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1

我中学开始寄宿,一直到大学毕业,学习生活时间都是在学校寝室渡过的。

我们学校分两个校区,老校区在城区内,每天都可以回家;新校区在郊外,一个月放两天假。新老校区是可以选择的,不强制学生在哪就读。

我父母把我送到新校区读书,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第二是听说新校区管理严格,考试的过线率高。

那么寄宿有什么弊病呢?

第一,没人管无法无天。

家长和老师以为把学生圈在学校里,学生就不会在外面惹事了。实际上都是自作多情!

学生离开了父母,晚上根本没有人约束。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内的混混,到了晚上就摆台子,今天看这个不爽就拖进去揍,明天看那个不舒服就拖进去扇耳刮子。很多学生被打的都有后遗症,而且多年之后想起来都会害怕。不过到二年级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第二,对学习丧失兴趣。

别的学校我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并没有因为寄宿化管理而提高很多。

究其所以然,学生每天都在念书,早上六点半起床做早操,晚上10点40下晚自习。每天有十二个小时都在上课!除了变态学霸型的人,没人会喜欢这种生活。太枯燥、太无味。

第三,人格有缺陷。

这一条可以接前两条来说。因为老师在熄灯后是不管学生的,学生就会做很多以前在家里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比如抽烟、打牌、酗酒、翻墙出去上网。在家里谁敢抽烟?被父母闻到烟味了还不被打死!在家里谁敢晚上出去上网?找死吗?(那个时候家用电脑还不普及)

但是在寄宿学校,学生就真的敢。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感兴趣。因为叛逆期青年,别人说什么都是听不进去的。

第四,对父母没有感情。

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父母不来的时候天天想,来学校看望了又觉得很失望。希望越大,失望就更大。

其实十八岁以前,是培养孩子与父母感情最重要的阶段。父母有必要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但是,偏偏很多父母选择逃避。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孩子只知道跟父母要钱,而不关心父母。

你对我没感情,我对你也没感情!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2

我小时候四年级开始住校,周末依然去守宿舍。也就是说,其实我从四年级就开始长时间的住校,我没觉得受过什么伤害。而且,我觉得在学校住宿更有意思。

可能你会说,那是以前,现在哪个孩子不想家呀。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两个身边的例子。

这几天广西三月三放假,一个朋友带着她的侄女过来玩。女孩住在农村,目前五年级,在镇里上学,也是寄宿生。

她的独立性非常好,出来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而且非常有礼貌。做事情很有分寸,而且不会想家,每天都活得很快乐。

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在校寄宿的。

另外一个例子,柳州市某重点中学,特别喜欢乡镇来的寄宿制的学生。每年这些学生考高中都是很容易出成绩的,高考时也是高分选手。

对于寄宿到底是好是坏?应该从这个方面去考虑:

如果孩子在家毛病一大堆,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寄宿班去调整,那么,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毕竟,如果孩子缺爱,这种粗暴的方式可能让孩子内心更加的空虚。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没有恋家的想法,家长就没必要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寄宿,不一定不好。到底好与不好,还是得看具体情况。

3

我小时候读的就是6万一年的学校,这价还得往回走10年,零几年的时候你别和我说这个价的学校属于普通学校,因此我说的话最有参考价值。实话实说我妈也看我头条写的文章,她说如果我长大了后依然后悔读寄宿制学校,她就认为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我觉得那必须是错的!

简单说下我的经历,初中毕业我就进寄宿制学校了。初中的时候我是二花,我的老粉都懂的,在学校里人见人爱,众星捧月。而到了寄宿制学校后,有一群女生和我杠上了,她们人多势众,就给我作对。并且相当团结,毕竟她们是一群初中就在这里读,高中继续当同学的家伙。因此我在高一高二,过得相当郁闷,这种人总给我使坏。而这一切该和父母说吗?傻子都知道该说,但你换成一个高中生,估计你更傻了吧唧的。直到高三的,我终于把自己的团队给壮大了,把那几个所谓的“超姐”逼的来自己退学了。

各位看看,一个高中的大好年华,全就整了些这些破事。不好好学习,天天想着如何孤立对方,如何拉帮结派。而这一切,都是寄宿制学校带来的。走读学校最大的好处在于每天都可以和父母接触,只要脑子正常的父母都能感知到孩子的异样。并且随时能回家这件事儿,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信号,别怕,有事儿往家里跑。而寄宿制学校,出了事,你得自己一个人上去解决。打小报告给老师?不好意思,你以后别混了。现在的学生,暗地里使坏的方式多的是,你别想通过老师和家长解决。同学之间出了矛盾,谁都无法解决,只能靠自己,要么转学,谁敢反驳我这条说的不对请留言!!

