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舟民俗文化是从什么历史时期兴起的?

lin曼蕾

 据明朝万历年《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另外还有宋代诗人叶适的诗词写到:“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鼓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可见,温州竞渡至迟在宋时已很流行。

  到了明朝,温州端午龙舟竞渡仍很盛行,可谓鼎盛时期。温州古籍也有记载:“自城市都鄙里社丛祠,各置龙舟,每邻端午,好事都先捐私囊,或并或修,竞渡之日,偏掠祭户之姻亲,而补己所费。聚众鼓噪,闻事劫夺者有之为之,姻亲者往往质当待索,罔敢或迟。及其斗胜夺,少有不平,鼓相击,损伤肢体,甚之损命者有之,构隙兴讼,伤财害民,就与有于斯哉。”

  清朝年间,温州斗龙舟更加广泛流行。据清代赵钧的《过来语》记载:道光六年(1826)五月初四,瑞安县城端阳节的活动:“本岁闺月,龙舟甚多,兼之邑有采舡,游人更盛。初四日,余与诸同人泛舟去拱瑞山看竞渡,士女四集,几至舟不可行……”;又有石方洛的《且瓯歌》民歌云:“五月五日端午了,屈原饮恨汨罗汪,龙舟队队江中飞,要饮蒲酒保平安。”根据以上种种古籍记载,得以考证温州的龙舟文化历史悠久,世代流传。

  温州的龙舟竞渡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表明:渊源于古代越族人对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温州地区的龙舟民俗文化在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之后,走过了五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发展阶段:唐宋期间、明清期间、抗日战争至国共内战期间、新中国成立后期间、进入21世纪期间。

  2014年众多龙舟汇集南塘竞渡(查看更多)

  第一阶段是唐宋期间。竞渡带有杂技表演,在龙船上装有千秋架,表演者在船上荡秋千,当划桨平架的时候,秋千架上的表演者一个筋斗掷入水中,技艺高超、动作优美,让人叹为观止。温州古代的龙船上也设有秋千,称“水千秋”,龙船上后梢的梢婆常由俊美的少年化装而成,并在竞渡的时候表演。另外,温州还有一种台阁龙船,船上装有风车式秋千架一座,上面坐着四个衣饰华丽的儿童,当风轮转动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在秋千上表演腾空翻飞,做各种惊险动作,场面壮观令人赞叹。

  第二阶段是明清期间。温州府司马江都郭钟岳在《瓯江竹枝词•竞渡》中写到:“龙船竞渡闹瑞阳,五色旌旗水上扬。争看秋千天外荡,梢婆笑学女儿装。”另外,清代方子颖在《温州竹枝词》一词中又写到:“午日江城竞渡时,倚楼画阁望迷离。半天忽动秋千影,龙女腾空作水嬉”。这些诗词的描写都反映了温州龙舟当时的盛况。江南自古还有夜龙舟之戏,温州亦有,龙船上造有灯阁,夜里点灯划行,别有一番风姿景色。

  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至国共内战期间。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老百姓处于兵荒马乱之中,青壮年为了逃避“抽壮丁”不敢住在家里,导至此阶段温州各地的龙舟活动开展也相对减少。抗日战争胜利后,群众为了庆祝抗战的胜利,就用划龙舟来庆祝胜利,于是划龙舟这项活动又一度活跃起来,当年活动时间自农历五月初一至月半仍未停止。但是此后,国共内战爆发,连续三年青壮年又一次为了躲避“抓壮丁”、“拔兵”而四处藏匿,加上国民党政府腐败,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导致当时经济和社会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社会环境下温州各地的龙舟活动也开始变得罕见起来。

  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等运动,温州各地的龙舟活动基本处于沉寂状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慢慢复苏,龙舟活动也处于开始逐渐回暖状态;1953-1956年,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龙舟活动逐渐得以恢复;1957-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民群众一心投入工农业大生产活动,由于“倾左”路线的影响,此期间温州的龙舟活动开展也比较少;到了文革期间,龙舟成为“四旧”被严重打击和压制,民间和群众对龙舟竞渡的激情又一次被历史无情地尘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龙舟活动由于发展过快,因此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强制摊派、迷行行为活动问题也飞速增长,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措施和采取多种手段对龙舟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引导,消除解决了许多麻烦和矛盾,但村与村的纠纷、祠堂和家族的争斗、溺水伤亡事件等情况还是层出不穷。自1994年开始,温州市政府主要从安全方面因素考虑强制施行禁止龙舟活动举措,温州市民终于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事件面前顿悟,政府实行的禁止龙舟竞渡的措施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禁令开始奏效,温州两千多年历史的龙舟文化自此处于卧薪尝胆状态。

  第五阶段是进入21世纪期间。现在,温州各地都有龙船(即龙舟),各庙宇设“香官神”,专管划龙船。每逢端午节,有些地方要做新龙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开始造新船。在整个温州地区的划龙船活动中,数永嘉县上塘、下塘一带的龙船最为出名。乐清最大的龙舟赛事在北白象镇,每年都有上百只龙舟参赛,而他们都是以自愿、自发的性质参与其中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乐此不彼。瑞安划龙舟活动不论是在数量、活动时间、还是跨区域活动上,都曾经有过温州地区乃至浙江全省之最的历史;瑞安龙舟素有跨乡镇活动的习俗,并与平阳、瓯海的龙舟活动来往密切。还有的地区,如马屿地区不自制龙船,在端午节之前扣住江面上的运输船,用缆绳绞起来当作龙船,按日给船户银子和米粮,三天后放行。如果在竞渡中斗胜,不但优待船家,丰盛酒肉款待,另外还有特别的赏钱。但是,在温州地处山区和半山区、多旱地、少水田、无河塘的地区,如:文成、泰顺端午则没有划龙舟之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