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铃薯该怎么种?

李海林177

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薯农的心声。

2018年,极为纠结。马铃薯还要不要种?如果种,又该如何种?

2017年马铃薯种植业可谓“蓬勃发展”,却遭遇了史上最冰冷的销售寒冬,商品薯还在库里,银行贷款没有还请,春播的流动资金没有着落……这一切致使很多种植户至今“无力”开展春天的生产。

农谚云:庄家不收年年种。地租已经付了,机械等设备更是投入不少,没有退路的薯农地还得种。但今年的种植必须讲究策略,不能盲目耕作。

第一,提升品质,控制好效益,生产绿色食品。近年来,很多种植户为单纯追求产量,使用大水大肥,投入很高,产量是上去了,但产品品质很差,且不说农残是否超标,光运输、仓储腐烂就带了很多问题。

第二,放眼未来去做马铃薯,一点点增长经验、累加实力、开拓市场,打造品牌,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样,种植户的收益才能得到保障,马铃薯产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和健康的发展轨道。

第三,控制规模,做强做精,产出废品是最大的浪费。很多种植户总想做大,在现在行情下,做强做精才是农业发展的王道。

第四,借力渠道,拓宽马铃薯销路。一是让深加工将更多的承担马铃薯消费,深加工必将在未来马铃薯主食化中承担重要角色,居民对马铃薯的消费扩大了,销路自然就解决了。统计显示,我国每年马铃薯产量约9500多万吨,只有不到50万吨用于出口,大部分在国内消费。国内消费主要用途中,鲜食占比60%左右,饲用23%左右,加工9%左右,种用3%左右,损耗5%左右;二是借力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打通销路,将马铃薯销往全国,将是未来的一个主要渠道。虽然现在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还不成熟,但已有部分人打开思维,借力电商平台解决了销路;三是采纳农超对接的流通方式。农超对接是近几年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的农产品流通方式,采用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


薯界风云

农民种什么东西都整不到钱!因为市场都被控制在少数人手里,国家应当管市场,这批发的权力应走供销社的路,不管谁的拉到批发市都收,谁来拿货以质论价,那么市场也就稳定了,农民有钱轴,市民也可以吃平价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