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管他驢或馬,吃飽了爛肉面再打鑔”。各位知道我是南方人,這句俗語也是到了北方看到一些文學作品才知道的。

最近我閒來無事翻了翻老舍的《茶館》劇本,發現一開頭就提到了爛肉面。這個爛肉面啊,過去在老北京還真是挺神奇的存在。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先說《茶館》裡的爛肉面,老舍先生是這麼寫的“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

老舍先生還特別貼心註釋了,爛肉面是大茶館裡特殊的食品,價錢便宜、做起來快當。後來調解人黃胖子到了也趕緊吩咐,讓準備好爛肉面,這架保證打不起來。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關於爛肉面我最早是聽郭德綱講單口相聲提到的,他說那時候茶館裡常常有位說書先生,有些先生新來沒有什麼主顧,於是就得自己給自己捧捧場。

怎麼捧場好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請些人吃爛肉面。這面便宜費不了多少錢,請來的人也覺得高興,說不定聽一聽以後就能成為老主顧了。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爛肉面其實在古代是窮人打牙祭的產物,主要原料是豬碎肉和麵,有時候合適了也會有牛羊肉、驢肉、狗肉等等。

因為肉都不是整塊的好肉,基本就是邊邊角角的碎肉,所以相對比較便宜。但對於窮人來說,平時吃頓肉也挺不容易的,所以吃爛肉面正好可以解解饞。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不過別想著這是邊角碎肉,做起來調料還是很豐富的。一般說爛肉面裡都要加醬油、料酒、蔥段、薑片、大料、桂皮、幹辣椒等等調料,滋味很豐富。

當然做法並不是都放一起煮啦,而是用“澆頭”的方式。先用各種調料把肉滷煮好,然後再蓋澆到煮好的面上,最後放進放上焯好的油菜。

關於爛肉面也有一段特別詳細的“點菜技巧”:到了茶館要完面,夥計就得問您要懶滷、渾滷,還是扣滷、清滷?一張嘴就知道您是不是老北京人。渾滷簡單,就是正常加滷。而懶滷是不要汁淨要爛肉(剔骨肉),再要一碗炸醬。清滷是不加澱粉,用醬油代替。扣滷則是少要滷汁,多撈乾的,吃的稍淡一些。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其實爛肉面的做法跟現在很多面都很像,比如說臊子面;還有像南方很愛吃米線呀,也是經常提前做好一些澆頭,然後米線煮熟了再澆上。

而且現在如果想吃爛肉面的話,也可以把豬肉剁碎了做來吃。跟幹辣椒煸炒之後的碎肉再加上料酒、蔥段、薑片、桂皮等煮開,就能做成滋味鮮美的爛肉澆頭了。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因為爛肉本身就很碎,加入調料之後十分入味。不僅僅是窮人用來打牙祭很開心,就是普通人熱騰騰地吃上一碗爛肉面,也會覺得超級滿足。

所以不管是老舍先生寫茶館裡解決糾紛,還是郭德綱聊起說書先生約人捧場,都把爛肉面當做了非常重要的“社交橋樑”,果然是沒有吃解決不了的難題吶。

從老舍《茶館》到郭德綱單口相聲,老北京的爛肉面彷彿有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