我小菜牙是烈女一条,最终反败为胜,吃了她们这群校园黑社会。但如果我是个懦弱,智商又不咋样的人呢?是不是如果遇见了这些破事,人生就得留下无限的阴影?各位家长需要好好掂量掂量,别拿着你们那猪一样的脑袋全凭意识去想问题,你又不是爱因斯坦,凭空想个E=m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我很负责任的说,寄宿制学校出来的学生。人格是绝对不完整的,并且严重缺乏安全感,甚至少部分的孩子还是扭曲的。别和我说你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参与这些破事。什么叫耳濡目染?能理解吗?

如果各位家长实在太忙,就给孩子报夏令营。学啥啊学,学出来个个都能演甄嬛传了。

同意不同意的,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4

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寄宿,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开始工作一直都在外地。在家呆的时间最长的时间是高中毕业的三个月!现在工作七八年了,下面呢,我就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这里说的是利弊,而不是伤害!因为我觉得用伤害这个词有点严重了,所以就用利弊这个词了。

小学二年级,爸妈工作特别忙,姥姥的身体又不好,总是住院,爸妈的同事说临近的一个县里有一所特别好的私立学校,学校的老师都高学历,学校的硬件又特别高大上,所以爸妈就把我送了过去,当时的学费还挺贵。自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工作,我就一直在外面,不管是住宿还是租房,在家最久的一次是高中毕业了以后放的那三个月假期。

先来解剖一下自己吧,从性格方面,首先是好的影响,从二年级开始,我就变得独立起来了,从刚开始连食堂饭的字都不认识,需要问一问旁边的大哥哥大姐姐,到最后一路走来,发现最大的优势就是独立意识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寄宿制学校大多是日常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我们学校也有一个生活老师,但好多班都是她一个人负责,所以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大多是还是自己负责。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不到万不得已,不去麻烦别人。还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换了一所学校,初中换,高中换,大学换,刚开始工作也是虽然经常性的换学校肯定不好,对我来说,也没有特别好的发小,这么多年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了,到什么环境中,我都能快速的适应并融入进去。

下面说一下弊端,中小学是最需要和父母沟通和交流的年龄,也是最需要被保护被呵护的年纪,在寄宿制学校里,就只能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所以话比较多,上课下课爱说话,什么都跟别人说也不设防,还因为把社会想象的比较美好,所以一路走来也吃了不少亏,所以大学做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也挺二的!

还有就是初中开始,进入了青春期,性格行程的最佳时间,其实最不该住校的,因为一有问题没法跟最亲近的爸妈沟通,虽然青春期的孩子不爱跟爸妈沟通吧,但是遇到大事还是会沟通的。有了问题爸妈也看不到,特别容易对将来的性格赞成不好的影响,我在大学时跟我同学说,他们都说,你没变坏就很好了!

虽然我在外面住了这么久,但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我都不建议太早就住校,个人建议,最早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吧,如果有条件不住最好。因为作为孩子来说,他们其实还是很愿意跟父母沟通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的,因为你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最后,因为我一直在变换住处,所以一直有居无定所,漂泊在外的感觉,直到现在结婚了,才有了家的感觉!所以最后,我的建议是最好不住,如果实在想住,高中开始吧!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来讨论!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5

少年儿童的成长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从婴儿开始,到学步,学语,幼儿园,小学,初中。我们把整个阶段分成学龄前,幼儿园,小学,初中四块其中有两块时间不需要讨论,重点分歧在于小学和初中是否该送寄宿制学校。

小学生年龄大致在6-12岁之间,正好是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六年时间中,最先形成的是家庭价值观,学会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会用家庭成员的价值影响去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这个阶段,随着认识的增长,孩子需要越来越多的指导,例如遇到同学欺负怎么办?遇到老师不公平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我上课想出去玩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都在一次次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中共同完成,凡是家中有小孩读完小学的,家长可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历程,从刚刚进小学啥事都不懂,成长为一名有初步自己想法的初中生。这期间他所有行为习惯,都来自于家庭,特别是父母双方的影响。而一旦这个影响不能从父母处获得,那么在寄宿制下,孩子受到的影响最大的便是同学,其次是老师。一所学校,同学对自己孩子的影响非常不确定,也就是说,家长完全没办法掌握能造成影响的要素,只能听“天”由命。你想自己的孩子爱学习,请祈祷他周围的同学爱学习,你想自己的孩子性格坚强,也请祈祷他的同学也性格坚强。

