夫做菜的,不过那里的清道夫体型较大,有的甚至粗得就像人的手臂!

若是以这类鱼种作为经济肉食鱼类,倒也不怕。但在国内泛滥最多的却是小型的清道夫,它们鱼刺特别多、鱼肉很少,而且非常致命一点是它们有着强烈的土腥味跟腥臭味。据说四川曾有不少人尝试过烹饪清道夫,但重口味的酱料也无法扭转清道夫的命运,只好全都放弃了。毕竟,本土就已经有那么多上好的土鲶鱼黄骨鱼,何必要费心神去打清道夫的主意呢?

少了国人的帮衬,大概清道夫就这样泛滥成灾了,想想也是挺可怕的!


饭醉分子闫涛

清道夫学名甲鲶,又被称之为垃圾鱼,其身体呈半圆筒流线形,并有着一层厚厚的外壳,部分上面还分布有黑褐色花纹。

甲鲶食性十分广,青苔、藻类、鱼食、鱼苗、鱼卵甚至鱼粪便它都吃,正因如此,它又得到了“清道夫”的外号,也有人用它来清理鱼缸、鱼塘。不过由于甲鲶的食量特别大,一旦放生,将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据估计,一只甲鲶一天能吃掉3000到5000枚鱼卵,并且它们繁殖速度也快,雌鱼每次产卵量最高可达3000多枚。如果鱼塘中被人放入几条甲鲶,一两年内家养鱼就会消失殆尽。

甲鲶肉少并且十分腥臭,难以做成食物,而它身上的那层坚硬的外壳,去除都要花好大的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谁愿意做。。。


走近未解之谜

一个字,不好吃!

先来看看外形:

熊爸我养鱼二十多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清道夫,但是它的头、皮肤、背鳍、胸鳍和尾鳍硬邦邦确是事实。

再来看看它的信息:清道夫是甲鲶科下口鲶亚科的多辐翼甲鲶、下口鲶的流通俗名。

甲鲶啊朋友,什么样的鱼鳞鱼皮厚到能称之为“甲”。

多辐则是它背鳍、胸鳍和尾鳍的形象描述,辐条可是很硬扎人的。

再加上其肉少刺多,没有食用价值。

如果非要用吃来消灭掉它的话,那只有从壮阳补肾等方面做文章了。

不过,熊爸认为,该科的热带鱼,还是用做观赏吧,挺好。


婴熊联萌

清道夫鱼是怎样一个物种?

这种鱼属于鲇鱼科,又名垃圾鱼、吸盘鱼、琵琶鱼等,生命力很强,只要有水就能存活。

这种鱼会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故而养鱼爱好者送了它一个清道夫的称号。

原产地是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家,在我国,是外来物种。目前在国内几乎没有天敌,在江河中容易大量繁殖,个别地方出现了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的现象,破坏生态链。

清道夫鱼能吃吗?

在个别勇敢中国吃货们的尝试下,证明清道夫鱼是可以吃的。




但是,只所以给这个鱼起清道夫这么个名字,就是人们觉得这是个吃垃圾的鱼,鱼体內细菌较多,不干净。

而且,这种鱼的肉质比起其它餐桌上常见的鱼类,口感较差,

这是一位吃货做清道夫鱼的感受:清理清道夫鱼的时候真是把我恶心坏了,又黑又臭,这鱼是吃啥长大的,居然能这么脏。洗完还是觉得恶心,用开水又烫了一遍,然后把这大黑鱼下油锅煎了。


这张图是这位吃货做出来的,怎么样?像不像传说中的黑暗科。

最后,这位吃货给出了建议:清道夫是外骨骼鱼,骨头比肉多,营养价值不高,而且腹中有较多细菌,味腥臭,所以不建议食用。

好了,就写这些,吃不吃,自己选择吧!


让飓风吹

这个清道夫泛滥我不了解,作为一个北方人咱说的宽泛点,过了长江它绝对泛滥不起来。至于巴西龟,在野外确实能活下来,甚至活的比本土龟还滋润,不过这个泛滥看你咋说了,我在野外的河里就没见过任何龟类……倒是绕城的一条半人工河确实有人放生,但是别露头,露头必被捉。巴西龟好吃不好吃我不太清楚,但是有种零食叫龟苓膏,按古方是用鹰嘴龟的龟甲做的,不过现在本土龟除了花草喉都是保护动物,工业化生产用的龟甲都是巴西龟的,不然你以为没有工业化养殖的支撑,光靠人们当个宠物一样养,能把价格控制在这么低的水平吗?以后野外见到巴西龟就捞回家玩儿吧,这玩意说挤占本土龟的生存空间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说和本土龟杂交,那基本就是拍脑瓜,到现在我只听说过巴西龟和巴西脸的龟能杂交,生物学分类上巴西龟属于龟亚科,我国本土龟基本都是潮龟亚科的,见面打个野炮倒是有可能,泡妞泡成老公的悲剧故事恐怕是没有。

泼姐镇楼!


山猪老爷

买了条清道夫给七条小鱼鱼作伴,那货什么都不吃,天天吸玻璃,连鱼粑粑都不吃,最后饿的就剩个大脑袋了,最后......苟延残喘了四个月驾鹤西去了....


机会与萝卜

越南人吃,今天还看到了一个视频,他们烤来吃






先下后上污污污

看了好多视频才知道有一种叫清道夫的鱼,经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这种鱼是一种外来物种,原产地在亚马逊河流域,是出国旅游的人看到它能够清洁水体带回来的,后来又放生进入我国的自然界中。由于清道夫生命力很强,它能够适应水质较差的水体,并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也很强。它最大的特点是食性杂,可以食用水中的其他鱼类的所产的鱼卵,对搞水产养殖的人来说是一种隐患,影响鱼类繁殖。

清道夫这种鱼看起来外貌丑陋,实际上也是肉少刺多,其肉质发臭,味道难闻,没有食用价值,因此很少有人食用。


农业志士

清道夫作为一个外来入侵物种不是没人敢吃,而是国人不喜欢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清道夫生活在充满污秽的地方,喜食垃圾其身带有不少病菌。二、清道夫长相怪异,也可以说生得丑陋。三、清道夫身上多刺、少肉且口感不好。四、国人对于清道夫这种外来物种比较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