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中国自古书香传家,门第之间诗书教化,父子相承。

魏晋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羲之受教于卫夫人,后变古出新,成为一代书圣。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受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王羲之 远宦帖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王献之 中秋帖


三国 曹操 曹植

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传为曹操唯一书法为“衮雪”二字,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曾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次来到汉中,相传曾登临褒谷故地,一览大好河山。见石门外幽谷深滩中,石多浪激,飞流奔泻,银涛做窝,犹如白雪翻滚时,豪情难仰挥毫即书隶体“衮雪”二字于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儿子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曹植的书法评为第三等,与邯郸淳、梁鹄、卫夫人等人并驾齐驱,论曰:“或奇材见拔,或绝世难求,并庶几右军草书之价。”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曹操唯一传世作品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曹植《鹞雀赋》


唐代 李思训 李昭道

画史记载中,李思训一家五人并善丹青,除李思训外,尚有其弟李思诲,侄李林甫、子李昭道、孙李凑,除李凑善画绮罗人物外,其余四人均以画山水见长,尤其是李昭道,在成就上与其父并称等职,甚至于有变父之势。由于李思训最后至右羽林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等职,因人称“大李将军”,李昭道虽官不至将军,人们亦因其父而称之“小李将军”,父子二人并称“二李”或称“大小李将军”。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李昭道 春山行旅图


五代 黄筌 黄居寀

黄筌17岁时即以画供奉内廷,所画多为珍禽瑞鸟,奇花异石,画风工整富丽,反映了宫廷的欣赏趣味,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今有《写生珍禽图》传世。子黄居宷、黄居宝等亦擅花鸟,承其父法,黄居宷有《山鹧棘雀图》传世。黄氏父子的画风深得北宋宫廷喜爱,对宋代院体画有极大影响,长时间内成为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标准。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黄筌 雪竹文禽图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北宋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苏洵 《道中帖》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苏轼书画作品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苏辙作品


北宋 米芾 米友仁

米芾、米友仁父子乃宋代书画之宗师,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米和大米一样,能书善画精鉴藏。米芾创米点皴,点形阔大,称大米点,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之一。小米也善书,但这方面不能望其父之项背。在绘画上,他将米点皴法缩小,人称小米点。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米芾 云起楼图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南宋 马远 马麟

马远是南宋画院的代表人物,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他的绘画风格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南宋时期,画院画家存在着许多父子、兄弟相传,甚至于一个家族多人供职画院的情况。而马远与马麟正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父子画风相承,且同属于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的全能型画家,因此两人之间的画风非常接近。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马远 山径春行图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马麟 夕阳秋色图


元代 赵孟頫 赵雍 赵麟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雍是赵孟頫次子。继承家学,书、画俱精。赵麟,字彦徽,赵雍次子。以国子生登第,为江浙行省检校。善画人马、山水,其构图、技法、笔墨等方面深得家传,书法亦承袭赵字风骨,可谓书画均能造其祖、其父之域。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赵孟頫 俯鹊华秋色图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赵氏三世人马图


明代 文徽明 文嘉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艺术家,精于书画诗文,与祝枝山、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文徵明两个儿子文彭、文嘉都是著名人物,文嘉精于书画,但画师承其父,书法则被认为不如文彭。文彭工书画,书超不过父,画则不如弟,但他却能另辟蹊径——刻印。他刻印,当有“烟士披里纯”灵光的闪现,助他成为一代篆刻宗师。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文徵明 积雨连村图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文嘉 设色山水图


清末 陈三立 陈寅恪 陈衡恪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陈三立作品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陈寅恪作品

父子相承,中国古代十大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父子

△陈师曾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