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供孩子上大學四年,畢業後回農村務農是不是很丟人?

農村無大事

由於農村的教育資源比較落後,所以往往每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都是村裡人的驕傲,而大學生在畢業後的工作問題也就成了村裡人議論的焦點。在大多數農村人認為在大學畢業後還回農村務農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我個人從不認為從事農業工作是一個丟人的事情,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而且“民以食為天”,農業也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如果沒有農業,那將危害一個國家的根基。況且,現在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對大學生返鄉創業更是大力支持,而農村創業無非就是種植和養殖兩個方面,可見農業有著不錯的前途。更不要說現在畢業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一個工作崗位就有很多人來競爭,競爭激烈強度之大,難以想象,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數不勝數,還不如回村務農!

我個人就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而上的大學就是農業大學,學的也農學專業,而農業想要做好,就要親身接觸農業,站在農業的最前線!

現在農村正處於一個改革發展的階段,有著很多的機遇。我們不能再拿以前的眼光看待農村,生活畢竟不是為了面子,只要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自己能夠過的開心,在哪裡從事什麼工作又有什麼關係!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先給大家講一個一個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取得很大成功的真實故事,然後在談談我對大學生回村務農的看法。

這個大學生是農村人,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家庭中兄弟姐妹有四人,就他一個人把書讀好了,成功考上一所一本大學。父母對他的將來可是充滿了信心,從他走進大學那天起,就期待著孩子早點畢業,早點出人投地,光宗耀祖。

可是這名大學生四年大學畢業後,卻沒有參加任何國家相關部門的招生考試,也沒有留在城市,而是又回到了老家。他這種行為父母是非常反對,包括戀愛了六年的女朋友都極力反對,甚至提出分手。可是他主意已定,任何反對都無效。

他運用在大學裡所學的知識和創業模式(他在讀大學時就和幾個同學創辦了一家電子公司),回老家註冊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專門銷售本縣的土特產,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併為他免費提供了一間鋪面,他就從這裡起步,每年都要在網上銷售本縣土特產五六百萬元,深得老百姓喜愛。為此,他得到了書記縣長的多次接見。

通過這個故事,我認為農村大學生回家並不是沒有出路,所學知識沒有用武之地。相反現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村創業的機會特別多,種養殖、土特產都是很好的出路。而且在農村創業成本低、風險小,畳扶持大,勞動力成本也很低。只要有點子、有想法,回農村是一樣有出路的。

至於說很多農村人認為大學畢業了還回家務農,特別丟人。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而且也不可迴避,但是這種觀念也正在轉變。不管你在哪裡,只要能夠創業成功,人們都會認可你。絕對不會說大學生就必須做某事,而哪些事又是絕對不能做的。其實這都是自己的思想在作怪。

現在大學畢業後,在城市就業壓力特別大,很多崗位工資也很低。而農村大學生沒有任何實力與家庭背景,競爭自然難以佔優勢,所以如果能夠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農村創業,開闢一個新天地,這倒是不錯的出路。

當然了並不是大學生回家就是像父輩那樣犁田犁土,那樣豈不是在浪費人才,白費了父母的一番心血,而是充分利用好農村資源,把農村經濟搞活,發展農村。


歡農

父母供孩子上大學四年,畢業後回農村務農是不是很丟人?


花開隴上

農村孩子讀四年大學畢業後,回到農村務農,這種現象在上世紀末、大學沒有擴大招生以前的計劃經濟時代是幾乎沒有的。那時候,用人單位只有接收的義務,沒有選擇的權利,大學畢業生全部實行統一分配。因此,“統得過多,包得過死”的現象很普遍。

從1996年開始,大學畢業生實際上已經不實行統一分配了,叫“雙向選擇”——畢業生有選擇到具體什麼單位就職的權利,用人單位也有選擇具體畢業生的權利。2000年以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完全走市場化的道路。

綜觀40多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式的變遷,可以說都是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畢業後有一小部分回到農村工作,既是形勢使然,也是經濟使然。

對於那些以工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來說,學生畢業後要在城市找一份適合自己專業的工作,其實並不難。但對於那些以農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來說,學生畢業後要在城市謀一份職業,的確不容易。

相反,現在的農村正處在轉型時期,綠色農業、有機農業正在逐漸成為農村發展的方向!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具有相當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去努力;而且,都為有關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很好的施展才華的機會。

綜上所述,大學畢業生回到廣闊的農村去創業,雖然會經歷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學有所長後用其所長,不正是大學生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嗎?何來丟人呢?!時代已經不同了,別老是拿老眼光去看問題!


感動時代

不是。

先介紹下我大概情況。我,98年出生的女孩,現在在讀專科大二,園藝專業,說白了就是種地。我父母年輕時候很辛苦才從農村打拼出來。今年年底專科就要實訓,我就回村種地了。

(這是我自己在學校種的生菜,沒有農藥化肥,是我的驕傲)



種地不丟人,每個人都要吃飯,沒有種地的所有人都會餓死,所以農業是國家的根基。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只是分工不同,你要是覺得丟人,是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更別想別人看得起你。


你是我的郎啊

不丟人!不偷不搶,何來丟人?

不能否認,人和人的智商是有差別的。一流的人才上了以清華、北大為首的名牌大學,二流的人才上一本大學,三流的人才上了二本大學,四流的人才了三本和大專。其次,還有一個屌絲逆襲的問題。三本和大專考上研究生,二本考上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一本考上清華、北大的研究生。

不管你家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只要你在大學學的是農業專業,在農村就有用武之地。君不見,北大學子陸步軒賣豬肉,身家已經上億,還有許多身懷絕技的大學生、碩士、博士,在農村幹事業。毛主席的那句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那裡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幾十年後的今天,對這句話會有一個全新的詮釋。


美食家106

丟不丟人,主要看自己以後的發展,農村可致富的門道不多,成功很難,建議還是設法在城市找個合適的工作,自己先將自己養活起來,也可避免聽到村裡人閒言碎語!

專家總忽悠大學生到西部去,到農村去,可他自己總不去,連體驗生活也是美國,歐洲,迪拜等。建設農村固然重要,但並不一定適合你!

生存第一,記住!混的好還可以回家鄉看看,住住,混不好和父母通通信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