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长辈“6个钱包”买房,究竟是啃老还是投资?

摘要:15年后房子和白菜谁更值钱?

掏空长辈“6个钱包”买房,究竟是啃老还是投资?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就“年轻人应该租房还是买房”问题的回答火了。

在节目中,樊纲回答说:

“这要取决于你自己的很多因素,比如说年轻人如果工作还不是很稳定,还在变化、迁移过程当中,就不如租一个小房子住。但是如果说要结婚了,并且小夫妻俩上面的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钱包,爷爷奶奶一个钱包,姥姥姥爷一个钱包,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六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付首付的话,樊纲说:“我建议还是买房好。买房子每个月要交一笔钱还房贷,但是交够20年或者30年这个房子就归你了。”

掏空长辈“6个钱包”买房,究竟是啃老还是投资?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多持反对的观点。毕竟在崇尚独立自主的当下,如此明目张胆地支持广大年轻人啃老,还啃到了爷爷辈,能不激起众怒么?

但愤怒过后,冷静下来想,这位专家在说“6个钱包买房”时,其实也说出了一部分赤裸裸的现实。

先来谈谈房价。还记得2016年的十一前后,20个左右城市出台了新的楼市调控政策。调控的共同特征是限购、限贷,从此史上最严调控拉开大幕。

以季度为单位,杠杆游戏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回顾这一年多的房价涨跌城市数变化,非常有利于我们看清,调控到底起到多大效果,房价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以新房为例。首先,新房绝对价格,大部分城市依旧是上涨,但同比下跌城市确实有增加,如下图:

掏空长辈“6个钱包”买房,究竟是啃老还是投资?

再来看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变动数。如下图,最严调控开始后,70大中城市中,有5个曾出现过绝对价格同比下跌。2016年12月曾经有5个城市同比下跌。只是很快,数据持续下滑,2017年6月时已经没有城市同比下跌,70个城市全部上涨。

掏空长辈“6个钱包”买房,究竟是啃老还是投资?

有趣的是,随着调控加码升级,货币开始中性,金融开始去杠杆,同比下跌城市开始一路上升。最新2018年3月时,已经有10个城市同比下跌。相对于2016年12月时,同比上涨的城市减少了5个,60个。这说明调控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

但是,这是和2017年同比。绝大部分城市房价,从绝对价格上说,依旧是处于上涨中。

二手房方面的表现也差不多,无论环比还是同比,绝大部分城市二手房价格依旧处于上涨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回到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买房问题上来。20多岁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买房能力到底如何?

这一年龄大都处于事业起步阶段。如果不是特别优秀,年薪能到20万就不错了。

何况,从最近某招聘网站的最新平均工资调查来看,平均工资最高的北京,月薪也才10000元出头。

掏空长辈“6个钱包”买房,究竟是啃老还是投资?

以去年新房价格数据为例。住建委成交数据显示,北京2017年北京居住类产品成交均价42987元/平方米。

另外三个一线城市中,上海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均价45088元/平米;深圳为54445元/平米;广州稍微好点, 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为16451元/平米。

以80平米的刚需户型来算的话,去年在北京买一套房平均需要343.9万,这还是不含税的价格。按最低首付三成来算,大概就是103.17万。

若按着上图中的平均工资,夫妻俩在北京,扣除五险一金、房租和平日的吃喝玩乐各开支,一年两人能存7万就不错了。靠夫妻两人存首付买房,按照目前的房价,也得将近15年!

当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个人能力升值,收入可能会相应增加。不过别忘了,房价也在上涨。工资和房价,到底谁跑的快?相信大家都了然于胸。

也许很多看空房价的人会说,15年后房子和白菜谁更值钱还不一定呢!

这一轮调控开始之际,以及住房不炒的基调出来时,杠杆游戏写过一篇文章——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但也不是用来跌的。

看看如今,一些城市出现房荒,连摇号都不公平,刚需上车成本更高。

掏空长辈“6个钱包”买房,究竟是啃老还是投资?

当然,因为调控还是很严,绝对价格的控制还是有些效果。不过,其中还是有些细微之处值得思考。

统计局2018年3月的房价数据显示, 15个热点城市,环比下跌的城市较2月减少5个。换句话说,环比价格往上走的城市也就是增加的。

所以在一二线大城市买房,动用家庭关系加杠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6个钱包可能有些夸张,但2、3个钱包的大有人在。

杠杆游戏身边有不少在一线城市买房的朋友,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动用了双方家庭的钱包来凑首付,不够了再找亲朋好友借款。

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要买房?因为刚需啊!更因为传统的安家立业观念,没有家哪来安?谁也不敢拿自己的未来去赌房价大跌。

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房价的重要性可能显得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