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越人歌》是怎麼“破譯”出來的呢?

越人之歌


古代早有人把《越人歌》視為同性戀的文本。《藝文類聚》卷三十三部十七“寵幸”門錄有吳筠《詠少年詩》一首,末四句雲:“不道參差菜,誰論窈窕淑。願君捧秀被,來就越人宿。”這是一首歌詠男色的詩,“不道”兩句反用了《關雎》的成句,明顯表示對異性戀的否定。後兩句以肯定的語氣用鄂君子皙的故事,詩人的意思是,希望那個美少年也能像子皙對待越人一樣,捧上繡被來與戀慕他的男子同宿。由此可見,越人之為男性,《越人歌》之為同性戀文本,是毫無疑問的事了。

  眾多學者對這個敏感的男男戀故事,或輾轉騰挪的百般規避,或明知故錯的“純潔化”,雖理不可原,但情可以恕,畢竟環境如是,過分苛責也是不厚道的。海外漢學家比較少這方面的禁忌束縛,所以更早的明確了《越人歌》的同性戀情歌性質。1982年英國企鵝出版社出版了劍橋大學漢學家白安妮女士英譯的《玉臺新詠》(New Songs From A Jade Terrace by Dr. Anne Birrell),《玉臺新詠》是東周至南朝梁代的詩歌總集,歷來認為是徐陵在梁中葉時所編。共十卷,收詩769篇,除了一首詩以外,其它詩都是自漢迄梁的作品。這首例外之作就是收入第九卷的《越人歌》。據徐陵《玉臺新詠序》說﹐本書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豔歌”,即主要收情愛詩,而不是歌功頌德的廟堂詩。白安妮博士對《玉臺新詠》中的同性戀愛性質的情詩格外關注,比如梁簡文帝肖綱的《妾童》,還有就是《越人歌》。在漢譯英過程中,白安妮女士明確提出《越人歌》是一首同性戀情詩的判斷。

  1998年旅美學者康正果的《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代文學》一書在國內出版,在第三章《男色面面觀》中,康正果對《越人歌》的同性戀性質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讀,上面的思路和言語很多就引自康書。


去蕪存真煉心如水


古代著名的《越人歌》,據記載傳說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譯詩譯歌。即是一首美麗的情詩傳唱,表達了女子對鄂子君的愛慕之情,也是一首經典的古老民族語言之歌。

《越人歌》據《說苑.善說篇》記載,公元前528年,楚國令君鄂尹舉行舟遊盛會,百官雲集,盛況空前。在盛會上,越人歌手對鄂君擁輯而歌。經楚人翻譯,歌詞優美。表達了越人對鄂君的感戴之情,體現出了融恰的君民關係。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譯文: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駕著小舟在江上飄行。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竟然能與王子在同船泛舟。承蒙王子看的起我,不因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責怪我。我的心裡競然如此的緊張,而停止不住。因為我知道他是王子,山上有樹木,樹木也有枝。可是我的心裡是多麼的喜歡王子啊,而王子卻不知。

這首譯文詩,也和《楚辭》一樣優美,在古老的民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遊遊蜉蝣


hhh,感覺回答這個問題會得罪人,因為歷史上說越語是鳥語,那破解出來是什麼語言呢,有學者說是壯語和泰國,《越人歌》於春秋時期楚越之地的翻譯作品,被考證為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也就是說是楚國翻譯了越國的歌,這首歌詞最早記載於西漢劉向的《說苑》。

楚國原版翻譯

文中說道春秋時期的鄂君子皙在江上游覽,歌舞綿延。有一個越國女子見到此景,於是唱道:

濫兮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囗(原字為左飠右甚)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越女的是越國的歌謠,作為楚國人的鄂君聽不懂,就讓人翻譯了一下。其翻譯的內容為:

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中科院學者壯語翻譯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壯族語言研究學者韋慶穩先生認為古越族和現在的壯族擁有密切的關係,於是從語言的角度去解析這首《越人歌》。他發現,《越人歌》的發音構詞和壯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把擬構的上古壯語按原歌記字順序加以排列,作了詞對詞、句對句的直譯:

晚今是晚哪?正中船位哪?正中王府王子到達。王子會見賞識我,小人感激感激,天哪知王子與我小人遊玩。小人喉中感受。

為了讓翻譯變得更有文學色彩,韋先生又做了意譯:

今晚是什麼佳節?舟遊如此隆重。船正中坐的是誰呀?是王府中大人。王子接待又賞識,我只有感教。但不知何日能與您再來遊,我內心感受您的厚意!

泰語翻譯版本

1991年,鄭張尚芳先生從泰語再次破譯了《越人歌》的漢字記音。泰語是泰國國語,而泰族和百越族也有密切的關係。其翻譯如下:

夜啊,歡樂會晤的夜晚!我多麼害羞啊,我又很能搖船。慢悠悠地搖船橫渡啊,滿懷喜歡!汙穢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識了。藏在心底的,是我始終不諭的思戀。

當時,楚國已經被納入華夏文化圈,使用的語言和中原沒有多大的差別。然而越國使用的卻是“鴃舌鳥語”,漢語為一字一音的孤立語,越語則為一字數音的膠著語。楚國和越國雖然是鄰國,但卻是“鳥聲禽呼,言語不同”。

後來,周流溪先生在以前學者的研究的基礎之上,對照楚譯文,利用壯侗語言的活材料,並參照其它越族共同語如水語、傣語、布依語等,重新古音構擬,在破譯中求得最大數量的古越語詞,並藉助古漢語的同源詞,復原了《越人歌》的全文。其翻譯如下:

今晚在河裡掌船,是什麼好日子?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們。承蒙大人美意賞識見愛,我無比羞愧。我多麼希望認識王子!今天終於認識了。山上有樹叢,竹木有枝梢。您知道嗎?我心裡對您非常敬慕眷戀。

越族到底是現狀的什麼民族

那麼越國是什麼民族呢?當時人們將生活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居民統稱為“百越”,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他們生活的地區覆蓋了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交趾、臺灣、海南。《漢書·地理志》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在秦始皇統一百越之地後,這些百越民族就逐漸融合到了漢族之中。不過,中原王朝對珠江流域開發比較晚,使得許多百越民族能夠保留下來。現如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壯族、瑤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便是百越民族的後裔。

所以海南話,廣西話等準確來說都算這個語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