初中生年龄大致在13-16岁之间,许多家长认为这个阶段寄宿制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毕竟小学已经陪伴过,但请别忘记了,孩子的叛逆期恰恰就在初中,特别是初二至初三。这个叛逆期的形成是由于孩子的成长到了心理成熟的关键期间,小学生在做事之前可能还多半以父母意见为主,初一时,父母往往也具备话语权,但随着初二的到来,孩子会越来越多地怀疑父母话语权,进而主张自己的思想,即思想自主权。在获得这种自主权的初期,便是挑战权威,很不幸,父母便是最大的权威,从而受到来自孩子的挑战,这个时期,孩子说这也不听,说那个也不做,偏偏按他自己的想法来,这很正常。

但寄宿制下,这一切正常的历程变得不正常了。孩子的思想自主遇到了强制管理,老师与家长最大的不同便是爱和容忍程度,家长可以容忍更多孩子的叛逆,老师不同,因为老师本身也受管理制约,不太可能让孩子太过于自主。因此这个阶段,孩子对老师的挑战往往是悲剧性的,要么是孩子悲剧,要么反抗过于强烈老师悲剧了。

只有成长过(小学)并叛逆过(初中),才能完成儿童到少年再到成年的过程,所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请不要送孩子寄宿,伤害将是永久性的。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6

寄宿制产生原因:一、学生家离学校远。二、家长没时间管理孩子。三、部分学校(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的要求。

寄宿制好处:一、对于离家较远的学生。一是可以节约一些时间。二是减少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风险。二、家长工作忙,无瑕管理孩子,而孩子在寄宿制学校,家长放心。三、寄宿制学校统一管理,学生作息有规律。四、寄宿制,可以锻炼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五、寄宿制多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进行生活指导,班主任、科任教师教育学生机会、时间也更多。六、寄宿制可促进学生与同龄人交流协作,减少学生的孤独感(80,90,00后独生子女多)……

寄宿制弊端:最主要的是学生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的关爱,亲情观易丧失。另外孩子若太小,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综合来看,在合适的年龄(比如初、高中阶段)是利大于弊的。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针对寄宿制学校的不足,在物质上、精神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相信对孩子的伤害会降低的。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捫心自问,好多家长做好了的呢?所以我们家长不必过于惊恐让孩子去学校参与寄宿制。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7

我是很有发言权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嘛!我是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寄宿生涯,而且刚开始就是月托(一个月才能回家一回)

人格缺陷

寄宿学校里除了老师就是学生,整天不是学习就是吃饭睡觉,生活中少了很多跟不同人交流的实间,其实学生时代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社会经验也是我们的必修课,长时间关在学校里以后会让人对社会上很多东西感到陌生!遇到挫折就会无所适从!就比如我,由于一次重要的升学考试考的一点也不好,本身对我个人打击就很大了,在家里面不好受,出来听到家庭周围都在议论,瞬间感觉这个世界没爱了!从那以后就不愿意跟大人说话,总感觉自己就是个笑话,逃不出那个阴影!

性格不健全,爱藏事

我在这里说的性格不健全是指在寄宿制学校呆久了的人都可能会没有安全感!有时候就是逆来顺受吧就算!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在这里你没有依靠,更多的是压抑自己的情感!

对于保安有种莫名的恐惧(搞笑了)

在寄宿学校待久了,最想逃出的就是那个大门,可是在我们尝试了各种办法以后,面对保安我们还是学乖了!!!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8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条件比较偏远的地区,学校稀少,学生上学路很远,于是便大力推行寄宿制,修建改善了许多寄宿制学校,这样学生也不走许多山路了,住在学校里,有人做饭,有人洗衣,有人看管。这样表面看上去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伤害,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亲情方面,造成了学生亲情的缺失。我们知道,从为学生来讲,从小与家人、亲人在一起,心里的感觉是温暖、幸福与爱。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可家长、亲人说话、交流,向家长、亲人倾诉,这种亲情谁也无法代替,寄宿制学校把学生关在学校里,学生与家长、亲人很久才见一次面,亲情与爱自然就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淡化了,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学生亲情的缺失,人格的不完整。

第二个方面,就是学生与自然的接触少了,学生是天真浪漫的最佳时段,每天在上学路上,可以感觉自然,观察自然,体验农村的劳动,与自然亲密接触,而寄宿制,则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让学生远离大自然,远离真正的生活,每天就是机械的课本知识。

所以寄宿制学校有好的一面,也有欠缺的一面,对于学生来讲,进入寄宿制学校也会造成某些方面的损失,因此,对于寄宿制,家长要充分权衡,而且要想办法弥补因为寄宿制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