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知道F1這個名字,也知道F1裡面的賽車跟小時候玩的四驅車的玩具差不多的造型,但是F1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F1這個名字,也知道F1裡面的賽車跟小時候玩的四驅車的玩具差不多的造型,但是F1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簡稱F1,是由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舉辦的最高等級的年度系列場地賽車比賽,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賽車比賽,與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並稱為“世界三大體育盛事”。

但是細心的賽車迷可能會發現,這個規模盛大,等級這麼高的賽事幾乎沒有中國人的面孔出現在賽場上,基本都是歐美國家的參賽選手。

這是為什麼呢?是中國不重視這項賽事?還是13億中國人沒有一個能參賽的人呢?其實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F1賽事在國外相當受歡迎,每年的收視率高達600億人次,很多外國家庭從小就培養孩子這方面的特長。

但是之所以在國內很難培養出一個合格的F1賽車手原因可以簡單歸納為三個:天賦、錢、環境!

首先F1賽車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體能由於常人,還要有一顆冷靜沉著的大腦,F1賽車的比賽平均速度一般在200km/h--260km/h之間,直道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80km/h。一般的高鐵時速也基本就是300km/h左右。F1賽車即使在最慢的彎道速度也會維持在80km/h左右,因此賽車手必須要有強壯的身體來抵抗強大的離心力!

此外在過彎時強大橫向離心力,會讓體內血液流向單邊,但此時車手仍需有冷靜的思考才能面對下一個彎道。而起跑時心跳高達每分鐘190下,比賽過程中的心跳都在160下,因此賽車手的心肺功能必須異於常人的強壯。

駕駛艙內的溫度就可高達攝氏50~60度,雖然不斷補充水分,但將近2個小時的比賽下來身體脂肪的消耗及脫水總和將超過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樣大量脫水的情況會造成休克,而F1車手在下車後卻還能談笑風生。

F1賽車手的培養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而且基本都是從小培養,還要參加各種初級賽事來拿到F1的超級駕照才能參加萬眾矚目的F1賽事。而國內雖然有錢人很多,但是從小就願意培養孩子從事F1賽車的家庭確實寥寥無幾。而且國內的汽車產業也相對國外比較落後,賽事水平也偏低。所以並不是中國人沒有開F1的天賦。而是缺少大環境和經濟的支持。

而近些年出現的一位中國F1賽車手——馬青驊也是受到了廣大F1賽車迷的關注。從小父親就發現了他的賽車天賦,並加以培養。17歲時就在歐洲賽車場征戰,21歲站上了F3賽事的領獎臺,這是第一次出現中國人的面孔!25歲就成為了世界上首位進入F1的中國籍車手。


“賽車場是一個特別現實的地方,想要贏得掌聲和尊重只能靠實力說話。”馬青驊說。馬青驊的朋友告訴記者:“過去國際上一直覺得中國車手很弱,小馬希望有一天能通過他,讓世界看到中國賽車手的能力。”

作為第一位中國籍F1賽車手,馬青驊表示,“除了開心,最大的感受是神聖。當時我得知自己能在F1賽場上擁有屬於自己的座位,上面貼著我的名字與國籍。那種夢想成真的感覺,大概是最令我難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